1、三年级下语文评课-13翠鸟人教版昨天,姚老师和陈老师听了我讲翠鸟一课。这一次上课,我首次在上课前没有和姚老师讨论过文章的结构和教法,我想试一试,自己对文章的把握能到达什么程度。一节课下来,姚老师和陈老师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提出了各个方面的宝贵意见,让我更清晰了对教材的结构把握,还有一些课堂设计的技巧。今天,姚老师又让我去听了她上同一篇课文,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大,于是我想这些宝贵的经历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一.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姚老师对我在课堂上使用的一副图片让学生描述翠鸟各个部位的设计提出了疑问:“你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说句
2、实话,被姚老师这么一问,我自己心理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是啊,做课件的时候,我只是想到让学生逐个看翠鸟的部位,让他们用书上的语言来描述,这样可以检查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记住了哪些内容。但是,这样仅仅达到了文本再现的目的,而且,我这一环节的出现太早,学生才只读了一遍书,不可能完全记住文本内容,所以我的设计也没达到我的目标。针对这个问题,姚老师提出了改进意见:学习翠鸟外形这一段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欣赏、品读,再让学生看图片描述。除此之外,这一环节还可以这样利用:指导朗读。边看图片,边体会各个部位的美丽,边读出美丽的感觉。二.朗读指导要讲究技巧。教师的范读不需要一整段的范读,因为这样学生只是停留
3、在欣赏的阶段,听完不知道哪里应该重度,哪里应该轻读,哪里有感情地读,所以,教师的示范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朗读指导之前必须做足品字、品词、品句的功夫,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知道有两种常用方法可以借鉴:引读法和指导重点句子读法。引读可以在带着学生读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应该重度,哪个地方应该轻读,哪个地方有感情地读。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是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哪个地方读得不够好,就在哪个地方进行指导或纠正,适当地利用夸张的语调、夸张的手势为辅助也无妨。三.课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堂常规这一问题,姚老师从二年级就开始向我提出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自己也一直在摸索如何组织一个让全体
4、学生都投入学习的课堂。更多时候,我只能让没听课的孩子站起来听,或者是提问哪些走神的孩子,但这个方法让我感觉很不好,因为这样就破环了课堂的连贯性,也会影响其他听课的孩子,甚至教师的心情。姚老师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在提问某一个学生的时候,要让其他的同学有任务。今天,我在姚老师的课堂上就观察到了这一点:姚老师一节课里有三处让学生站起来读课文,每一次都对其他同学布置了任务。例如,在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时候,她就让其他同学思考:写了哪些地方美丽?在读翠鸟捕鱼之前的段落,让其他学生思考:那个动作让你感到机灵?在捕鱼过程的段落就让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动词。读的过程中,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不用老师说
5、就都端着书在认真听同学读。有任务地听,这样就避免了出现其他同学走神、玩小动作的情况,课堂的效率也高。四.向学生提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在我讲翠鸟捕鱼的过程中这一段时,我第一次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哪些词可以看出翠鸟的敏捷?结果学生找出来的词语并不是我预设的答案(动词),这个问题陈老师指出来了:你的提问应该是“那些动词可以看出翠鸟很敏捷?”一字之差,效果截然不同。反思以往的教学,我也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问了之后,达不到效果,再问一遍的尴尬场面。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另一方面是教学效果预设不到位。昨天刚好召开了语文可租教研活动,学习了崔峦老师在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崔老师就重点讲到了课堂预设的问题,“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预设到学生的回答,这样才可以避免无价值的提问。五.课堂要有完整性。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要有一个对整篇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而不能从个别段落开始讲,这样会使得课堂显得支离破碎,没有整体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