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二十一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嗔怪/缜密甲胄/压轴伎俩/栉风沐雨B税率/草率 偏裨/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C噱头/矍铄 湮没/殷红 歼灭/草菅人命D. 案牍/渎职 褒义/煲汤 祛除/曲意逢迎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从“奶粉限购”到“简化字”风波,近期一系列事件,令内地与香港融合过程中的矛盾凸显。闭关锁港是一种倒退,谩骂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唯有融合才是大趋势。B江河曾经蕴育了璀璨的文明,如今则见证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罪孽,这条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的江河犹如一条被污染企业吞噬的巨龙,浑身溃疡、苟延残喘。C如果上海人
2、去苏州仅流连于苏州乐园,就太浪费清山绿水了,苏州东山、西山亦是避霾的新去处。D沉香、檀香等高品质的香品用于熏焚是香道的首选,其产生出来的气味清醇、幽雅、沁人心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能给人凭添许多生活的情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今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生活中遇到什么苦难,我一定鼎力相助。B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林某毒杀舍友事件震惊全国。有人认为林某身为学医者,却不求仁心仁术,泯灭人性,罪不容诛。C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个别商家趁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之机哄抬物价,欺骗广大消费者,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D菏泽牡丹,其花色五花八门,花型千
3、变万化。其主要花色为粉、红(含紫红)、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C人口老龄化加剧,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
4、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儒者可与守成论苏轼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为司徒,而五教行,弃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而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
5、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稍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于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讥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酌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
6、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蹙。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洮,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药石养生者也。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东坡文集卷四十)注 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百谷之神”,所以叫“后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麟凤,鸟兽萃焉萃:聚集B而蒸民粒,世济其德 济:成全C虽稍辅以仁义 稍:逐渐D身夷而国蹙 夷:平安6下列各组句子
7、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天下相率而朝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思所以享其成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此以五谷伐病者也仆以口语遇遭此祸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策论文,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思想。B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C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证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D本文多
8、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更体现了论说文雄辩的色彩,大大增强了说服力。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夫 世 俗 不 察 直 以 攻 守 为 二 道 故 具 论 三 代 以 来 所 以 取 守 之 术 使 知 文 武 禹 汤 之 威 德 亦 儒 者 之 极 功 而 陆 贾 叔 孙 通 之 流 盖 儒 术 之 粗 也。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4分)译文:_(2)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3分)译文:_三、论语选读(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1题。(1)有子曰:“礼之用
9、,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10第一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思想。(2分)11请结合第二段文字,说说你对孔子这一思想的看法。(3分)答:_训练二十一1D解析 Achn/zhn,zhu,j/zh;B.l/shui,p/b,m;C.xu/ju,yn,jin;D. d,bo,q。2A解析 B孕育;C.青山绿水;D.平添。3B解析 B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A.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谦敬不分。C.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
10、嘴说话;应用“不容置疑”。属于望文生义。D.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4A解析 B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了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且“健全和改善”的语序不当;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5D解析 夷:诛灭。6C解析 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则: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所以:固定结构,用来;D.以:介词,用/介词,因为。7C解析 文中宋襄公和秦始皇的失败教训,均为反面事例。8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
11、叔孙通之流/ 盖儒术之粗也。评分标准:共3分。每错断(含漏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9(1)然而武士和谋臣,全都不是这种人才,没有能和他一起守护成果的。评分标准:共4分。“而”“举”“其”,“莫与(之)为者”省略句句式,每点1分,扣完为止(2)儒生就好比是粮食,能够保养身体,却不能用来治病。(评分标准:共3分。“譬”“养生”“伐”,每点1分,扣完为止)参考译文对于天下,圣人是没有意向取得它的。比如江海,千百条谷水汇入其中;比如麒麟和凤凰,各种鸟兽都聚集到(它们的周围)。(他们)即使想要推辞,又怎么能够呢?大禹治理洪水,排除了万代的忧患,将沟沟壑壑整治成桑田沃土,让像鱼鳖般没有
12、开化的城,成为穿衣戴帽懂文明的人。契(xi,古代人名)做了司徒之后,各种教化才得以施行,弃(后稷的名字)做了农官(虞舜命弃为农官,教百姓耕种庄稼,称为“后稷”)教百姓耕种庄稼之后,广大百姓才吃上了粮食,世人成全了他的美德。到了商汤与周武王时拯救困苦的百姓,然后建立了仁德而长久的国家,所以天下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来朝见他们。这三个圣人,也许是因为(他们)辞让也不能让他们离开,躲避了也不能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整治好国内的政事,阐明教化,因此他们的百姓不改变他们的习俗 。(这三个圣人)凭借这些来得到天下,又凭借这些来守住天下,传承十几代,但是百姓却不背叛(他们)。这难道有别的理由吗?周王朝
13、已经衰弱,诸侯都起来全力征伐抢夺,全天下都是这样。如果用仁德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人们改正错误,那么就用智谋取胜吧;如果智谋已经无法使对方倾覆,那么就用武力抢夺吧。到秦始皇时,(社会)完全没有秩序,全天下都败坏了,不再有人知道世上还应该有仁德道义。汉高帝凭借三尺宝剑,从布衣起事,五年时间就吞并了天下。虽然慢慢地用仁德道义来辅助治国,但是他所任用的那些人,一般都是很崇尚智谋和勇武的,所推行的政策,都是以权术和谋略为主的。因此每场战斗必定胜利,每次攻占必定会夺取(土地财物)。天下已经平定,汉高帝思考能用来享受这功业,让国家平安无事,使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计策,然而武士和谋臣全都不是这种人才,没有能和他一起
14、守护成果的。因此陆贾劝谏说:“陛下用武力夺得天下,怎么能用武力治理天下呢?”叔孙通也说:“儒生,我们很难与他们一起进攻战斗,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守卫成果。”于是斟酌从古至今那些适宜的,并且与礼乐一致的,选择那些简单又容易懂的,浅显又容易实行的规则,把它制定成诸侯朝拜觐见、聚会、行加冠礼、婚庆、丧葬、祭祀等的一系列律法。这些虽然足以流传几百年,天子臣民相安无事,然而始终不如三代圣人取得(基业)和守护(基业)的方法那样源头深远且流传长久啊。那武士和谋臣,就好比是药草和砭石,可以治病,但不能够用来保养身体。儒生就好比是粮食,能够保养身体,却不能用来治病。宋襄公与诸侯争霸,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不
15、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以致在泓战斗时失败了,自己受伤,国家也陷入了困窘之中。这就是用粮食来治病的人啊。秦始皇烧毁诗书,杀死豪杰,东边的城墙修到了临洮,北边的城墙筑到了辽水,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基业)只传了两世,统治就被推翻了。这就是用药草、砭石来保养身体的人啊。贾谊的议论多么好啊:“不施行仁德道义,进攻和守卫的形势就不同。”那世间的俗人不知晓,一直认为进攻防守是两种方法。所以(我)详细地论述了三代以来用来夺取和守卫的策略,使人们知道文王、武王、大禹、成汤的威力和仁德,(这)也是儒者的最高功业。但是陆贾、叔孙通这一类,也许只是儒家学说的表面现象吧。10中和/中庸/中庸之道11这段文字体现的孔子中庸思想是从人性论角度讲的。所谓中节,就是符合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则,能与社会人群和谐相处。(1分)淳朴人性是天下之大本,和谐原则是天下之达道,(1分)中庸原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分)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作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作和。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