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7古诗三首舟夜书所见人教版(2019)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査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解读诗题3、齐读课题4、师配乐范读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2、4、全班齐读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2、CAI:出示画面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一)理解“月黑”1、指名说2、指导理解诗意3、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4、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3、5、师相机板书:月黑CAI:师操作(隐去月亮)6、指导朗读(二)理解“孤光”1、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2、生谈体会。指出“点点灯火”的错误3、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4、指名读(三)理解“一点萤”1、师: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2、生谈体会3、师: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CAI:隐去岸边灯光】4、指导朗读师: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
4、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5、同位互读6、指导朗读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
5、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板书设计】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一点萤满河星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