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4、能抓住主要段落,体会课文的意思。2.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认识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3. 教学用具 课文朗读录音带、插图、人工降雨录像。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气体,无色无味,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人们口里呼出的热气有它,汽车排放的尾气里有它,植物生长需要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二氧化碳)对,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有人说它是废气,那么它到
2、底是不是废气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初读课文(1)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2)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3)边读边想边画,标出自己不懂和疑惑之处。(4)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5)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又有什么害处呢?三、交流初读体会。憋闷:本课指瓶子里容积小,使二氧化碳不能自由活动。凝结:本课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闯祸:因疏忽大意、行动鲁莽而引起事端或造成损失。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
3、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熄灭:停止燃烧。(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作用和害处)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课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述,先介绍二氧化碳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最后介绍二氧化碳的害处)(课文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对它的特点和害处作次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