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5群鸟学艺人教版课堂教学贵在启发引导。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引领,才是学生课堂上迸发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要有教育智慧和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能够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状况。在课的伊始,我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鸟窝吗?描述你见过的鸟窝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难,毕竟孩子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只有一、两个孩子举手,而且他们只见过燕子和喜鹊的窝,连麻雀的窝都没见过。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我没想过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这让我暂时陷入了小小的尴尬之中。怎么办?孩子们没见过别的鸟窝,这让我原本的教学设计卡了壳,即使给予启发,他们也未必说出个所以然来。而且如果过分纠结,不
2、但会耽误学习进度,而且还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于是我灵机一动,迅速用手机在网络收集了一组关于鸟窝的图片,播放给孩子们欣赏。欣赏完图片,给孩子们提出问题:鸟儿们的窝一样吗?为什么鸟儿们搭的窝如此不同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群鸟学艺,让我们到童话故事里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带着疑惑,急于探究原因,这样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行。在初读课文环节,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且思考三个小问题:1.群鸟指哪些鸟?2.向谁学艺?3.学习什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让学生练习说话,尝试着仿照课题,把三个问题答案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并且提示学生如果有需要,可以和同桌
3、同学讨论一下怎样说合适。本来设计时最好的设想是学生会把每个问题答案机械地连起来说,比如: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当然这也是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做到的。但又一次让我惊喜的是有学生在练习说话时,竟然用了一个词“都”,即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都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我很高兴,问他怎么想到用“都”?学生回答说,他以前读书的时候见过类似的句子,向凤凰学艺的鸟多,不止一种鸟,所以在这里用“都”更合适一些。这个小插曲让我明白了,我们做老师的不能低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不能总是扶着学生走路,觉得学生做不到,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创造力,该放手时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发挥、去想象、去创
4、新,孩子们在不经意的时候会给你一份惊喜、一份感动的。第三,要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恰当的引导和适时的帮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因学生而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坡度的目标要求。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感悟道理的时候,对于语文成绩一般或者稍差的孩子,我重点引导帮助他们理出这一段的叙述顺序:先讲凤凰怎么说,再讲猫头鹰怎么想,最后讲猫头鹰怎么做。而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重点帮助他们通过猫头鹰的所想、所做,去了解它的学习态度,通过它的行为和态度再逐步深入猜想它学艺的结果,并结合讨论是否赞同凤凰老师的话,让学生明白:学习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的道理。最后再一起回顾是怎样学习这段话的。在这样的宽松氛围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不同,但所获取的成功感觉和愉悦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