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28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zhu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B. 做买卖都“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z)”“杀青”。象这
2、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C.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xu”“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工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D. 玫瑰飘香,蔓mn生植物爬向屋顶。在架子上有仙人掌和兰花,还种着几盆青蒜。墙上有鸟笼,小鸟争相鸣叫,好像要超过汽车声和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题,利用平时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判断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或易读错字,尤其对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进而找出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
3、凭添”的“凭”应改为“平”。“平添”:1.自然而然地增添;2.无端地增添。B项“象这样”中的“象”应改为“像”,“像”有“比如”的意思。“象”不合语境,它只适用于三种情况。(1)指哺乳动物象,如:大象。(2)形状、样子,如:形象。(3)仿效、摹拟,如象声词。C项“工夫”中的“工”,应改为“功”;“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同时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工夫”:指时间和精力。用“工夫”不合语境。D项无错误。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创作都基于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甲人类的祖先本是手足胼胝,生活在自然之中;但由于经济、政治活动的需要,住进了钢筋水泥
4、的“城市”。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即便是履足差肩的郊游也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往。山水画又毕竟只可“神游”。古代的簪缨之族,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乙他们挖湖堆山,养花种草,将旖旎风光加工成为尺树寸泓,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当然,二者都十分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山水画中题写诗歌赋于其上者,屡见不鲜。这些题词很有讲究,不仅能使画的“诗情”更加浓郁,而且会让画的意境咫尺天涯,更加深远。丙在中国园林中,各景区的悬额、楹联,更是绝不可少的,东岳泰山: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四川乐山
5、: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红楼梦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算是切中了肯綮。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胼胝B. 履足差肩C. 屡见不鲜D. 咫尺天涯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答案】2. D 3. 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项,胼胝:俗称“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此处使用正确。
6、B项,履足差肩:意思是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此处使用正确。C项,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此处使用正确。D项,“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此处形容画的意境,应为“咫尺万里”。“咫尺万里”形容画幅虽小,意境深远,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C项,丙处“更是绝不可少的”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此处句意完整,应用句末标点。故选C。【点睛】标点符号的考查,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
7、查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天气转暖,疫情向好,户外活动的人多了。不仅适当的户外活动能放松心情,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当然,在回归大自然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B. 截至4月2日,全国共有60名公安民警和35名辅警牺牲在抗击疫情和维护安全稳定第一线,他们用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C. 华为的“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一个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旨在用更高更强的技术来支持华为后面的持续发展。D. 中国医疗团队展
8、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标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A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这个主语不能放在关联词后面。“不仅”与“适当的户外活动”应调换位置。应改为“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能放松心情
9、”。B项,搭配不当,且去掉“是”字。谱写:创作歌曲或为歌词配曲。故“谱写”不能搭配“英雄”,应在“英雄”后加上“赞歌”。应改为“他们用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歌”。D项,搭配不当,“医疗团队”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删除。故选C。5.下列句子有关文学常识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明代文学家,着有七录斋集。碑记,又称碑志。文章有叙有议,运用正反对比,突出了五义士的“死义”精神。B.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注,左传是我国第一都记事详细完整的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和公羊传、春秋共称“春秋三传
10、”。C. 品质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浪漫主义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D.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因为写在诗集之后,故称为后序。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名篇常识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句主要信息点,概括知识积累一一判断。B项,表述有误。“春秋三传”应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共称。C项,“英国批判浪漫主义作家”错误,应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11、作家”。D项,“因为写在诗集之后,故称为后序”,因果不当。这篇称为后序,是因作者曾经为指南录写过一篇序。故选A。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诡踪迹(隐蔽) 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译为“他”)B.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赐予自己的身体)C. 殆例送死(接近于) 以老于户牖之下(窗)D.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去今之墓而葬焉(筑墓)【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
12、项,“户”,门户。故选C。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A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B. 多于南亩之农夫C.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D. 杳不知其所之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例句都是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文“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A项,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文“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B项,结构助词,的;译文“比南边田亩上的农夫还多”。C项,
13、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译文“偌大的四海,又会有几个人呢?”D项,动词,去,往。译文“无影无踪,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故选A。8.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译文: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从这五个人的死看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C.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文:那么胜负存亡的命数,如果和秦国相较量,或许没有那么容易判断。D.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译文: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4、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B项,对“视”的理解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所以结合语境,此处应该翻译作“比较”。故选B。9.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B.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C.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D.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句中相关词语的理解能力。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异义,即古今词义有差别,因
15、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A项,“无聊”,此处意为“无所依托、没有依靠”,今意为“由于清闲而烦闷”,或“没有意义而是人讨厌”。B项,“形容”为“形体容貌”,今天的意思是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D项,“不行”,此处意为“不行动”;今天的意思是表示拒绝或能力不够。C项,虚实意思是虚假和真实;多指对方的内部情况或势力。古今意思一致。故选C。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能容于远近A. 夫晋,何厌之有B.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 为巡船所物色D. 以其无礼于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16、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种类及其标志,其次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判断。例句中,“不能容于远近”是被动句。“于”表被动,全句意思是:不能被身边的人容纳。A项,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中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原语序为:有何厌,句子翻译为: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B项,定语后置句。“而”是定语引导词,“能不易其志”做“缙绅”的定语。本句译为: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C项,被动句。其中“为所”表被动,句子翻译为:被巡逻船只搜寻。D项,状语后置句。“于晋”作“无礼”的状语,应该放在它的前面。句子翻译为:因为他曾经对晋国无礼过。故选C。11.下列三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17、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1)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2)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3)阳生乃肇吉祥,是以大如年,此节宜祈之有福、祭之有礼;泉动而知温热,从兹初数 九,斯民说今则看冬、明则看春。(1)_ (2)_(3)_【答案】 (1). 惊蛰 (2). 小满 (3). 冬至【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三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需要了解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总称,有
18、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1)由语境“春雷动”“虫醒桃开莺啼”可以判断是惊蛰,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这一天起冬眠的生物将醒。(2)由语境“禾浆刚满”可知应指“小满”,小满指指麦粒即将饱满。(3)由语境“从兹初数九,斯民说今则看冬”可知应指“冬至”,日影已短至终极, 开始日长。这一天起寒冷降临。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球疾病大流行的下一个主角一
19、百年前,也就是1918年的那场流感曾经感染了5亿人,杀死了近亿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健康的青壮年。在20172018年这个冬天,流感肆虐全球。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今冬爆发的流感是过去15年来最为严重的疫情,在美国除了夏威夷以外,每个州都在广泛传播。在中国,报告的流感病例是过去几年流感季节的两倍,仅仅少于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时的数量。除了中美之外,我们还不时能看到“日本流感大爆发”“德国流感肆虐”“英国流感危机持续”等报道。今年的流感病毒非常复杂,包括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还有甲型H3N2,以及乙型山形(Yamagata)系和乙型维多利亚(Victoria)系,散布于不同地
20、区。其中,H3N2在英国和美国占据主要地位,中国流行的毒株混合了H1N1、H3N2和乙型山形,另有小部分是乙型维多利亚系,以乙型山形为最多。多年未见的乙型山形导致大部分人对其没有免疫力。而且今年我国采用的三价流感疫苗虽然可以保护感染了H1N1、H3N2和维多利亚型的人群,但并未包含乙型山形这一型别的成分,对感染了乙型山形的患者并不具有保护力,也就是大家热议的“疫苗押错了题”。在国人传统观念里,流感不过是一种小病,过几天就好了。事实上,除了致命的大流感之外,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每年平均有1/3的儿童和1/10的成人会感染流感,全球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人死亡。人们不禁要问
21、,为什么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防止流感出现?这样一种温和的病毒,为何还能置人于死地?对于流感,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我们采访了正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除了公共卫生之外,他一直在从事病毒研究,尤其关注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他说,关于流感,人们问他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能不能想办法管住流感病毒或者把它消灭掉;二是每年流感疫苗都在押题,有时还押错,流感疫苗到底是怎么回事,打了究竟有没有用。高福谈到,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人和微生物的关系。近十年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和人类谁也离不开谁,人体是和微生物共生的一个生物体。微生物有好有坏,病毒也是微
22、生物的一部分。当初,科学家在消灭天花之时,曾经欢欣鼓舞,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消灭所有有害病毒。但是直到如今,人类依然无法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2%。高福向公众表示:“我们的疫苗保护力不够,我们对流感病毒的认识远远不够,希望大家理解。在现有的措施里,疫苗依然是最有效的保护办法。”业内已经达成共识,下一次席卷全球的流感,很可能不是近年来出现的Sars、Mers、埃博拉等等,而是我们见怪不怪的流感。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科学家纷纷在研究通用流感疫苗,希望能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抗体,从而在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时候保护人类。流感病毒在可预见的未来
23、无法消除,人类只能与之共存,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它。这场必定会来,但不知何时到来的流感大流行,就像一位病毒学家说的那样,我们看不见它,但是能听到钟表的“嘀嗒”声。(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2. 下列关于“流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72018年这个冬天,流感肆虐全球,美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难以幸免,是过去15年来最严重的疫情。B. 今年的流感病毒型别多种,我国采用三价流感疫苗来应对,但并未包含乙型山形这一型别的成分,属“疫苗押错了题”。C.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包括青壮年)感染流感病毒,儿童感染病毒人数占患者总数的1/3。D.
24、 科学家战胜天花时曾预言人类将战胜一切有害病毒,但现今仍无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流感疫苗的效果也不尽人意。1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很多人对流感缺乏免疫力,是因为缺少能够预防被该种型别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B. 全球每年季节性流行的流感危害非常大,但在国人眼里流感不过是一种小病而已。C. 人体是和微生物共生的一个生物体,病毒是微生物的一部分,故人类无法预防它。D. 科学家正在研究能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抗体的通用流感疫苗,以防止流感流行。14. 概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关于防控流感的办法。【答案】12. C 13. D 14. 要认清人和微生物(病毒)的关系。加深对流感病毒的
25、认识。提高疫苗的保护力。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流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儿童感染病毒人数占患者总数的1/3”错误,原文说的是“儿童的1/3”会感染流感,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
26、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很多人对流感缺乏免疫力,是因为缺少能够预防被该种型别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错误,选项对原因表述不完整,不接种疫苗也是其中一个因素。B项,“但在国人眼里流感不过是一种小病而已”错误,第四段说的是“在国人传统观念里,流感不过是一种小病”,“国人眼里”不等于“在国人传统观念里”。C项,“故人类无法预防它”错误,最后一段说的是“流感病毒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消除,人类只能与之共存
27、,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它”,由此可知,病毒无法消除但不等于不可以预防。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依据,如本题“概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关于防控流感的办法”,然后浏览文本找到筛选的区域,圈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概括。浏览文本可以发现,“高福”出现在第六段,而第六段他谈到的是人们常问他的两个问题,由此可知,答案应该在下文。如第七段,“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人和微生物的关系”,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 如第八段,“我们的疫苗保护力不够,我们对流感病毒的认识远远不够,希望大家理解。在现有的措施里,疫苗依然是最有效的
28、保护办法”,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第九段“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科学家纷纷在研究通用流感疫苗,希望能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抗体,从而在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时候保护人类”,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如第八段“目前,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2%”,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四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信 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它
29、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
30、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山林,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那天,雪特别大,四野一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了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这
31、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熙。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这夹子,是他下的。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势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
32、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一年一晃就过去了。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他举起猎枪。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15. 根
33、据文中加点的描写语句,揣摩小狐狸的心理。(1)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2)闪着白白的光:16.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7. 概括小说中猎人的形象特点。18. 小说以“信任”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并概括。【答案】15. (1)欣喜和信任;(2)仇恨和报复. 16. (1)本段文字用对小狐狸的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小狐狸的纯真和对猎人的信任;(2)用对猎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猎人的狡猾;(3)最后一处描写,在情节上为下文老狐狸的出洞埋下伏笔;(4)本段文字写小狐狸和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与下文写小狐狸对猎人的深仇大恨形成对比,先抑后扬,更能深刻地揭示主题。 17. (1)狡猾
34、(2)伪善(3)贪婪(4)自私(5)冷酷、残忍. 18. (1)突出形象:通过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获取信任、利用信任的一系列情节,体现了猎人的狡诈、残忍和小狐狸的纯真、善良。(2)暗示主题:小狐狸信任猎人,猎人却只是为了钱,批判了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人性,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3)提领主要情节:小说始于小狐狸信任而被利用,终于不信任而实施报复,情节的发展都与信任有关。(4)推动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的背利用也直接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复仇,最终把猎人引向了陷阱。【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文中加点的描写语句,揣摩小狐狸的心
35、理”,这是考查理解分析句子的能力,本题主要是揣摩小狐狸的心理,作答时要将句子放入原文中,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第一句“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这是在猎人给出生不久的小狐狸带来鸡肉时,小狐狸表现出了的喜悦、快乐,体现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第二句“闪着白白的光”,这是猎人在欺骗、利用小狐狸,猎取了老狐狸一年后,长大的小狐狸再次看到猎人后,眼睛里情感的流露,白白的光里流露了长大后的小狐狸对猎人的仇恨,甚至是报复。【1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是考查考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作答时注意从语言风格、修辞的效果、表达的角度、情感体现、主题揭示等角度考虑。本段主要是对小狐狸的
36、描写,“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山林,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作者通过对小狐狸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还有一部人是对猎人的描写,如“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作者通过对猎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猎人的伪善、狡猾。最后一句“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写到了老狐狸,为下文老狐狸的出洞埋下了伏笔。这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描写了小狐狸和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依赖和信任,
37、与下文写小狐狸对猎人的深仇大恨形成了对比,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更好地揭示小说的主题。【17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他百般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的原因是想借助它放松老狐狸的警惕,引出老狐狸,然后卖老狐狸的皮挣钱。他设置的机关,必须有一定的重量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正好。可见其是善于伪装,处心积虑。又如他杀老狐狸,毫不手软,甚至没有片刻犹豫不忍,丝毫不考虑小狐狸的
38、信任,心里想的只有钱;他不立刻杀小狐狸,是因为小狐狸不值钱,想等小狐狸长大再杀。第二年再见到小狐狸时,他毫不手软,跟踪几天,办法用尽,一心只想猎杀。可见其贪婪自私冷酷。【18题详解】试题分析:“信任”的意思是指信赖、相信的意思,可以表示为对别人相信并加以任用。也可以说是彼此之间。在本文中以信任为题,但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不难发现猎人正是利用了小狐狸的信任设下圈套,反映了人的贪婪狡诈,动物的纯真,在对比中突出了形象;同时,以信任为题又在主题上揭示、批判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和唯利是图的社会现象,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
39、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三、文言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夹江张先生序明 归有光昔者天下初定,士之一材一艺,咸思所以奋起树立,以自见于世。而上之所以甄别进退、激扬风励之
40、者靡不至。天下之小官,其名尝达于天子之庭。朝而为善,夕以闻于朝,而旌擢之命加焉;夕而为恶,朝以闻于朝,而诛削之令加焉。故怀不肖之心者,惧而不得逞;有一命之寄者,皆以自爱而不轻弃其身。夫是以能鼓舞变化一世之人材,而贤者恒自下僚崛起,卓然为天下之望;蹋冗无能之徒,终身沉沦而不敢有分外之思。承平既久,士无贤不肖,率以资叙。交驰横骛,布列天下之要位,以行其恣睢之意。穷阎之民,愁苦吁告;而扳援凭藉,巧文掩护,时得忠勤之褒。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偃蹇于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蒙其恩者交口赞颂上之人犹掩耳弗闻而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公论 在于下而上弗知有识之士所以掩郁丧气而长叹也。吾师夹江张先生,司邑之教。 宽和乐易
41、,不设防畛,而介然之操,不为势利之所沮屈。周知士之所急,时以从容数语,洞析其情。而先生之爱士,与士之爱先生,不啻如家人父子。邑之人,自荐绅先生,下至于市井之童稚,皆知其贤。乃者有同州之命,莫不咨嗟叹息,为之遍访士大夫之宦游长安者,知其风土之不逮吾吴中,而以为忧。又以为先生之贤,宜得显擢,使出于格例之外;而顾复奔走于常调,是所以益抱无涯之恨,而伤公论之未明也。夫天下之官,上自公卿,下至于州县之吏,其等级不知有几。而数之至于学官,此岂有意知其 可否而黜陟进退之者?然则又乌能知吾邑人之情之如此也哉?予为弟子员,事先生于学官者四年。见先生再遭子壻之丧,孀女寡妇,年老抚抱幼孙,客居万里之外。先生之官,又
42、世之所谓穷苦寂寞而无聊者,而处之裕如,未尝有愠色。则区区计较于毫毛之间者,非先生之情;独予与邑人之情,不能已者如此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注】夹江:县名,属于蜀地。一命之寄:指受任微小的官职。周代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的官阶。荐绅:同“搢绅”。乃者:近时。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一带, 离长安不甚远。婿:同“婿”。1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旌擢之命加焉 旌擢:褒奖提拔B. 巧文掩护 掩护:掩饰C. 司邑之教 司:古代官署名称,此处指官员D. 知其风土之不逮吾吴中 逮:及,赶得上2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行其恣睢
43、之意 然而隐忍以行B. 而诛削之令加焉 风雨兴焉C. 为之遍访士大夫之宦游长安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 独予与邑人之情,不能已者如此也 日与其徒上高山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段议论天下人才的考察与选拔问题,由古及今,正反对比,态度鲜明,为后两段抒 发对张先生遭遇的不平之鸣设置了社会背景,并从事理上作了有力的铺垫。B. 作者批判社会太平日久后,无论士人贤能与否“率以资叙”的用人现状。这里“资叙” 是指按资历、年辈排定选拔的次序,后文的“黜陟”则指官职的降免和升迁。C. 张先生祖籍夹江县,他在吴中期间关爱士人,明察世事,备受尊敬;而作者对张先生调任
44、同州“学官”一事叹惋忧伤,主要因为同州风土人情、师徒情深难舍。D. 末段简洁地交代了张先生丧子又丧婿等不幸遭遇,以及赴远地任卑职而依然能泰然处之、 不愠不怒的处世态度,丰富了张先生的人物形象,让人不禁由衷感佩。2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不幸偃蹇于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蒙其恩者交口赞颂上之人犹掩耳弗闻而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公论在于下而上弗知有识之士所以掩郁丧气而长叹也23. 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昔者天下初定,士之一材一艺,咸思所以奋起树立,以自见于世。宽和乐易,不设防畛,而介然之操,不为势利之所沮屈。【答案】19. C 20. B 21. C 22. 不幸偃蹇于卑服/竭力以行
45、其所志/而蒙其恩者交口赞颂/上之人犹掩耳弗闻/而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公论在于下而上弗知/有识之士所以掩郁丧气而长叹也。 23. 以前,天下刚刚平定,士人只要有一项才能或者一项技艺(或译:有一项才能或者一项技 艺的士人),都想用这些来振奋而起有所建树,来让自己在世上有所显露。宽厚谦和安乐平易,与人交往不设置界限,而且有耿直的操守,不被权势利益所挫伤而改 变。【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
46、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C项,“司:古代官署名称,此处指官员”错误,“司邑之教”译为“掌管县里的教育”,结合语境“司”在此处含义为“掌管、主持”。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连词,表目的或结果,译为“来”“用来”“以至于”“因而”。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相当于“而”,译为“地”。B项,均为兼词,相当于
47、“于之”,在这里。C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语气助词,表提顿,用于前分句末,引出后分句的原因。D项,连词,和、跟、同;介词,和、跟、同。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主要因为同州风土人情、师徒情深难舍”说法不当,由原文“又以为先生之贤,宜得显擢,使出于格例之外,而顾复奔走于常调,是所以益抱无
48、涯之恨,而伤公论之未明也”可知,作者叹惋忧伤不只缘于同州风土问题、师徒难舍深情,更是因为张先生虽贤能而未能破格升迁,长期沉抑下僚。诚然,“破格”之念也只能是作者的幻想而已。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偃蹇于卑服”是状语后置句,一般后面要断开,且加上省略掉的主语“仁人志士”,这句话
49、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而”字通常用于句首,前面断开;“蒙其恩者交口赞颂”意思是“那些蒙受他们恩惠的人对他们交口称赞”,句子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而”字通常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意思是“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决定在他们中间谁应该被看轻谁应该被看重”,句子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而”字通常用于句首,前面断开;“上弗知”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译文:不幸地在低微的官位上困顿潦倒,竭尽全力践行自己所追求的,而那些蒙受他们恩惠的人对他们交口称赞,那些身居上位的官员还掩住耳朵假装没有听到,反而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决定在他们中间谁应该被看轻谁应该被看重。公道的评论在下层百姓之中,然而身居上位的
50、官员却不知道,这就是有见识的人被埋没沮丧而长叹的原因啊!【2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初:刚刚,才。所以:用来的,用来。树立:建树,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自见:宾语前置,见(通“现”)自,使自己显现。(2)防畛:界限,隔阂。介然之操:正直的节操,或坚定不移的节操。为所:被动句式。沮屈:因受阻止而屈从,因受挫而收敛,因受抑制而改变。【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51、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
52、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译文:以前,天下刚刚平定,士人只要有一项才能或者一项技艺,都想用这些来振奋而起有所建树,来让自己在世上有所显露。而且皇上用来审察鉴别而升降官职、激浊扬清而劝勉鼓励的方法没有不用的。天下的小官吏,他们的名声也曾传到天子的朝堂。早上实施善政,晚上朝廷就能知道,因浙而表彰提拔的命令就施加到他身上;晩上实施恶政,次日早上朝廷就 知道了,因而责罚贬黜拷考(神墙诛杀削职)的命令就施加在他身上了。所以怀着不成材的小人之
53、心(居心叵测)的官吏,就会畏惧因而他的图谋就不会实现;有职位低微的官员,都 因为爱惜自身而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违法乱纪被诛杀)。因此这能够鼓舞并改变一代人才,因而贤能的人常常从下级官吏崛起,卓越出众而成为天下百姓的期待(或天下有名望的 人);松懈庸碌没有才能的人,一辈子沦落而不敢有职分之外的想法。天下太平已经很长时间了,士人无论贤能或不才,大都按照资历、年辈排定选拔升迁的次序。他们交相驰骋纵横追求,占据天下的重要职位,来施行自己放纵骄横的心意。穷乡陋巷的百姓,忧愁困苦呼吁投告;然而(有些士人)却攀附依仗(权贵豪强),用精巧的文字进行掩饰,时常得到忠贞勤勉的褒扬。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地在低微的官
54、位上困顿潦倒, 竭尽全力践行自己所追求的,而那些蒙受他们恩患的人对他们交口称赞,那些身居上位的官员还掩住耳朵假装没有听到,反而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决定在他们中间谁应该被看轻谁应该被看重。公道的评论在下层百姓之中,然而身居上位的官员却不知道,这就是有见识的人被埋没沮丧而长叹的原因啊!我的老师张夹江先生,掌管县里的教育,宽厚谦和安乐平易,与人交往不设置界限,而且有耿直的操守,不被权势利益所挫伤而改变。能全面了解士人急难之事,时常用从容得体的几句话,深刻分析其中的隐情。而且先生爱惜士人,和士人敬爱先生,不异于家人或父 子。县里的人从缙绅(官员),下至市井的儿童,都知道他的贤徳。近来,任命他到同州(虽离
55、长安不甚远,实则僻壤)任职,没有人不为他感慨叹息的,为此而访遍那些客居长安做官的士大夫,了解到同州的风土人情比不上我们吴中,因而把它作为令人担忧的事情。(我)又认为先生贤能,应该获得显耀的提拔,让他在规则旧例之外得到重用;却考虑到(或译为 “看见”)他又因为平常的调任而奔走,这就是更加让人抱有无尽的遗憾,而且为公正的评论得不到彰显而悲伤的原因啊。天下的官员,上自公卿,下到州县的小吏,他们的等级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屡次升迁却只到学官,这难道是有意了解他是否胜任从而决定他的官职升降 吗?这样那么又怎么能知道我们县里的像这样的人情呢?我作为生员(秀才),在学官侍奉先生四年了。看到先生两次遭遇了儿子、女
56、婿的死,女儿、儿媳妇的孀居守寡,(先生)年老却既要抚养年幼的孙子、外孙,又要到万里之外去客居任职。先生的官职,又是世人所说的穷苦寂寞又无所依靠的,然而先生却能从容地对待, 不曾有恼怒的神色。那么在毫厘之间斤斤计较的,就不符合先生的性情;只是我和县里人的 (对先生的)感情,像这样不能控制啊!(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壬辰除夕清黄仲则无多骨肉话依依,珍重相看灯烛辉。饮为病游千里减,瘦因吟过万山归。老亲白发欣簪胜,稚子红炉笑作围。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注释:1772年冬,诗人游颍州、凤阳。十二月,回故里常州。此诗,在家中度岁而作。黄仲则(17491783),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诗人。
57、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有诗名,一生穷困潦倒,为生计奔忙不已。老亲:年老的父母。24. 颔联写出诗人因生计奔忙_的情感,颈联描写出了_的场面。25. 赏析尾联“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答案】24. (1). 愁苦(窘迫、困顿等近义词均可) (2). (家人)欢聚 25. 对比手法,“忧”“喜”对比,突出亲人相聚的欣喜;“去年”“此时”对比,写出境况变迁带来的情感变化;“百”“一”数词对比,写出了心情的豁然开朗。虚实结合手法,尾联由眼前的“笑”,勾起去年孤苦飘零经历的回忆,情不自禁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解析】【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主要是对诗歌
58、情感的考查,可从直接或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入手来分析。如颔联中的“病、减、瘦、吟”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因生计奔忙的愁苦;颈联中的“老亲、欣簪胜、稚子、笑作围”,在结合题目中的“除夕”,这些都描写出了家人欢聚的欣喜之情。【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角度分析。尾联“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老亲稚子终于能聚在一起,围着火炉叙骨肉之情,这样的时光当然是值得珍惜的,本来应该忘记所有的忧虑,尽情欢笑,但是诗人却挥起眼泪来了,
59、这既是喜极而泣,也是将积压己久的酸楚于此时释放了出来。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忧”“喜”对比,“去年”“此时”对比,“百”“一”数词对比;“去年孤泪此时挥”由眼前的“笑”,勾起去年孤苦飘零经历的回忆,情不自禁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点睛】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
60、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61、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执手想看泪眼,_。(柳永雨霖铃)(2)吾恐季孙之忧,_,_。(论语季氏)(3)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不在颛臾 (3). 而在萧墙之内也 (4).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5).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惟草木之零落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
62、直接性默写,都是学生在学习中要求背诵的。背诵不会有难度。但是要注意不要写错写漏了字。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补写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噎”的书写;(2)注意“颛臾”、“萧”的书写;(3)注意“彘”、“涂”、“莩”的书写;(4)注意“惟”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
63、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四、作文2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世界首席自我关怀心理学大师克里斯汀娜布莱勒说,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就不再低迷,才能更好地照料他人。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想着自我的人最先灭亡,他只为自己而生活。对两位名人的观点,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携手他人,关爱自我王尔德以为,“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此话不错,我们只有以己为友,方能绽放自己的光彩。然而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我们,也必然不能忘记与他人互爱互助。我认为,人生中最
64、大的浪漫应是携他人之手,关爱自我人生。出生伊始,我们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此不能不自爱。正如林清玄所言:“在茫茫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应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千世界。”世界如此浩渺无边,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注定了人与人之间必不能完全了解。换言之,最了解自己的人只能是自己。因此,我们只有学会自爱,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千世界,方能尝遍人间清欢,让渺小的自我勇于在广阔的天地间踽踽独行。更何况,我们只有学会自爱,才能创造更多精彩。毕淑敏提倡我们来一场“带上灵魂的旅行”,因为只有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我们方能顿悟“时间之近,死亡之贵”,方能顿悟生命的博大。
65、想起歌手中岛美嘉,她在自己最黑暗的人生,“自己把自己拉出了深渊”,留下震撼人心的旋律。我想,正是她对自我的关心,对自我人生的珍惜爱护,让她不囿于对自我的否定与怀疑,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能毫不犹豫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唱出生命的旋律。当然,爱自己并不等于不爱他人。爱自己而淡漠他人,即不能理解他人的悲欢离合。试问,一个经历过锥心的疼痛的人,纵使不能感同身受,又如何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一个爱自己却不能敬人爱人的人,归根到底是一个无同理心而又感情匮乏的人。而这样的人,又该如何爱自己?因此,我们在爱自己时,也应学会去爱他人。孟子曾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自能成仁;敬人者,自能成礼。苏格拉底曾
66、发出这样的宣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遇。”和众生荣辱与共的情怀至此与个人使命相融合,成就世界上最温柔的豪情壮志。智利诗人聂鲁达把深情的情诗送给广袤的大地,也送给千千万万的民众,从此成为一名人民的诗人。在与他人的互爱中,他们的笔尖流出了最美的华章。由此看来,爱自己与爱他人并不冲突,甚至,爱他人的人,更懂得爱自己。日本国民作家宫泽贤治,一生为人民群众,为他人奔走,穷困潦倒。但他说:“只要能为大家找到真正的幸福,就算浴火千百次,我也愿意!”我想,如果人能在爱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勇气,又何尝不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呢?所以,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在携手他人的同时关爱自己,
67、在万古长空下来一场九死未悔的旅行,亦是人生中极大的浪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在几则材料中选择两则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审题】克里斯汀娜布莱勒的观点是,人要会自我关怀,才能更好地关怀他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观点是,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还应该关怀他人;一个强调关怀自我,另一个强调关怀他人,乍看这两则材料所提倡的
68、观点似乎相矛盾,但仔细品味,并非如此。学会自我关怀并不意味着只关怀自己,还伴随着“更好地照料他人”的后续,可见关怀自我是关怀他人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也照顾不好,又哪来的余暇去照料他人呢?反过来思考,能照顾好他人的,必然也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正所谓“达者兼济天下”,即使是推崇仁义的儒家,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够“兼济天下”。“想着自我的人最先灭亡,他只为自己而生活”,此处的“灭亡”不一定是肉体的灭亡,可能是因为自私而与他人隔阂,从而导致自己被社会遗忘,形成“社会性死亡”。这种人尽管只“想着自我”,却未必懂得“自我关怀”。因为具有社会性的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被需要”的价值感需求,只想着自己的
69、人不注重这种精神的需求,必然导致精神空虚,这也不啻灭亡。因此,也可以说,自私的人既不懂得关怀他人,也不懂得关怀自我。最好是将二者统一起来,阐述关怀自我与关怀他人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也可单一立意,观点突出,论证合理即可。【立意】1.关怀自我,也关怀他人。2.更好地关怀他人。3.不关怀他人,也不懂得真正的关怀自我。4.“无私”与“自我”。5.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我。【素材】1.什么是自我关怀呢?它跟关怀他人如出一辙。想要去关怀他人,你首先就得先去时刻留心到他们的痛苦;其次,关怀还象征着“共情”,象征着你被他人的困难所打动,共情到他们的痛苦。关怀更是意味着你对他人保有好意的举动。比如在他们失
70、败和经历挫折的时候,不只是苛责数落他。所以,“自我关怀”是一种能够宽恕自己,接受自己,明确自己的失败之处,而且可以安然接受“人都会犯错”这一事实的能力。2.当我们透支身体,或者自我批评以至于绝望的时候,我们最需要自我关怀,哪怕是一点点,我们的心灵都能得到喘息和力量。也许你懂,但你更需要意识到,行动起来。或许你觉得自我关怀是自私。但我们都知道,在飞机上,乘务人员都会说,如果飞机发生问题,那么请你先给自己带上氧气罩,再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带上氧气罩。这就是自我关怀的原因。如果没有自我关怀,我们自己出了问题,还怎么帮助他人呢?知道自我关怀的人,才真正知道如何关怀他人!3.曾经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
71、究竟有什么区别?于是,他找到上帝,请求带自己去看一看。上帝答应了。他们首先来到地狱,看到的是这样一副凄惨景象:一群面黄肌瘦的人正拿者一根长勺,拼命往自己嘴巴里送食物,但是那根长勺实在太长了,比他们的手臂还要长,他们无法将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甚至有人的手臂弯曲、变形了。周围的地上、衣服上到处都是食物的残渣,但还是没有吃到任何东西。这就是地狱,一个悲惨的世界!于是,他们又来到天堂,那个人被自己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堂里,人们也是拿着一根同样的长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把获取的食物都舀给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吃,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人人都吃到了食物。天堂之所以成其为天
72、堂,是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互相关心的大家庭里,那里充满温馨;而地狱之所以成其为地狱,是因为,人们生活在冷漠的冰窟里,那里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关怀。4.有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好奇地问:“你自己看不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他笑着回答:“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这既方便了别人,也避免自己被撞到。”这位盲人,用灯光为别人照亮了路,为他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保护了自我。【结构】文章以名言引出论点,“关爱自我人生”,接着层层递进,先提出独立个体的自爱之必然,再指出自爱带来更多精彩,跟着强调爱自己才能更关爱他人,最后得出结论“爱自己与爱他人并
73、不冲突”“爱他人的人更懂得爱自己”,结尾点题,结构严谨。【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
74、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