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图文对照,认识“象形字”,利用象形字识字,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2.正确认读“日”等8个生字。3.认识笔画“捺”“点”,知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日”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教学重点:1.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2.正确认读“日”等8个生字。3.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日”等4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笔画“捺”“点”,知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继续
2、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日”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一、复习1.认读八个生字。2.复习田字格,诵读田字格拍手歌。(1)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好,写漂亮的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谁能说说田字格表示各个方位的名称?指名说,边说边用PPT示田字格各方位名称。(2)诵读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2.(PPT示写字姿势图)说说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3. 指名说说“横、竖、横折、撇、弯钩”的书写要领,并用手指在书桌上按要领书写
3、。4. 以“三”和“目”字为例,分别指名说说“从上到下”和“先外后里再封口”的笔顺要求。二写字指导(一)指导写“日、田”。1.(PPT出示教科书“日”“田”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这两个字,数数它们的笔画,说说它们的笔顺。2.反馈指导。预设:日:笔画数:4;笔顺:竖、横折、横、横。田:笔画数:5;笔顺:竖横折、横、竖、横。3.出示任务:观察“日”和“田”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4.分别反馈指导。反馈一个,范写一个;边范写边提示。日、田5.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6.反馈指导。
4、(二)认识笔画“捺”“点”,和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指导写“禾、火”。1.认识、书写笔画“捺”“点”。(1)(PPT出示教科书“禾”“火”田字格学写部分)导语:这两个个字分别出现一个新的笔画,它们叫做“捺”和“点”。“捺”和“点”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2)范写“捺”,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起笔轻入,直向右下方运笔,逐渐加力,到收笔点停住,笔尖平行于底边向右边快速提离纸面。(3)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捺”。(4)范写“点”,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轻入往下按,收笔笔尖朝落笔处提起,使点显得饱满。(5)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点”。2.了解、书写四种“撇”。(1)导语:这两个字
5、里出现了四种“撇”的写法,分别是“禾”字的平撇和撇,“火”字的点撇和竖撇。(PPT示本课出现的四种“撇”)(2)复习练写“平撇”。导语:平撇在学写“手”字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也知道了书写的要领:先朝右下轻按成点,再由点朝左下方快速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平撇,写得短一些,平一些。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3)学写“撇”。导语:“撇”的书写要领,与平撇相同,只不过不能平,要运笔向斜左下方。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反馈指导后再写。(4)学写“点撇”。导语:“点撇”的书写要领,与撇相同,都要运笔向斜左下方,但要短。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反馈指导后再写。(5)学写“竖撇”。导语:“竖撇”的书写要领,与
6、撇相同,但是,是像写“竖”那样向下稍向左运笔,写到一半时再运笔向斜左下方。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反馈指导后再写。3.认识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了解“禾”“火”的笔顺。(1)提问:请同学们尝试数一数“禾”和“火”,分别有多少个笔画,是什么笔画?(预设:“禾”,有五个笔画,笔画有:平撇、横、竖、撇、捺。“火”,有四个笔画,笔画有点、点撇、竖撇、捺)导语:“禾”和“火”字,分别出现了两个新的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2)认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导语:(以“禾”字为例)“先横后竖”是说一个字里有笔画横和笔画竖交叉写的话,要先写横,然后写竖。(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横后竖”。) “
7、先撇后捺”是说一个字里有笔画撇和笔画捺的话,要先写撇,然后写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外后里再封口”)范写“禾”,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范写“火”,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4.指导写“禾”。(1)出示任务:观察“禾”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后范写,边范写边提示:平撇从右上格靠左中间起笔,到左上格靠右中间下方收笔;横从横中线左边上面中间靠右起笔,到右上格横中线上方中间靠左收笔,稍斜;竖要压在竖中线,过下方一半收笔;撇和捺要舒展,收笔都比竖稍高一点。(3)学生先描后写。(4)反馈指导。示有毛病的
8、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5. 指导写“火”。(1)出示任务:观察“火”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后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点在横中线左上格右下方起笔,刚过横中线收笔;点撇从右上格左下方起笔,距离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位置一点点收笔;竖撇从竖中线上方中
9、间靠上起笔,运笔压竖中线稍向左,过横中线向左下方舒展;捺在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位置贴着竖撇起笔,到右下格中间提笔要向右舒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学生先描后写。(4)反馈指导。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
10、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三、总结:(总结本课知识能力点以及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四、写字练习。作业设计:(一)练写生字。(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8个生字宝宝的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