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02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甲骨文字“宰”,字从宀(mian),从辛,意为家庭内从事执役的奴隶罪人,负责王室贵族的饮食、车服等杂役。西周时期“宰”地位不断提高,逐步成为百官之长,例如周公曾任大宰。这一变化反映A君主专制呈现加强趋势B礼乐制度日益崩坏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家和国具有共通性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管理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A 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 B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C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D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

2、(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4明朝,“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令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到清初,言官本章“是与不是必须封进听旨定夺”,阁臣不得过问。这一变化表明A清朝沿用明制 B中枢机构不断完善C相权逐渐下降 D内阁权力遭到削弱5先秦诸子中,孔子主张凭借人伦道德、内在修行、外在教化来治理国家;韩非子主张以刑罚威慑、外在管制来治理国家。这说明二者的思想A内容完全对立B強调君主作用 C脱离社会实际 D具有共同目的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

3、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A儒家的天人感应B道家的无为无用C理学的格物致知D心学的本心灵明7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材料表明()A批判君主专制是社会主流B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D经世致用思想盛行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的选择是( )A“蔡侯纸”是中

4、国古代最早的纸 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始于明代C活字印刷书籍最早出现于元朝 D火药在唐代开始用于战争9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101887年,士人何惠荃在拟重纂海国图志凡例中说:“(海国图志)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略焉弗详”,“国势之兴衰,岛屿之启辟夷情之聚散,战舰之坚脆三十年中一大变焉”,并言“是编专为办理洋务而纂”。据此可知,何

5、氏重新编纂海国图志的原因是原书的部分内容不够详尽 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试图为洋务运动提供助力 受到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ABCD11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士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认知人物认知材料出处王韬“乱党”、“匪贼”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19世纪70年代)宋教仁“巴黎暴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载于民报(1906年6月)李达“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社会革命底商榷,载于共产党第2期(1920年)综合上表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近代中国A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B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C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D对改造社会途径的认识日益趋同12从时间、空间和史实概述三个维度整理“历史时空

6、框架”,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下列关于“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时空框架中,三个维度对应均正确的是选项时间空间史实概述A1926年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1945年延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1949年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D1978年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伟大决策AABBCCDD13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很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现代

7、中国的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C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D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14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曾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这说明苏格拉底A否定智者思想B质疑一切知识 C关注个体感觉D强调智德合一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B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C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D肯

8、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16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普朗克的“量子假说”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18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

9、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19“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20下表是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省名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1861年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沃罗涅日25.9333.1169.26由此可知A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制度变革促进了俄国农业迅速发展C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 D农奴制改革有利于

10、俄国的资本积累21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点是仅学西方一国B梁启超放弃君主立宪主张,主张民主共和制C梁启超准备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国民觉悟D梁启超肯定了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2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极端

11、民族主义的泛滥C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D世界整体化的产物23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24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反思60年前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决策时,指出美国要为这一决策导致的欧洲分裂局面承担责任。“这一决策”是指签署A慕尼黑协定 B大西洋宪章C雅尔塔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2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

12、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对欧洲失望的启蒙思想家们依靠16世纪以来在华传教士带回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了解、关注中国。伏尔泰便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念首屈一指,实行的完全是一种理想的开明政治制度,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伏尔泰景仰孔子,认为孔子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治国,并以成吉思汗折服于汉族官员的高尚情操诠释孔子的道德。此外,启蒙思想家魁

13、奈等人也对中国大加赞赏。摘编自陈晓华中西互动视角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等材料二 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家将中国形象极端化。例如,孟德斯鸠猛烈批判中国,他在与定居法国的中国人黄嘉略的交谈中了解到:中国人把法比作一张网,百姓比作网中的鱼,鱼儿虽还能游动,却无自由可言。他将中国政体归入到专制主义行列并加以批判。他指出中国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历朝除开国初的几任君主,其后继者都腐化、奢侈、息惰,狄德芡也从政体、人口、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尖锐批评。摘编自董玉洁、钱乘旦、杨宁一圆明园:意象中的崩塌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14、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认识的中国形象,并综合评价这些认识。(1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演进并非偶然。在演进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使演进成为必然现象的内在逻辑,即由古代中国的国家统治和治理所决定,对君主负责、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并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相契合的官僚阶层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制度为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选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

15、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选官制度”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准确,逻辑严密。)28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机的轰鸣渐次改变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他还创办世俗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材

16、料二日本江户时代幕府的教育方针以武士为主要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经史、诗文、律令为主,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明治政府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成立了综合性大学。还派了许多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两国发展的共同影响。(8分)历史参考答案1D从材料可知,“宰”最早是为王室服务的,到西周时期则为百官之长,为国家服务,体现了家和国具有共通性,家国一体的理念,故D项正确;先秦时期没有君主专制,排除A

17、项;材料与礼乐无关,排除B项。C项是秦朝时期,排除;2C依据图片中“桂林郡”“南海郡”可知是秦朝时期,说明此时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郡县制度下长官是皇帝任命,故B项错误;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故D项错误。3C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4D依据材料中“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令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阁臣不得过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18、,明朝内阁相对独立,经由内监机构获得皇帝指令,有票拟权,清朝内阁只能听旨定夺,在皇帝御前起草谕旨,内阁权力遭到削弱,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内阁相对明朝权力遭到削弱,并非沿用明制;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废除了丞相;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内阁权力的削弱,不能体现中枢机构的不断完善。5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主张道德感化,韩非子强调刑罚手段,但最终目的相同,都为统治阶级服务,说明二者的思想具有共同的目的,D项正确;A项中“完全对立”表述过于夸大,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孔子和韩非子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同的思想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尤其韩非子主张受当时统治阶级青

19、睐,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二人不同的治理国家的理念,没有涉及君主作用,B项错误。6C从材料中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多,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可以看出与理学的格物致知接近,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C符合题意;天人感应即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无为无用指积极无为,顺应自然;与题干不符,排除B;本心灵明强调内心反省,与题意无关,排除D。7B在“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的背景下,高攀龙却主张“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这说明高攀龙主张经世致用,批判晚明的空疏学风,故选B项;批判君主专制在明代思想

20、界从未占据主流地位,排除A项;明代理学日益走向僵化,思想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项;经世致用思想只是极少数人的倡导,并不盛行,排除项D。8D根据所学可知,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故D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蔡侯纸”指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但造纸术始于西汉,故A错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始于宋代,故B错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C错误。9B从题目可知,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皇舆全览图由康熙帝下令编绘,圆明园上皇家园林,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项正确。商品经济繁荣是基础,不是结果,故A项错误。本草纲目与西方科技无关,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这些成就

21、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所以选B。10A所谓明治宪法正式称呼为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与材料时间“1887年”不符合,错误,BCD排除;材料“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略焉弗详”体现的是原书的部分内容不够详尽,符合题意;材料“国势之兴衰,岛屿之启辟夷情之聚散,战舰之坚脆三十年中一大变焉”体现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符合题意;材料“是编专为办理洋务而纂”体现的是为洋务运动提供动力,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故选A。11A材料中三人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同是由于三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想要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是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

22、A正确;李达一人对巴黎公社的接受不代表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认识,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中的三人代表不同的阶级,不能说明其认识趋同,D错误。故选A。12B依据毛泽东思想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B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时间不符,A错误;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此时尚未改北平为北京,C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开端,而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D错

23、误。13C由材料“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知周恩来认为文艺应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选C;A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B;“大跃进”出现于1958年,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14D材料“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D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说明苏格拉底并不否定智者学

24、派的基本命题,故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崇尚理性和智慧,并不质疑一切知识,故B不符合题意。15D人民不满足观众身份,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表达个人的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重视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D选项正确;人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是对天主教会权威的否定,和突破封建等级观念无关, ABC三选项不符合题意。16C根据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25、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研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而不是划清界限,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选项错误;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17C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A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B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

26、上产生划时代变化,C项正确;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D项错误。18A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靠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梭伦改革时期,在经济上颁布“解负令”,解放了大量的债务奴隶,“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故本题应选A项;B、D两项获益最大的应为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与题目中的信息“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与题目中的信息“梭伦改革”不符,故排除。19C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输役保兵”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0D依

27、据材料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赎买土地事实上付出的价格远高于土地实际价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俄国通过对农民残酷的剥夺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农奴制改革并未改变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制改革对农民的剥削,不是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结合所学可知,改革使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1D根据题干信息“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可知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点在于仅学习西方的形式,A项错误;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B项错误;梁启超没

28、有参与新文化运动,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分析可知梁启超肯定了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故D项正确。2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主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加强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的负产品的说法明显有误,A选项排除。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与全球战争无关,B选项排除。国家利益至上属于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与全球战争无关,C选项排除。23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9、了。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扩军备战,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据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且时间不符,排除。24C试题分析: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的胜利之际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

30、“导致的欧洲分裂局面”实际上指的是德国分裂,结合上述国际协定的主要内容,最符合的是雅尔塔协定。故C正确。25D二战打败了法西斯国家,避免了历史的倒退,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战并未消除大国强权色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是一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并未终结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6.(共22分)(1)原因:东学西传的影响(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与描绘;中国传统文明强大发达);改造欧洲社会的需要(或对欧洲政治的失望;反对君权神授的需要);儒学强调关注下层民众;启蒙思想家倡导道德理性

31、;新航路加强了文明交流;中欧长期交往的历史延续。(8分,任答其中4点得8分)(2) 看法:伏尔泰:注重伦理道德(或以德治国);政治制度开明;人权受法律保护。(4分,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 孟德斯鸠:专制主义强大;缺乏法治精神;统治者腐朽。(4分,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评价:这些认识反映出启蒙思想家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认识不够科学全面;(2分)但是,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批判欧洲专制主义;(2分)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传播交流与彼此借鉴(2分)【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他认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首屈一指”可归纳出中国传统文明强大发达;根据材料“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

32、、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可归纳出改造欧洲社会的需要和儒家对下层民族的关怀;根据材料“认为孔子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治国,并以成吉思汗折服于汉族官员的高尚情操诠释孔子的道德”可归纳出启蒙思想家倡导道德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中西交流也是重要因素。(2)看法:根据材料“实行的完全是一种理想的开明政治制度,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可归纳出伏尔泰认为中国注重伦理道德(或以德治国);政治制度开明;人权受法律保护;根据材料“将中国政体归入到专制主义行列并加以批判”、“他指出中国没有“法”的精神”、“后继者都腐化、奢侈、息惰”可归纳出孟德斯鸠

33、认为中国是专制主义强大;缺乏法治精神;统治者腐朽。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形象认识都比较片面,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利用中国形象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批判欧洲专制主义。27(12分)示例论题: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基石。(2分)阐述:自秦汉选官制度变革以来,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在其变革过程中,更加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为封建王朝统治奠定了基础。秦朝军功爵制的实施使得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逐渐转向官僚政治,改变了自古以来的选官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汉代的察举制、两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使得选官制度更加合理化,并适应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成功获得士阶层的支持

34、。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历经千余年变革,深植于中国古代社会,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统治阶层力量,更使得国家统治日趋合理化。(阐述部分8分,4点每点2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需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变革,适应统治需求的选官制度将有效维护封建统治。(2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详解】首先,按题目要求围绕“选官制度”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论题可从选官制度的作用、产生的原因等角度进行选择。其次,紧扣论题,结合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对其进行论证阐述,可供参考的史实主要有秦朝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等。第三,回应论题,总结升华。28(16分)(1)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进行的改革;(2分)教育内容转向以发展军事工业等实用性为主(2分);教育对象、范围逐步扩大;(2分)重视向西方学习,借鉴西方经验。(2分)(2)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2分)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2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分)逐渐增强了本国的综合国力。(2分)【解析】(1)依据材料从教育背景、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等角度归纳回答。(2)结合所学从教育近代化、经济发展以及增强了本国的综合国力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