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41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解析》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五小题,共20分)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答案】D考点:王安石变法。分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富人兼并了大量土地,是为国家守财,当国家发生危难时,他们这种兼并得来的钱财,就乐意向国家捐纳。所以这表明北宋政府并不抑制兼并,A错误。B和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D。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是北魏开凿的,但是下面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答案】C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从题干中“但是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可知,其中一个是少数民族人物的造型,另外一个则是汉族人物的造型,两种人物形象同时出现说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深,故此题应选C项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

3、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答案】B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这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故选B。ACD都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错误的。4.“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B

4、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答案】D考点: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由题干“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等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王安石变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结合所学知识来了解这段材料,不难发现有些溢美之辞。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答案】B考点:商鞅变法。公元前 343 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

5、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 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二十二史札记请回答:

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方面措施?(分)其中为减少“人民疾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分)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3分)(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3分)【答案】 考点:王安石变法。(1) “政治缺失”可以理解为政治危机,腐朽的表现,结合教材内容主要指“三冗”现象,联系所学内容回答出“人民疾苦”的表现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富国、强兵、取士三个方面,其中为改善民生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富国之法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

7、田均税法、市易法,这些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3) 阅读材料三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对其持否定态度,显然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结合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予以反驳,在此基础上客观指出其变法的局限性即可。7. (17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3月,南斯拉夫同苏联发生冲突。6月28日,苏联操纵欧洲共产党情报局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状况的决议,对南共进行公开指责,并将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材料二1951年,铁托在答外国记者问时说:“我们在以前的政策中犯了错误在经济

8、发展方面,我们也犯了错误,我们照抄了苏联的方法。”材料三1949年12月,南共中央发出关于国营企业成立工人委员会的指示,推广工人自治。起初在215个企业中建立自治机构,后来扩展到800多个企业。材料四1952年11月,南共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主要讨论了自治条件下党的任务和作用问题。大会认为,工人自治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大意义。大会决定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认为党不应该直接对经济生活、国家生活发号施令。以上材料均摘选自王学亮1956年毛泽东谈批铁托:那时不听斯大林的话不行(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铁托在南斯拉夫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南

9、斯拉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斯拉夫的改革。(7分)【答案】(1)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破裂;南斯拉夫照搬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露。(6分)(2)内容:经济上,在企业中实行工人自治;政治上,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4分)评价: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削弱了党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领导,为20世纪末南斯拉夫社会制度的剧变埋下了祸根。(7分)考点:南斯拉夫改革。(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南斯拉夫同苏联关系恶化,南斯拉夫被开除共情局,同时材料二又讲到斯大林体制弊端此时日益显露,照搬苏联的做法,需要改革。(2)从材料“推广工人自治”、“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认为党不应该

10、直接对经济生活、国家生活发号施令”进行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南斯拉夫的改革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既要看到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也要看到削弱中央的领导也为以后的分裂埋下了祸根。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

11、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

12、民“草根学者”的转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4分)(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4分)(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2分)(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答案】(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4分)(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4分)(3

1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2分)(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4分)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根据材料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可知作者从个人品行角度评价,由此带来的局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 2 问材料“倾邻国而 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可判断是从后果(效果)角度评价,班固认为的“王制” 实质上是指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围绕此角度组织答案;第 3 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 4 问根据题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答案。9. (1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来年,广大农

14、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是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意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的豪强地主,也凭借时势和度田官吏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他们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

15、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10分)(2)如何认识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并分析其反抗的原因。(8分)【答案】考点:度田法。(1)背景: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和所学知识中西汉末年豪强地主不断兼并土地的史实可以归纳出其背景。目的可以从维护统治的角度思考,度田是为了清丈土地,这对于增加政

16、府财政收入,保证徭役的征收是有积极意义的。(2)根据材料中的“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可以推知一种反抗是农民反抗。原因:由“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和材料中度田官吏的不法行为可以得出原因是为了已获得土地和自由,反对地主转嫁负担。根据材料中的“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可知会引起豪强地主反抗。原因:可从豪强地主自身利益考虑。 10.(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

17、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兴焉。”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编自元史材料二“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说明“汉法”的含义,并

18、分析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6分)【答案】(1)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任用汉人做官; 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共3点,9分)(2)汉法是指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分)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之争(即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之争或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们所征服的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3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由材料中的“选儒臣用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

19、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遵用汉法”,可知元朝的“遵用汉法”的措施有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任用汉人做官; 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2)依据材料提取的信息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知其含义为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之材料“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可知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之争。6.(15分)7(1)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破裂;南斯拉夫照搬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露。(6分)(2)内容:经济上,在企业中实行工人自治;政治上,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4分)评价: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削弱了党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领导,为20世纪末南斯拉夫社会制度的剧变埋下了祸根。(7分)8. (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4分)(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4分)(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2分)(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