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86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B)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地形、岩石等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A项中地理环境要素不只是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四部分组成;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

2、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氧气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解析: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34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解析:诗句反映的是植物(花)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回到土

3、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的过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关系。4“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B)A大气环流 B水循环C生物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解析:诗句反映了河水东流入海,再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回到陆地上的水循环过程。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据此回答56题。5如果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食肉动物大量捕杀掉,若干年后的景象是(C)A大量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C食草动物数量先是大增,后又减少D食草动物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解析:狮子、猎豹等食肉动物被大量捕杀后,短时间内食草动物会因天敌减少而大量

4、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使草原植被遭到过度破坏,最终又会导致食草动物因缺少食物而减少。6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是(D)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的收入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外C从非洲进口食肉动物狮子、猎豹D从加拿大引进狼解析:A、B两选项所述措施是短期行为,C选项热带草原地区的食肉动物难以适应美国西部的环境,D选项从加拿大引进狼,可以通过食物链控制鹿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78题。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C)A差异性B单一性 C整体性D区域性解析: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

5、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8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D)A风力大B沙漠广布 C光照强烈D植被茂盛解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9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或竹子加工而成,消耗速度快。我们要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此类产品,减少污染和浪费。因为该产品需采伐大量林木,可能带来水土流失加重、水旱灾害增多、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形态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不良影响。这主要体现了(A)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单一性C当地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解析: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二、非选择题(共14分)10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

6、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循环。(4分)(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是C,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6分)(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气候要素决定的。(4分)解析: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地貌,故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

7、响。植被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陆地自然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干旱,属于气候要素的直接影响。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大。据此回答12题。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D)A生产性B平衡性 C差异性D整体性解析: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材料中所说的是_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8、C)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解析: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34题。3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是(D)A温带B热带 C寒带D亚热带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材料可知,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带。4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D)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解析:将图示副热带气候区与现在各地区气候进行对比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

9、,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得暖湿,以北地区变冷、变干。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56题。5关于图中邮票上的民居判断正确的是(C)A内蒙古民居陕北民居云南民居B云南民居陕北民居内蒙古民居C陕北民居云南民居内蒙古民居D陕北民居内蒙古民居云南民居解析:为陕北窑洞,为云南傣族竹楼,为蒙古包。6三地民居的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地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D)A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终年高温多雨D湿热的气候解析:陕北地区温差大,

10、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缺少建材,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云南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热,而竹楼排水、透气性较好。内蒙古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降水较少。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B)AA氮气 BB氧气CC二氧化碳 DD碳酸盐解析:A和B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气,C和D分别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8从A到I整个过程都属于(A)A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从A到I整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元素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过程。二、

11、非选择题(共18分)9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6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6分)答案:(1)该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米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

12、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分布。第(2)题,从对气候、对生物、对地表环境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