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574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解析》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南宁三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段考语文试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承载了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一二十年来,传统书院开始兴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书院萌芽于唐,崛起于两宋。书院最早是藏书之地,后来由藏书之地逐步演变成读书、教书、写书的文化教育机构。宋代范仲淹、孙复和石介等人把书院的创建与当时的文化复兴联系在一起。晚清时期,传统书院面临严重危机,19

2、02年清廷下令废弃书院,全面引进西学教育制度。延续千年的传统书院被废弃,引发各界人士的不满和叹惜。这是因为中国传统书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办学历程,有着非常深厚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教育的精华,形成了一套既有特色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制度。书院,这个承载着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在现代化进程的当代中国应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其一,老书院的复兴。现在全国各地正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遍布全国各地,但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目前书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但是老书院不仅仅是被保护的对象,最重要的应该是恢

3、复它的功能。很多书院修完之后,除了供人游览,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老书院修复之后,就是尽快恢复其历史上曾经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让这些修复之后的老书院,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其二,新书院的建设。在传统书院废弃一百多年后,创办新书院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创办新书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民间社会发挥文化教育功能的书院,另一种是在现代大学的体制内的书院。首先,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修建新书院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新书院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讲座和读书会很受欢迎,是因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很强烈。其次,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现代大学是一种

4、专业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如果近代中国没有教育改革,就不可能培养出合乎现代化需求的专业知识分子,没有专业知识分子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国家。但是书院作为一个传统教育的典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传统书院的成人教育,就是在专业教育之外,解决培养教育人的问题。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没有独立的空间,中国许多传统学术成为“绝学”,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传统书院承担中国文化复兴的使命,它的复兴就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体现。21世纪的中华文明复兴,不仅对中国来说更加重要,对探讨21世纪以后的人类生存同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补充、完善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现代文

5、化,也有益于未来人类多元化的现代化生存。(摘编自朱汉民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面废弃传统书院教育,引进西学教育制度,让我国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B. 修复老书院的目的在于发展地方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增加地方旅游经济效益。C. 传统书院为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复兴书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D. 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因而传统书院蓬勃兴起。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条分缕析,从现象到本质论证了书院兴起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内在联系。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书院从萌芽到废弃的过程,为下

6、面展开论证提供了背景。C. 文章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书院在当代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的问题。D. 文章分析了书院兴起的原因,全面而详尽地论证了书院兴起产生的国内外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书院举办各种传统文化讲座和读书会,有利于推动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B. 许多传统学术失传,中华文化逐渐衰退,是我国长期不重视传统书院教育所致。C. 如果将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和传统书院的成人教育有机结合,大学教育前景更好。D. 书院复兴能弥补现代文化的不足,推动文化复兴,助益未来人类的多元化发展。【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

7、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让我国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无中生有。原文说“晚清时期,传统书院面临严重危机,1902年清廷下令废弃书院,全面引进西学教育制度。延续千年的传统书院被废弃,引发各界人士的不满和叹惜。这是因为中国传统书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办学历程,有着非常深厚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教育的精华,形成了一套既有特色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制度”,可见并没说焕发了生机,而是有“不满”“叹息”,而且“废弃”并非正确的做法。B项,

8、“目的在于发展地方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增加地方旅游经济效益”错误,原文是说“老书院修复之后,就是尽快恢复其历史上曾经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让这些修复之后的老书院,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D项,“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因而传统书院蓬勃兴起”强加因果,原文“这种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说的是传统书院蓬勃兴起的原因;“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曲解文意,由原文“现代大学是一种专业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如果近代中国没有教育改革,就不可能培养出合乎现代化需求的专业知识分子”可知。故选C。【2题详解】本题

9、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全面而详尽地论证了书院兴起产生的国内外影响”无中生有,文章论证了书院兴起的意义,没有论证国内外影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是我国长期不重视传统书院教育所致”说法绝对,原因是多方面的

10、,不重视传统书院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

11、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

12、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当地时间7月5日,应邀出访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她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

13、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百年到了当代,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材料三近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

14、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分口语化、缺

15、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子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也要直面问题,只有这样,新诗才能够健康向前发展。(摘编自

16、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年8月5日“中国新闻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B. “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于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有着积极意义。C. 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D. 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

17、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B. 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C. 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起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D. 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史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6.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

18、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答案】4. D 5. C 6. 中国现代诗对外翻译、传播速度慢,优秀诗人及作品被外国了解得很少。诗歌创作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个性独特的诗人。诗歌内涵不够,语言太过口语化,表达无节制,不够精炼。诗歌语言没有节奏感,缺少诗歌文学应有的韵律美。【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D 项,“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可见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是李成恩首先谈到的中国新诗的成就

19、,并不是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另外,材料二中只是说“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并没有谈到“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A 项,“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说法错误。材料一中是说“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一定程度的断裂”不等于“断裂”。B 项,“出于对现代诗歌喜爱”说法错误。材料三中是说“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可见并非出于“喜爱”。D 项,“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说法

20、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新诗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可见,“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说法太过绝对。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李成恩说“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由此可见,中国现代诗对外翻译、传播速度慢,优秀诗人及作品被外国了解得很少。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但能让他眼

21、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由此可见中国新诗创作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个性独特的诗人。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过分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可见,我国新诗内涵不够,语言太过口语化,表达无节制,不够精炼。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可见,中国新诗语言没有节奏感,缺少诗歌

22、文学应有的韵律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无愧的暮年张承志翁独健先生是一位学者,但他作为学者的一生也许是悲剧。我认识的翁先生是一位老人;他作为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翁先生个人的著述不算多。除了他在哈佛留学期间用英文写作的元史研究之外,论文很少。翁先生的论文几乎都发表于四十年代末期,那以后,先是繁重的教育工作,再是繁重的学术组织工作吞没了他的精力和健康,也吞没了他作为一位学者应有的著作。自从1978年我考上他的研究生以来,我和同学们不知多少次表示愿做助手,愿为先生留下一本传世之作竭尽全力。但是他总是微微地摇摇头,默默地吸着他的烟斗。他那神态使我内心感到一种震惊,我觉得

23、他似乎看透了一切:包括我们的热心,包括学术著作本身。我觉得他的那种神态平衡着我的年轻好胜的冲动。但我毕竟是我。1983年我在日本东洋文库进行东北亚历史研究时,我曾向一些极其著名的日本教授谈到翁先生是我的导师。但他们的问话使我终生难忘,他们说:“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您的老师,他有什么著作?”我觉得自尊心受了重重的伤害。著作,著作就是一切!我简直是在咬牙切齿地这样想着、写着。但翁先生仍然默默地噙着他的大烟斗。在他那残破而昏暗的室内,时间在无言中流逝。暗淡的光线映着他的脸,我觉得那脸上现出了一种坚毅。先生不著作。然而,在他殚精竭虑的领导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已经饮誉海内外。伊儿汗(波斯)史料世界征

24、服者史和史集的汉译本已经在我国出版。内蒙古学者对元代另一巨著元典章元刊本的点校已经开始。基本史料整理,骨干队伍建设,都已经初现规模。翁先生一贯坚持的思想已经在我国蒙元史研究界日益清晰地成为现实。我曾经陪着翁先生和外国学者谈话。他握着烟斗,用英语和他们慢声闲谈。但只要听到书名和论文的题目,他马上打断谈话,当场要求把那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仔细问清内容。这时他的小外孙女领着一个同学进来了,他们大概刚上初中,做不出一道英文作业题。翁先生抽出他数不清的词典中的一本,他给那两个小孩讲解时的神情和主持学术会议完全一样。小姑娘走了,我看见翁先生脸上有一丝快意,也看见外宾脸上浮着的惊讶。翁先生晚年慎于署名著述的态

25、度近于神秘。无论是我们同学,或是学术界一些同志,往往在自己的论文末尾注明“在翁独健先生指导下”之类的话。这并非恭维,因为翁先生确实细致地关心着他知道的每篇文章。但翁先生一视同仁,一律大笔一挥划掉那句话,他划掉那句话时的神态简直使我无法理解。但是,在告别遗体时,我看到数不尽的学者、前地下党员、工人都在恸哭,为一位哈佛大学博士、燕京大学代理校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副主席失声恸哭时,我突然想:著作真的就是一切吗?也许,有的青年在他人生的途中需要一位老师。常常是,有幸遭逢的一席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推动人生的一次飞跃,“导师”的意义就在于此。我在翁先生面前肆无忌惮。我激烈

26、地咒天怨地。我发泄地攻击批评。我发现了一条新史料欣喜若狂絮絮不休。翁先生总是端着他的大烟斗,心平气和地听着,即使插上几句也全是商量口吻。我特别兴奋的一次是在文史上发表了关于天山硇砂的文章之后,那一次我对先生说,不管怎样我总算搞出了一篇肯定是正确的文章,因为我利用的不只是史料而且利用了地质资料馆的“物证”。翁先生听着,不加批评,表情也很淡然。但是后来,我胡扯中说一句:“日本有个古代雅利安博物馆”翁先生问:“什么?”我愚蠢地又说:“古代窝、利、安、特博物馆。古代雅利安”翁先生怀疑地望望我。他指指书架说:“那本字典。”翁先生用他那本我也有的日本外来语辞典查了我那个“窝利安特雅利安”Orient,东方

27、。我挨了整整一个小时训斥。翁先生在那一小时里的严厉、忿忿不满的神情至今像是还在剥着我的皮肉。在学问上,我是翁先生的不肖之徒。记得1979年年初,我终于没有瞒住、而让翁先生读了我的第一篇小说以后,我使劲解释说,写着玩儿的,休息时写的,我不会耽误功课;而翁先生沉吟了一下,说道:“你会成为一个作家。”他的口气中没有一丝不同意。我觉得他这个人没有一丝干涉学生,干涉别人的选择的习惯。我虽然年龄尚小却禁不住地总在想暮年,也许是先生的暮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是的,生命易老,人终有暮年,更重要的应该是暮年的无愧。能有一个像翁先生那样的暮年,是件很难的事,也是件辉煌的事。(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28、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结尾相互呼应,照应标题;“无愧”和“辉煌”两个词语,表达出作者对恩师无限的敬仰与赞美。B. 文章叙述翁先生和外国学者谈话这一段文字,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表现了翁先生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C. 文章以“我”在翁先生面前的肆无忌惮与先生总是心平气和地聆听形成对比,主要为了反衬出“我”的浮躁、不踏实。D. 文章语言通俗浅显、简洁明快,多用短句,如“但我毕竟是我”“先生不著作”“生命易老”等,这样的表述节奏感强。8. 对“翁先生晚年不著述”一事,作者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9. 如何理解“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这句话?请结合文

29、本分析。【答案】7. C 8. 震惊不解。我们热心地劝翁先生留一本传世之作,但先生总是沉默不语;痛苦(激愤)。在日本谈及翁先生,因先生无著作不被日本著名教授所知,此事让“我”自尊心受创;致敬感念(理解)。翁先生去世后,看到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悼念,失声恸哭,“我”终于理解了先生。 9. )(无愧的暮年)晚年从事学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他人搭建学术平台。晚年从事教育工作,用专业严谨的态度,不慕名利的精神感染着后辈学者。饱含着作者对翁先生的崇敬、爱戴和感激。【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30、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主要为了反衬出我的浮躁、不踏实”错,主次颠倒,写“我”是为了表现翁先生。文章以“我”在翁先生面前的肆无忌惮与先生总是心平气和的聆听形成对比,主要是为了反衬先生的平和、稳重。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筛选并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按照一定线索梳理情节,在不同层次中找出与题干有关的语句,然后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注意要有例子进行证明。题目是,对“翁先生晚年不著述”一事,作者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合“自从1978年我考上他的研究生以来,我和同学

31、们不知多少次表示愿做助手,愿为先生留下一本传世之作竭尽全力。但是他总是微微地摇摇头,默默地吸着他的烟斗。他那神态使我内心感到一种震惊,我觉得他似乎看透了一切:包括我们的热心,包括学术著作本身”可概括出“震惊不解”;结合“1983年我在日本东洋文库进行东北亚历史研究时,我曾向一些极其著名的日本教授谈到翁先生是我的导师。但他们的问话使我终生难忘,他们说: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您的老师,他有什么著作?我觉得自尊心受了重重的伤害。著作,著作就是一切!我简直是在咬牙切齿地这样想着、写着”可概括出“痛苦”;结合“在告别遗体时,我看到数不尽的学者、前地下党员、工人都在恸哭我突然想:著作真的就是一切吗?也许,

32、有的青年在他人生的途中需要一位老师。常常是,有幸遭逢的一席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推动人生的一次飞跃,导师的意义就在于此”可概括出“致敬感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含义及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其具体内涵,并通过这个句子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题目是,如何理解“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这句话?请结合文本分析。本题关键词是“无愧”。考生要从文中找出翁先生“暮年”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这个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从而理解“无愧”的具体含义。结合“然而,在他殚精竭虑的领导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已经饮誉海内外基本史料整理,骨干队伍建

33、设,都已经初现规模”,可概括出“晚年从事学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他人搭建学术平台”;结合“我和同学们不知多少次表示愿做助手,愿为先生留下一本传世之作竭尽全力。但是他总是微微地摇摇头,默默地吸着他的烟斗”“我挨了整整一个小时训斥。翁先生在那一小时里的严厉、忿忿不满的神情至今像是还在剥着我的皮肉”“也许,有的青年在他人生的途中需要一位老师。常常是,有幸遭逢的一席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推动人生的一次飞跃,导师的意义就在于此”,可概括出“晚年从事教育工作,用专业严谨的态度,不慕名利的精神感染着后辈学者”;结合结尾“我虽然年龄尚小却禁不住地总在想暮年,也许是先生的暮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是的,生命易老,人终有暮年

34、,更重要的应该是暮年的无愧。能有一个像翁先生那样的暮年,是件很难的事,也是件辉煌的事”,“无愧”一词饱含着作者对翁先生的崇敬、爱戴和感激。【点睛】句子含意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1审题做句子含意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相邻句。句内关键词语。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2答题句子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另外,针对不同的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答法。如较抽象概括的句子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抽象化;表达

35、有特点的句子还原化;结构复杂的长句切分成几层,分层解说。还有,答题点可与句子结构、层次对应起来,如是并列、递进关系,应写出两个要点;如是偏正关系,千万不要丢掉“偏”的要点。在对句子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时,有时句子中包含着的情感要点不能忽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

36、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

37、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

38、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B.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

39、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称士死叫“死”,称庶人死叫“不禄”。D.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厉、灵、炀都是恶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 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

40、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绶。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2)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3)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2)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3)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侍立在殿上的臣子们,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

41、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始臣起下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下邳”是地点,在它之后断开,排除D项。“留”是表地方的名词,“与上会留”是说在“留”这个地方会合,在它后面断开,排除A项、C项;“此”,意为这是,做主语,在它前面断开;前一个“陛下”作宾语,后一个“陛下”做主语,在它们之间断开;“陛下用臣计”“臣计”做“用”的宾语,这是一个完整句子,在“计”后面断开;“不敢当三万户”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三万户”是宾语,所以中间不宜断开。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

42、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称士死叫死,称庶人死叫不禄”错误,应为“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没费一兵一卒”错,原文为“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并不是不费一兵一卒。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独,只是;畔,通“叛”;因,趁机;解,通“懈”,懈怠。(2)关键词:且,姑且,暂且;壁,军营;具,准备。(3)关键词:“秦法”名作状

43、;“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尺兵”,一点兵器;“郎中”,侍卫。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

44、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

45、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

46、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

47、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残零落。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

48、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而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此诗节奏

49、轻快,一气呵成。故选D。【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

50、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徒然感慨。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

51、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两句,打破时空界限,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和送友的乐观豁达心境。(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送别时同仇敌忾的画面的

52、句子是:_,_。(3)真的猛士,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沉默呵,沉默呵!_,就在沉默中灭亡。【答案】 (1). 海内存知己 (2). 天涯若比邻 (3). 士皆瞋目 (4). 发尽上指冠 (5).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 不在沉默中爆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瞋目、惨淡、爆发。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屏幕之中的剧情跌宕起伏_,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某些字符甚至悬空飘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

53、( )。弹幕通常是屏幕之中剧情的即时评论,表述形式短小精悍,往往限于一两句话,甚至一个词。即时评论的内容 ,从崇拜、感叹、喜悦、剧透,到不解、调侃、吐槽,其中包含了许多弹幕文化的暗语行语,例如“前方高能反应”“大猪蹄子”“劝你善良”等等。弹幕即使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成为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 的操作程序。相对地说,弹幕的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

54、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好当的一项是( )A. 扣人心弦 五花八门 不可或缺 真知灼见B. 引人入胜 五花八门 缺一不可 远见卓识C. 扣人心弦 千奇百怪 缺一不可 远见卓识D 引人入胜 千奇百怪 不可或缺 真知灼见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些字符如同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的密集射击的炮弹B. 那些弹幕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C. 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的那些字符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D. 那些字符如同密集

55、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成为巨大的鸿沟。B. 弹幕即使被纳人“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C.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D. 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义艺批评之间成为巨大的鸿沟。【答案】17. A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

56、功能等等。第一空,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 多指激动人心。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原句用来形容“剧情跌宕起伏”能牵动人心,故选用“扣人心弦”。第二空,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意思是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千奇百怪: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由后文“从崇拜、感叹、喜悦、剧透,到不解、调侃、吐槽”可知,原句用来形容“评论的内容”多种多样,与“奇怪”无关,故选用“五花八门”。第三空,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

57、能少一点。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原文用来形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的重要性,故选用“不可或缺”。第四空,真知灼见: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原句用来形容“弹幕评论”不是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故选用“真知灼见”。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注意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及语义的勾连。补写句子前面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依据句子顶针关系的习惯用法,上句的宾语是“字符”,下句的主语应该也以“字符”开端,排除B项、C项;根据句子

58、语序逻辑关系,“字符如同炮弹”“炮弹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更符合逻辑关系,也能够形象地展示弹幕的特征,排除A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关联词语关联的分句两个以上主语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排除B项、D项;“成为”“鸿沟”搭配不当,排除A项。故选C。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汗液是由汗腺分泌出来的液体。_。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

59、所致的热刺激都会引起出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也会引起出汗。_。所谓的被动出汗,是指由于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而出汗,_; 相反,人体主动运动而出汗,被称为主动出汗,它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答案】 (1). 出汗原因有很多 (2). 出汗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3). 这种出汗方式对人体是不利的(或:是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本段文字主要说是出汗的原因。总共有五句话组成。空后的内容由分号分隔成了两部分,主要说的是出汗的原因,因此处的句子是概括后面内容的,可得“出汗的原因有很多”。从“所谓的被动出汗”和“相反

60、,人体主动运动而出汗,被称为主动出汗”,说明处的句子也是概括后面内容的,因此可得“出汗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这样的句子。从“主动出汗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可知被动出汗对人体是不利的,两者正好相反,因此可得处的句子“这种出汗方式对人体是不利的”。21. 阅读下面新闻,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吴月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17日在广东东莞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探讨两个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推动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领域产学研结合,为企业、研究机构乃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前瞻和战略

61、咨询。本次论坛也聚焦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的定位、发展及组织形式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建议。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承办。标题_【答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举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先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中的关键字即可作为标题。可以压缩导语;有些新闻标题的拟写还需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提示语来完成。本题中,可抓住第一句话“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17日在广东东莞召开”,做到15字以内。四、作文22. 根据要求写作。免疫力是

62、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请以“免疫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文体不限;语言得体。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答案】例文:免疫力世事征程,有和风细雨、春暖花开,也不免有虫豸啮啃、迷雾阴霾。一路上,我们奋然前行,然而,面对这些侵蚀时,免疫力不可或缺。需要免疫力,原因在于我们都有属于人性的弱点。畏惧、怯懦、犹豫、欲望,无时无刻不环绕我们,攻击我们。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有理念引领,就在于能够实现价值、追求境界。在这个过程

63、中,只是依靠勤奋和执着,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君不见,善始者繁多,善终者寥寥;君不见,几多人前半程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后半程误入歧途、黯淡落幕?原因何在?缺乏免疫力而已。免疫力是我们与病毒搏斗的铠甲,是我们一路前行的保护神。免疫力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抵挡一路的风雨。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而梦想和追求又总是离我们很遥远,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孔夫子除了想说明时光流逝之快外,更想表达生命之短暂与“任重而道远”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伤感与无奈吧!因此我们要努力延长生命的长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可以做出更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头脑和精神需要有免疫力。苏子曰

64、“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不就来源于免疫力吗?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不会让多变的外界环境掠走清醒的理智;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时,不会让这些诱惑侵蚀纯洁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心无旁骛、寻梦不止。那些我们敬仰的人们,都是对这些“病毒”有着极强的免疫力。辛弃疾因不得志而欲辞官归隐时,其子以田产未置阻之,稼轩赋最高楼一词叱之。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国为民,可谓功绩赫然,而他坦然面对外界的风言风语,也不羡慕那些可以让人光鲜亮丽的功名利禄。人类发展史上,被我们铭记的多是这样的人。谁能说,这些人没有受过各种各样的冲击,只不过,他们强大的免疫

65、力战胜了这些冲击,他们坚守了自我的本色,没有让自己的精神大厦坍塌。免疫力并非生来具有,而是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并强大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那些颠扑不破的道理,还有那些用一生去探寻人生价值的楷模,这都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之,思考之,内化之,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免疫力。民族和国家中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和国家的分子。强大的免疫力使民族和国家有了韧性,也使我们永远纯净!免疫力,不可或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

66、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免疫力”,免疫力是一个名词,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有两条,一、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二、又比喻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自我抵制的能力。了解了“免疫力”的具体含义,再来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材料的第一句话给出了免疫力的医学方面定义,指出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然后指出人们常用免疫力来指个人或者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也就是说生活中免疫力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这是说“免疫力”的比喻义。接着指出免疫力的

67、重要性,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的大厦就会倾塌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应该由医学方面的“免疫力”引申开来,谈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免疫力”,即有关道德、政治等的话题,谈免疫力的重要性,免疫力的价值等等。比如,就个人而言。要有一定的免疫力,抵抗住各种不健康的事物的诱惑。抵抗住困难、挫折、失意和失败的打击,等等;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分辨清“香花”和“毒草”。读书时也应有所选择,分辨好坏、优劣,就是同一部书,内容也有利有弊,等等;应该具有生存能力,克服惰性,具有顽强的意志,具有乐观的精神。等等;作为独生子女,应该自信、自立、自强,才不致陷于

68、溺爱的陷阱,而经受不住各种打击和考验,应该具备独立生活、自立于社会的能力。等等。总之,作为个人,“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免疫力”,才能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更应该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比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就要具备“免疫力”,等等。行为结构安排:由于是命题作文,首先写下文章题目“免疫力”,然后先由“世事征程,有和风细雨、春暖花开,也不免有虫豸啮啃、迷雾阴霾”,前行路上面对这些“虫豸啮啃、迷雾阴霾”的侵蚀,免疫力不可或缺,亮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析人为什么需要免疫力,接着从“免疫力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抵挡一路的风雨”“我们的头脑

69、和精神需要有免疫力”“免疫力并非生来具有,而是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并强大的”“强大的免疫力使民族和国家有了韧性,也使我们永远纯净”几个方面论述免疫力不可或缺,最后再次强调“免疫力,不可或缺”,呼应文章开头。相关素材积累:1.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2.免疫力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的能力。又比喻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自我抵制的能力。3.一个美国孩子一出生就完全没有免疫力,科学家只能把他放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玻璃

70、罩里生活。就在这种环境里,在一个科学小组的严密护理之下,这孩子活了下来,一直长到十一岁。因为一次很小的疏忽。外界的空气被泄漏到玻璃罩内。孩子被感染,由于没有免疫力很快就死了。孩子由于自身没有免疫力,无论外界环境给他提供怎样的保护措施,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可见对于一个生命的成长来说,自身的免疫力是最重要的。4.数百万年来,人类生活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人类能得以续存,是获得了非凡的免疫力。所以说免疫力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5.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批号称可以抵御病毒、预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网络和实体店热卖,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但这些所谓的防疫“神

71、器”靠谱吗?据调查,这些商家口中神乎其神的“黑科技”,都是典型的“噱头大于内容”。不仅难言科学,更跟抵御病毒不搭边。倘在平时,大伙恐怕还会有所警惕、多问一句,但面对疫情,就可能“宁可信其有”了。事实上,各路商家也恰恰是抓住了大众对新科技的好奇和推崇心理,制造信息不对称,引得大家纷纷解囊。这样的套路,与其说是“商业营销”,不如说是“借疫生财”。对夸大功效、误导购买的行为,需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出击、从严处罚、形成震慑。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能停留于执法层面。需要看到,从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的食盐抢购,每有突发事件来临,诸如此类的“抢购”就会再现。如此这般,除了不确定性

72、所带来的信息获取焦虑,也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6.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比如,科技热词“区块链”被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以“虚拟币”之名行“传销币”之实;一些保健品企业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培训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骗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长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

73、”自然式微。长此以往,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7.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不同人群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需要进一步厚植求真务实、善辨真伪的科普土壤。突如其来的疫情,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却也无比真实地告诉大家,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我们看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些专家以“硬核大白话”收获一众粉丝,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提高战胜疫情的信心;一些网站推出系列科普防护知识,通过接地气的问答方式,帮大家敲开了新冠病毒的“坚硬外壳”;一些应用程序发布“实时疫情”,基于数据产品的分析解读,让大家面对疫情多了些笃定。事实证明,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路,科普也可

74、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8.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我们在防控中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让科普更接地气,必将剥开“伪科技”的外衣,种种“神器”也就没有市场。9.妇产科里的爸爸小嘉的爸爸前几天才升到了副总经理的宝位,昨天开始,她家门铃就开始唱个不停了,一会儿送来几瓶五粮液,一会儿又捧上长白山的人参,并美言曰:“给经理补补身子。”随后临走时又不忘说上一句:“以后请多多照顾!”小嘉烦透了这些奉承的无聊之人。咦,奇怪了,从昨天开始就没有看到爸爸,送礼的人都是妈妈接待的,爸爸去哪了?小嘉疑惑地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说:“你爸呀,失踪了!”小嘉缠着妈妈,非要问爸爸的去向

75、,妈妈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告诉她:“你爸他住院了。”“什么,住院了?他生病了吗?生的什么病?我怎么不知道?”小嘉着急地拉着妈妈的胳膊摇个不停。看着女儿焦急的样子,妈妈安慰她说:“别急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她拉着小嘉坐在沙发上,你爸爸他没生病,你也看到了从昨天开始,咱家的客人就接连不断,都是你爸那个副总经理所赐,似乎他们的都认为总经理快要退休了,以后总经理的宝座非你爸莫属了,所以有-些人就要和你爸爸套近乎走关系,以便以后在有什么事找他帮忙。你爸这个人最怕这个了,所以就想找个地方躲避一阵子,最后就想到了医院。”哦,小嘉明白了,怪不得前天晚上妈妈为他收拾衣物和行李呢,当时自己还觉得奇怪,现在总算明了

76、。“那他躲到哪个医院了?他们就不会去医院送礼吗?”“不会的,因为他们永远也找不到你爸爸的。”妈妈非常自信,“你小姨帮他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妇产科病房,有谁会去那里找他呢?”小嘉听了大笑起来,一想就知道是妈妈出的主意。然而她又突然不笑了,“妈,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吗?”小嘉妈妈不明白女儿为什么突然之间严肃起来。“妈妈,爸爸当上了副总经理后不接受送礼是件非常好的事,他躲避那些送礼的人也没有错,可是他不能把那个妇产病房当成自己的保护层,它也永远不能成为温暖的避风港。这样躲下去,总有一天会失去现有的一切。其实许多事情要爸爸亲自处理,最主要是自身具有免疫力就不会惧怕任何病毒的侵入。妈妈,让爸爸回来吧,让他凭着

77、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去处理这些属于他的事情!”妈妈没有想到女儿如此懂事和成熟,她高兴地说:“行,乖女儿,妈妈过会儿就去把你爸爸接回家!”【点睛】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2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