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时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四)第41首 浣溪沙第42首 采桑子第44首 如梦令第41首浣溪沙北宋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词人对于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点拨】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无可奈何,而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无奈与
2、感叹。【答案】B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词人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3“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与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相呼应;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的情感。第42首采桑子北宋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
3、风而来,描绘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C下片“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 的幽静。D“无风水面琉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点拨】“以静衬动”说法有误,应该是以动衬静的手法。【答案】C2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整首词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4、第44首如梦令宋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B这首词篇幅短小,但辞藻华丽,意境宏大。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错愕,却又倍感欢畅的情景。D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讲述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点拨】“辞藻华丽”和本词的语言特点不符,本词用词简练,但意境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答案】B2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描写了停栖在滩地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焦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