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必考点考点帮命题特点2021年全国卷概括分析文本内容题改变了往年对原文有关内容先概括后分析的命题形式,改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往年概括分析文本内容题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物品质、特点的概括,二是对文本涉及的人物、事件等内容的归纳或评价,三是对文中相关事件的原因、结果的分析。概括分析文本内容题常见的设误方式1.曲解文意。命题人在命制选项时会故意将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考点帮弄错,故意歪曲原文语句的意思。如2020年新高考卷第12题D项中的“母亲、兄弟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对应原文“忠贤令抚按严追母以哭子死”。根据原文“母以哭子死”,可知左光斗
2、的母亲是因为痛哭儿子而死的,而不是被迫害死的;且“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误,文中只说“系其群从十四人”,“系”的意思是“拘囚”,不是“致死”。2.颠倒顺序。故意颠倒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的顺序。如2019年全国卷第12题C项,“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误。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比不考点帮上贾谊,然后才任命贾谊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3.张冠李戴。命题人常常将非此人的行为当作此人的行为,或非此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当作此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等。考生一定要围绕“什么人,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梳理内
3、容,看选项在这几个方面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如2018年全国卷第12题B项,“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4.无中生有或遗漏信息。命题人凭空添加或遗漏相关内容。如2020年考点帮天津卷第11题C项,“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错误。原文中对士农工商的论述,表明士农工商皆靠勤劳治家谋生,并没有说叶氏先祖中有士农工商。5.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考生在比对时要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如2020年浙江卷第16题B项,“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如同
4、庙堂礼器”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可知,“因触犯君主理想郁结于心”说的是司马迁,“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说的是韩愈。考点帮6.颠倒是非。针对某一问题,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中的相关表述相反。如2017年天津卷第12题B项,“他追求好名声”错误,原文说他“不好徼名于世”,意思是他不喜欢在社会上求取好名声。关键技法解答概括分析文本内容题的方法1.比照原文,准确定位。考生在答题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叙述部分相对应的句子,再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结构,注意句子成分省略的情况,切记不可凭印象做判断。考点帮2.细致比照,正确抉择。将选项表述与原文内容进行比照,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有没有
5、颠倒,地点有没有混淆,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选项中对关键词或关键句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添加或遗漏信息等。典例2021全国甲卷,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帮】考点1 典例考点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D考点帮解析“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根据原文“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知,是契丹主动来议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