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
2、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
3、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
4、)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5、B. 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C. 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D. 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列举古代文献,说明唐以前中秋节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B. 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C. 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D. 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唐以前的人们
6、就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B.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C.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D. 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对中秋节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答案】1. D 2. A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说法错误,从原文第一段“历来说法不一”和第三段“当非无据”可以判定。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A项,“说明唐以前中秋节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说法不当,从第二段的 “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
7、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等内容来看,主要想论述的是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作者认为唐以前的人们就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错误,从第二段“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及文献记载可知,作者认可了“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的观点;第三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又提供了新的观点。因此可以说文章里并没有作者明确的定论“认为唐以前的人们就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故选A。(二)文学
8、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荆轲之死夏一刀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
9、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这个由我负责,十天以后我们重新再排。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
10、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
11、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
12、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13、。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 小说中赵团长认为历史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一个虽有责任心但没有文化素养的人。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痛心疾首”“神形毕肖”等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
14、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5.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为什么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答案】4. A 5. 耿直刚烈。如看完赵团长改过的剧本后,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他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忠于艺术,淡泊名利。 6. 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伏笔和照应。前文写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荆轲已死”埋下伏笔,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前文形成照应。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与后文中金科按老剧本演戏相照应,
15、更能凸显其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推动高潮的发展,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项,“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分析有误。文中赵团长可以编写剧本,应该是有文化的人;赵团长看重奖金、奖牌,也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此处属于片面认识;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分析有误。本篇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文雅清丽,富有情趣。如“啧啧啧”“摇摇晃晃”通俗简明,“巧笑倩兮”“美目流转”文采斐然,这些语言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D项,“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
16、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分析有误。小说中,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应,如他们都“耿直刚烈,敢怒敢言”,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应。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此题应从“耿直刚烈,敢怒敢言”“坚持原则,敢于抗争”“忠于艺术,淡泊名利”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通过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作者评论性的话语可以知道人物具有耿直刚烈的性格特点。由“这
17、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可知,金科不顾及团长一心为钱为名,坚持按照历史事实和原来的剧本进行演出,可以看出他坚持原则,敢于抗争。“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
18、家去求他”分析可知:文中的赵团长追求名利,想获得奖牌,但是金科却毫不在意,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金科忠于艺术,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小说主旨等角度来分析作答即可。前文写“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后文写“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
19、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这样,前文金科勉强默认下来就为后文“荆轲已死”埋下伏笔。“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
20、,按老剧本演”,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前文形成照应。所以,这样安排情节更能凸显其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使小说前后形成伏笔和照应,还使小说情节形成波澜,推动高潮的发展,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考生要从小说中勾画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文中其它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解题思路可以分为四步:一、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
21、褒扬还是贬低;二、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鸿门宴(节选)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
22、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
23、“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24、”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节选自鸿门宴)7.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同“纳”,使进入B. 沛公起如厕 到,往C. 会其怒,不敢献 开会D. 窃为大王不取也 私下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今日之事何如欲诛有功之人B. 与之同命则与一生彘肩C. 樊哙侧其盾以撞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 劳苦而功高如此拔剑切而啖之9.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5、(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 大王来何操?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覆其盾于地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0. 下列四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刘邦的杀伐果断。B. 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表明其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认为刘邦不足为患。C.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D. 司马迁,字子长,他所撰写的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1.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
26、下皆叛之。【答案】7. C 8. A 9. A 10. C 11. (1)现在别人正好是刀和砧板,(而)我是鱼肉,(又)为什么要推辞呢?(2)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C项,“会其怒,不敢献”的意思是。其中“会”,副词,译为“恰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之”:都作结构助词,的。B项,“与”:介词,跟;动词,给。C项,“以”:相当于“而”,表承接,可不译;目的连词,来。D项,“而”:表并列,并且;表修饰,可不译。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
27、和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中“之”有提宾的功能,现代汉语语序为“有何厌”。A项,宾语前置句,疑问句“大王来何操”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需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大王来何操”。B项,定音鼓后置句,“者”有定语后置的功能,现代汉语语序是“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C项,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地”后置于动词“覆其盾”的后面,现代汉语语序是“于地覆其盾”。D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是”。例句和A项都是宾语前置句。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意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编年体史书”错。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故选C。【11题
28、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为”,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正好是刀和砧板,(而)我是鱼肉;“何为”,为什么要呢;“辞”,推辞;“为”语气词,呢。第二句关键点:“举”,尽;“刑”,惩罚;“胜”,尽;“叛”,背叛。【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
29、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
30、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
31、“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您替我把它们献上去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
32、、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您就进去。”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辞别,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死了曹无伤。(二)(11分)阅读下面文本
33、,完成下面小题。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2. 下列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B.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C.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D. “而今迈
34、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E.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以景结情,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境界苍凉沉雄,又包含作者对未来的担忧。13. 请赏析“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2. CE 13.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
35、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C项,“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解释错误,“漫道”,即别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E项,“又包含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说法错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没有对未来的担忧的意思。故选CE。【13题详
36、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一句,“碎”形容马蹄声的细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形容喇叭声的低沉,好像哽咽的喉咙发出很低沉的声音,而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红军的行动。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 和“咽”两个字,以声衬静,巧妙地点出了红军行军之势,把红军行进时纪律的严明,动作的迅速烘托了出来,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三)名篇名句默写(
37、本题共1小题,13分)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再别康桥(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沁园春长沙(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戴望舒雨巷)(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君亦无所害。(左传)(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左传)(6)复为慷慨羽声,_,_。(荆轲刺秦王)(7)余立侍左右,_,_。(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 揉碎在浮藻间 (2).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 看万山红遍 (4). 层林尽染 (5). 到了颓圮的篱墙 (6). 走尽这雨巷 (7). 行李之往来 (8). 共其乏困 (9).
38、焉用亡郑以陪邻 (10). 士皆瞋目 (11). 发尽上指冠 (12). 援疑质理 (13). 俯身倾耳以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揉、浮藻、淀、颓圮、篱、共、陪、瞋、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摸索(su) 麦糟(zo) 氾南(fn) 夜缒(zhu)B. 竹篙(go) 斑斓(ln) 遏止() 共其乏困(gng)C. 彘肩(zh) 被八创(chung) 阙秦(ju) 杯杓(sho)D. 青荇(xng) 颓圮(p) 秦伯说(yu) 数目(sh)项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
39、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竹篙”的“篙”应读“go”,“竹篙”指撑船的长竹竿,“篙”与声旁“高”音同。C项,“被八创”的“创”应读“chung”,此处的“创”是名词,意思是“伤”。“创”是多音字,读“chung”的时候,意思是“开始(做)”;读“chung”的时候,意思是“创伤”“使受损伤”。D项,“数目项王”的“数”应读“shu”,意思是“多次,屡次”。故选A。16. 下列加点字的字义有误的一项是( )A. 谁主沉浮(诗中指盛衰) 颓圮(坍塌,破败)B. 浪遏飞舟(阻止) 百舸(小船)C. 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 指点江山(评论) 寥廓(宇宙的广阔)【
40、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字义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百舸”的“舸”如解释为“小船”,与诗歌中的情境不合,“百舸争流”源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诗中描写的是碧透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生气勃勃。“百舸争流”是说许多大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舸”应解释为“大船”。故选B项。1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他,常 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在师傅和地主的 声里过着日子。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 。A. 悄
41、悄 叱骂 凌侮B. 静静 叱骂 欺负C. 悄悄 责骂 凌侮D. 静静 责骂 欺负【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是考查一般词语还是成语或关联词,如本题考查的是一般近义词语的运用,这就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再结合语境进行选择。“悄悄”,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另外,也表示“小声地,偷偷地”的意思。“静静”,很安静;很清净。第一句中,句中应是说“偷偷地”走到她的家里去,是指(行动)不让人知道,应使用“悄悄”。“责骂”,指用严厉的话责备;“叱骂”,叱责,责骂。前者强调“责备
42、”,后者突出“呵斥”。第二句中,是形容“师傅和地主”的呵斥声中过日子,应使用“叱骂”。“凌侮”,欺侮,侮辱;“欺负”,用态度、动作、言语等对对方的身体、精神造成伤害的一切行为的统称。第三句中,句中是说“人世生活”的侮辱,应使用“凌侮”。故选A项。【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责骂”和“叱骂,不同的语素是“责”和“叱”,“责”意思是“责备”;“叱”,意思是“大声呵斥”,突出声音。(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18. 仿照下面
43、句子的形式,选择一位名人另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句:荆轲失败了,然而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评论英雄,他反抗强秦的壮烈行为,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答案】屈原虽被放逐了,但我们不能以功名论英雄,他坚贞为国力报江山的忠烈情操,千百年来鼓舞着无数爱国之士不懈努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所给例句的格式是:( )失败了(动词),然而(转折)+我们不能以( )评论英雄;他( )的( ),千百年来(动词)着无数(四字名词)(四字动词)。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选择一个人物,如荆轲、鲁迅、项羽、屈原等,按照所给例句,结合他们的精神品格进行评价即可。19. 东林书院是我国著名
44、的书院之一,其依庸堂门前有幅流传千古的名联。上联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请你用所学知识将下列四个词组组合在一起,与上联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天下事、家事、事事关心、国事【答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句法整齐,结构相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对联的尾字具有“仄起平收”的特点。根据这个原则,分析所给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将其拆分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四个词语,此句主要强调的是“声”;分析所给四个词语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事”,由“风声、雨声”可知
45、要对应两字词语,即对应“家事、国事”,“读书声”对应“天下事”,“声声入耳”对应“事事关心”。此对联,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这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四、写作(60分)20.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家是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家是一座舞台,上演喜剧也上演悲剧;家是一个蜜糖罐,有尝不尽的甜美与幸福;家是一个牢笼,有被关闭的苦恼与叛逆的冲动请以“家”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
46、经历感受,自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答案】我爱我家家是什么?字典里,家代表一个避风港,一个住所,而在我的眼里,家它不只是一个避风港,它是一个家人聚集的地方。它饰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储存记忆的相册,一个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线。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我将来为大家一一解释。我说他是一个储存记忆的相册,因为我们一生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家里度过。当我们呱呱坠地,从襁褓中的婴儿到我们牙牙学语,说出人生中的第一句话当我们用我们那稚嫩的双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我们小时候做出的奇怪举动,搞笑的举动当不懂事的我们第一次拿着成绩单回来向父母炫耀,以及更多的第一次,都是在家里发生的。
47、当我们在为了更美好前程奋斗时,回头一看,我们将发现,我们的人身中最重要的回忆全在家里,那是比山珍海味,珍珠宝石贵的。可能你是大企业家,可能你是亿万富翁,可能你是出名的大政治家,你拥有过千坪的大房子,你可以给你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而你却因为工作无法时常在家,可能你的孩子拥有多几倍的零花钱,但是在你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却无法陪在他生边,那家便不再是个我说形容的记忆相册,而只是个名符其实的庇护所。我也说过家是一个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线。上帝让人学会建筑家,赐予我们沟通的能力,除了让我们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机会去与家人沟通,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变得更加亲近。家不需要太大,够住就
48、好。因为每个人睡觉只需要6至7寸,你需要那么大的房子吗?你赚了那么多钱你有想过,你需要那么多钱吗?上帝让我们创造家只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庇护所吗?不!上帝让我们学会创造家是为了让人们与家人聚集在一起,一起面对喜怒哀乐,一起面对困难,一起经历人生中的点滴。只是现代人误解了上帝最初的本意。家永远会是人类最初的记忆,因为我们出生后睁开眼睛的第一刻看见的是家,因此家也会是人类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人会希望它只是一个冷冷清,孤孤单单,没有生气的家。别再把家的本意扭曲了把它改正回来吧!【解析】试题分析:本次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
49、型。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但是,我们本次作文要求只能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经历感受写一篇记叙文。2话题作文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与“家”有关的内容实在太多。闭目细思,家中的人,家里的事,历历皆在眼前。采用添加法,把“家”的范围缩小,如家中小事、我爱我家、家庭风波等,然后以此命题作文。家中小事宜以小见大,从平凡的小事折射非凡的人物品质,于细微处见精神;我爱我家可写家里的温暖和欢乐,父母的教导关怀,兄妹的手足情深,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均在可写之列;家庭风波可写误会,写矛盾,写社会阴暗面对家庭的影响及自己的困惑等。3话题作文不能以话题作为标题,要求自己重新拟写标题。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