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兴 贤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古诗品韵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林,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第五单元【赏析】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这首诗。首联写孤桐的特征,靠环境和自己的努力,长得高大挺拔;第二联写孤桐正直伟岸,中空虚心;第三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依旧继续写孤桐的特征,在阳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强壮,树阴更浓。这三联都是描写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则是写孤桐的理想和抱负的。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
2、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第五单元【思考】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二、通假字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_一、字音仲虺(hu)祭公(Zhi)谋父(f)谗谀(chn)(y)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三、一词多义(1)兴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 _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_汉大兴兵伐匈奴 _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_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_动词,兴盛动词,起来动词,
3、发动名词,兴趣动词,兴盛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2)徒有萧、曹、寇、邓之徒 _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_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_视徒隶则心惕息 _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_名词,一类人副词,白白地副词,只,仅仅名词,囚犯名词,学生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3)举不可遍举 _举头望明月 _举其偏,不为党 _五年而后举虞 _举世闻名 _动词,列出,举出动词,举起,抬起动词,推荐动词,攻下形容词,全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四、词类活用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4、_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 _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能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近,远离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五、古今异义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古义:_今义:知识和能力;能够。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才干出众。这样以后。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六、特殊句式判断句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者,也”表判断)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没有明显标志,但也是判断句)被动句不拘文牵俗(“牵”有“被牵”的意思)省略句苟行此道(“苟”前省略主语“国家”
5、)介宾短语后置不责人以细过(原顺序为“不以细过责人”)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作者卡片姓 名 王安石 生卒年 10211086 字号称谓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籍 贯 临川(今江西临川)主要成就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写作背景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北宋存在大量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神宗即
6、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王安石在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1.“兴贤”与国家的兴衰有何联系?我的理解 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现状,实行新政,有远大的抱负。要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
7、士,而且变法会涉及社会的多方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和用人体制,如果朝廷能够广开贤路,招揽英才,君王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那么国家兴邦就有希望。如果有贤不用,必将导致国家衰亡。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2.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要“兴贤”的?我的理解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然后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反复从正面论证了兴贤则昌,又从反面说明了反之则亡的道理。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历史上兴贤则国昌的事实,以古证今,说明了兴贤的重要性。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
8、五单元3.文章第二段提出了哪些“兴贤”的方法?我的理解 作者认为,“兴贤”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不要有忌讳的事情,不亲近小人,不墨守成规,不挑别人的小毛病。也就是文章所说:“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兴贤一、分析问题(为什么)提出观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举例证明:治乱之世,均有贤才。得出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二、解决问题(怎么办)今太平之世,
9、人才济济任贤的具体做法五“则”展望美好前景,呼应前文观点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国 以 任贤使能 而兴,弃贤 专 己 而衰。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 所共知耳。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错误!何 治安之世有 之 而 能兴,昏乱之 世虽有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昏乱的时代即使有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之 亦 不兴,盖用 之 与 不用之谓矣。人才国家也还不能兴旺呢,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任用贤能啊。
10、有贤 而 用,国之福也,有之而 不用,犹 无 有也。有贤才而且能用,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治安之世:安定的时代。虽:即使。盖:连词。大概因为,说明原因,并带有猜度的意味。犹:如同,好像。商之兴 也 有仲虺、伊尹,其 衰也商朝兴旺的时候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亦有 三 仁。也有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能之士。仲虺、伊尹:商汤王的贤相。仲虺,商汤王的左相。伊尹,商汤王的贤相,助商汤王灭夏,建立商朝。三仁:商纣王时的大臣微子、箕子、比干,因见商纣王残暴混乱,微子离去,箕子和比干都因谏商纣
11、王而被辱杀,孔子称之为“三仁人”。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周之兴也 同心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同心同德者 十 人,其衰 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的开国功臣,它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同心者十人:十位周朝开国功臣,这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和文母。祭公谋父、内史过: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卿士。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内史过,周大夫。两汉之兴也有
12、萧、曹、寇、邓之徒,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萧、曹、寇、邓之徒:指西汉、东汉开国大臣。萧,西汉开国大臣萧何,功列第一,任丞相。曹,西汉开国大臣曹参,萧何去世后继任丞相。寇,东汉大臣寇恂,辅佐光武帝建立东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汉政权。邓,东汉大臣邓禹,辅佐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论功居诸将之首。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皆汉末名臣。王嘉,汉哀帝时任丞相,曾力谏哀帝,被迫害致死。傅喜,哀帝时任卫尉,因谏太后干政被罢免。陈蕃,汉灵帝时任太傅,谋诛宦官,事泄遇
13、害。李固,汉顺帝时任大司农,反对外戚专权,被外戚所杀。魏、晋而下,至于李 唐,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不可 遍举,然 其间 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不可一一列举,然而其间的盛衰的王朝,也都一样啊。从此看来,有贤 而用 之者,国 之 福 也,有 之而不用,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犹 无有也,可不 慎 欤?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李唐:唐代。遍:全面。今 犹 古 也,今之 天下 亦古 之 天下,今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
14、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今之 士 民 犹 古 之士民。古 虽 扰攘 之际,今天的士民也和古代的士民是一样的。古代即使是纷扰的乱世,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 今 太 宁,岂 曰 无 之,还有这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在 君上用之而已。关键在于君主用不用他罢了。亦:也是。虽:即使。扰攘:纷扰。犹:连词,相当于“尚且”。是:指示代词,这样。君上:君主。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博 询众庶,则 才能 者 进 矣;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不有 忌讳,则谠 直 之路 开矣;不迩 小人,君主没有忌讳,那么
15、忠言直谏的言路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则谗谀者 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 治 矣;那么谗佞小人就走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忠职守的人能明辨是非,不 责 人以细过,则能吏 之志 得以 尽其效矣。果断办事;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博询众庶:广泛咨询众人(以谋求人才)。谠直之路:忠言直谏的言路。迩:亲近,偏信。拘文牵俗:指墨守成规。辨治:明辨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是非,果断办事。细过:细节,小过错。效:尽力。苟 行 此道,则何虑不跨如果实行这些方法的话,何愁不能超越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两汉三代,而后达到三
16、皇五帝的治世境界呢。苟:假如、如果,作连词。跨:越过,超过。轶:超过,超越。践:履行,实行,实践。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1.结构严谨,论据充分本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为概括论说,然后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论证。当引用史实作为论据时,先后举了商、周、两汉的兴衰作对比论证,并且用人人皆知的具体人物和事例,然后说到李唐,又用自己的话予以论证,论证了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开头几句先承接上文,点明借古喻今之意,再推开论述,可谓论述得十分谨严又有力。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17、 第五单元2.句式整齐,语气有力本文或用对举,或用排比,语句整齐匀称又有气势,体现了一种和谐美。例如文中作者用了几个“不则”,这样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建议君主广开言路,举贤任能,充分发挥贤能的作用。既深入地完成了对观点的阐释,又有着极强的语言气势。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为人刚正,议事敢于坚持己见,不随声附和;变法能认定目标,百折不回头,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盛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就是他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其人素有德行
18、,平生行止无污点”。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人才”问题是王安石十分重视的问题。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以大量的篇幅谈了人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原则和措施。在上时政书中,又对“变法”提出了“大明法度”和“众建贤才”的指导方针,并把它们提到封建统治能否巩固和维持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本文中,作者也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兴贤任能的重要性。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适用话题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访王安石朱正安 他依
19、然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气宇轩昂,从容不迫。朝服和官帽穿戴得整整齐齐,左手置于怀前,右臂舒开,额头微微上扬,大有一种运筹帷幄、踌躇满志的气度。只是,我好像看出他的眉宇间似乎透着一种忧郁,或者说是一种怨愤。我问他为什么,他默然不语。王安石的这座塑像就坐落于古之临川今之江西省抚州市内的王安石纪念馆的院里。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院不大,却是楼、台、亭、阁、木榭、碑廊一应俱全。院内,绿树怀抱,繁花似锦,曲径通幽,是典型的江南宋式府第门楣。塑像就矗立在展馆之前。馆内展出了介绍王荆公生平的许多珍贵资料。所以我想,这位当年政治上的失败者,如今依然为后人所推崇,
20、也该在九泉之下含笑瞑目矣。可是,他为什么眉宇不展、郁郁寡欢呢?也难怪,一位胸怀大志、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也曾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竟被赶到半山(金陵至钟山之半道,故名 半山)闲居,弄得“其宅仅蔽风雨,不设墙垣”的地步,放谁也是难消不平之气的。王安石当年倡导“变风俗,立法度”,其目的只是要整顿当时的“贪鄙苟得”、腐败因循的政治局面,为的都是宋朝的江山和百姓。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殊不知世上的改革从来都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所以他就无法避免两度拜相,两度罢相,最后被逐出朝廷的命运。其实这种结局已经不错了,这跟宋神宗对他有好感有关,古往今来的改革者有几个
21、比这还好点儿下场的?有专家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其中一个重大的因素是用人不当,如张舜民哀王荆公中所说“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这恐怕是王安石生前所料不及的。以我之见,更重要的原因怕是时机不成熟。当时,不但在政治上有司马光一伙专门与他作对,而且在思想领域还有以程颢、程颐为首创立的北宋理学体系,这是比政治势力更难对付的。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这可以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佐证:小岗村的几个农民就因为吃不饱肚子想闹分田到户,不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不过我想,这位大改革家完全可以开颜一笑了,因为在他之后,中国
22、的改革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社会也正是在这种断断续续、艰难险阻的改革中不断前行的。的吗?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忘情山水。虽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说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内心很寂寞,不是滋味,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却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时也为临川人、为华夏子孙赢来了骄傲,不愧为天之骄子。尤其是他的诗,他的近体诗,晚年之作大大胜于早年,在宋诗之中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如艇斋诗话所言:“绝句之妙,
23、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可见,人生得失,不必强求,就凭这,介甫先生,你也该含笑九泉矣。据说,离抚州不远,在如今的东乡县上池瑶田村(原属临川),是王安石的故里,那里还有不少与王安石有关的旧迹,如荆公山、荆公陂、荆公桥、半山书院等,可惜我无缘凭吊,只得留下一点遗憾了。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赏评】这是一篇凭吊王安石的记游散文。文章由纪念馆里王安石雕像的神态写起,紧扣其“眉宇间似乎透着一种忧郁”展开,推想他矢志改革却无功而退的人生遭遇,表达了对王安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文章一线贯穿,说古论今,极尽散文摇曳多姿之能事。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五单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