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计35小题,共70分,每小题2分)1. 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 精耕细作B. 男耕女织C. 铁犁牛耕D. 土地私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已经注重因地制宜,并且认识到深翻的作用,表明此时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故A项正确。BCD项也是农业生产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
2、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2.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 农村生产结构发生变化C. 小农经济不完全是保守封闭的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
3、业【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农妇纺棉除了自己家庭使用外,还用于商业出售和缴纳赋税,说明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农本商末观念,A项错误;农村商品经济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B项错误;纺棉出售补贴家用不能说明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D项错误。3.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已形成稻田、棉田各半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A. 手工业发展严重阻碍农业生产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 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江南地区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
4、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经济作物的增长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明清之际商业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粮食种植.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商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故A项排除。新的生产方式应该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排除。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C项排除。4.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5、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亲耕”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亲耕”为天下农民作出榜样,鼓励农民勤于农业,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选C;AB两项与农业生产无关,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抑商”的内容,所以D项的说法也与材料不符,故可排除。5.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6、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题干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自给自足的闲适的生活状态。所以D正确;A集体耕作没体现;B土地应归农民个人私有;C产品主要供自己家庭消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耕作特点6.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指南针对航海事业
7、的发展意义重大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可得出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宋朝对外贸易中,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故正确;宋朝的市已经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错误;项“彻底放弃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 排除BCD三项。7. 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 历代将汉武
8、帝作为治国榜样B. 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 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 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营的专卖制度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这是历代政府重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冶铁煮盐业管控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并非以汉武帝为榜样,也不是推崇汉代经济制度,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项错误。8.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
9、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C项;反正统思想在有明一代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故排除D项。9. 下面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3633392贯5676606640文南方4114751贯10893968377文全国7748143贯165
10、70474467文A. 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 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C. 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 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显示北宋熙宁十年南方的商税比北方低,说明南方商业环境较为优越,故B项正确;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比较的是商业税收信息,不是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人口数较多,不能说明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
11、息逐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0. 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B. 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C. 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 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题中反映的是清代前期手工业中的罢工反抗现象,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体制造成的冲击,但不
12、能说明经济由盛转衰,也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排除B、C项;清朝前期中国的无产阶级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传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始终未能产生新的生产力因素。11. 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 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 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C. 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
13、义萌芽D. 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由私人雇佣关系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保证: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现实来说并不符合,故该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私人雇佣关系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C项符合材料;A项中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符合材料意思;B项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正好与材料相反;D项列强侵略中断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12. 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
14、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妨碍了中国产品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从而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正确;海禁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13.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A.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B
15、. 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C. 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D.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及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寻金热”这一社会原因。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世界市场的雏形状态,排除;C项哥伦布的航行的目标是前往东方,并不是所谓的目标模糊,排除。【点睛】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16、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1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A. 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B. 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C. 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D.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17、,世界以欧洲为重心开始紧密地联结为一体,故选D。材料并未提及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问题,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亚洲的丝绸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一直都是珍品,它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太大的关联,排除B;材料中的这种“商业联系”也有可能是正常商业贸易,并不指向殖民活动,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15. 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B.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C. 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 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事件应该是指新航路开辟,其原因主要是
18、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所以饥渴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正确;B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源,排除;统治者支持以及传播天主教教义都不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排除C、D。16. 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早期殖民扩张B. 新航路的开辟C. 工业革命开展D. 世界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欧、亚、美和非洲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故A正确;新航路的开
19、辟是这一现象的间接原因,故B错误;1750年时工业革命还未开展,故C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这一现象是结果,不是原因,故D错误。17. 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A. 专制王权不断发展B. 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C.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 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
20、投融资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16-17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荷兰金融业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没有强调专制王权发展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可知,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而不是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荷兰金融业发展的背景是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而与地中海沿岸经济是否繁荣无关,故D选项错误。18. 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印度、加勒比海以及北美都在17561763年
21、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这一场“七年战争”。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一场帝国大战。这场战争()A. 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拓市场的表现B. 直接导致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C. 与北美反抗英国统治的战争同步进行D. 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17561763年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知识可知,这里的战争是指英法七年战争,这使得英国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故选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所述时间为1756-1763年,所以A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A;法国君主专制统
22、治的结束是在1791年,因为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故B与题干所述时间也不符,所以排除B;北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是1775-1783年,故C也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所以排除C。19.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 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B. 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C.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D.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
23、始的重要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造成根本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及法律关系,所以才为工业革命创造前提。材料中“社会结构”、“社会风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等是信息点。故C项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如下图),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A. 农业灌溉的需要B. 旅游观光的需要C. 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D. 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
24、】18世纪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之时,由于运输商品,因此需要修路,故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排除。【详解】21.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B. 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C.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D. 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观点,不进行黑人奴隶贸易有助于为英国提供原料和市场。英国是最先发生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资本主义进入了工业资本主义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此时需要的是原料产地和
25、商品的销售市场。故选A。22. 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A. 使用机器大生产B. 工人参加集体劳动C. 生产资料私有化D. 工人的受剥削程度【答案】A【解析】【详解】由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工人利用工具”、“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和工厂时代的“工人服侍机器”、“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等信息比较,再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前者工人居于主动地位,而后者工人围着机器转,处于被动地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采用
26、机器生产,所以本质上是生产手段由手工生产变为了机器生产,故选A;BC是二者的相似之处,故排除;题干没有工人受剥削的相关信息,故D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23.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A. 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B. 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C. 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D. 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经济垄断”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
27、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革命即电力、石油的广泛应用,导致工业结构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轻工业部门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工业部门为主导,生产和资本集中,出现垄断组织,反映了工业结构的改变,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核能的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选项错误,重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就已出现;D选项错误,新能源的应用为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而非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4. 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A. 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B. 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C.
28、凸显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D. 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革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A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的是科学理论的重要性,B选项不符合题意。对传统科技成果的更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25.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近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A. 禁烟运动B. 洋务运动
29、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西方的新型工业”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工业化近代化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禁烟运动不符合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史实,故A项排除。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排除。26. 江南制造总局最早的一批技术力量是原美商旗记铁厂的工人,后来陆续从香港、宁波、广州等地外商企业中用较高的工资招募工人。这说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洋务企业
30、的技术力量主要来自于外商企业,这说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洋务企业的技术力量来源,并未涉及其管理体系;C选项错误,洋务军事企业是官办企业,民用工业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都没有成为外资企业;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洋务企业所雇洋匠皆为外行,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7.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
31、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
32、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28.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中国展品在此次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出于扶植民国政府的需要的结果中国希望振兴实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结果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美国没有扶持民国政府。通
33、过排除法,所以选D。2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选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只是为了工业化奠定基础,“初步完成”这一表述错误,A选项排除。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C选项排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会导致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选项排除。30. 196319
34、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 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到
35、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并未反映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选项错误,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一直存在,并未被解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1.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 )A.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 减轻农民负担C. 打破“大锅饭”,实
36、行按劳分配D. 改革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中共中央肯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下家庭副业,这是对以往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纠正,故答案为A项。发展家庭副业与减轻农民负担无关,排除B项;当时中国不可能打破“大锅饭”,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点睛: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针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
37、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32. 在1982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和1983年印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都提到了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允许农民对完成交售任务后剩余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这些举措A.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 旨发展农村乡镇工业C.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出现D. 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满足了农民的利益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发展乡镇工业的内容;C选项错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此之
38、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3.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环太平洋经济圈迅速崛起B.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 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答案】A【解析】【
39、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底,中国决定实行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其开放的背景是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不是浦东开发的背景;C选项错误,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不是浦东开发的背景;D选项错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浦东开发的背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4.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鞋、袜子、玩具、台灯等商品进入美国的数量有限;到2005年底,上述商品已大量进入美国家庭。这一现象A. 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B. 反映了中美经济交流局限于轻工业C. 体现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成就D. 表明了中国制造业水平已
40、超过美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我国的大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正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故C正确;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美已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故A错误;题中只是提到了中国的轻工业产品进入美国,但是并不代表中美的经济交流只限于轻工业,故B错误;题中只是涉及到了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并不能从材料中推断中国制造业水平超过美国,故D错误。3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A. 西方文
41、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 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 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 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近代厦门、泉州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并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体现了西方建筑文化对部分沿海地区的影响,并非是遍及中国乡村;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并非是中国建筑风格受到冲击;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漳州等地区不是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西式建筑也出现于中国其他地区。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材料题(共计3题,共30分)36.
4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请
43、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举措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内容:闭关锁国。影响:巩固封建统治,限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化的潮流。(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增强企业活力。【解析】【详解】(1)政策:根据材料一:“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等观点可知我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内容:根据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
44、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可知,其反映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从政治方面看,都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从经济方面看,两者都限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化的潮流。(2)举措: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举措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增强企业活力。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相对于18世纪仍处于割据状态、战争不断的欧洲其他国家,作为一个岛国的英国具有超脱大陆事务的天然优势。英吉利海峡提供的天堑使其能够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专注于经济发展。18世
45、纪,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毛织品出口国。毛织品的生产扩大带来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了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欧洲其他地区。高工资带来了高资本积累,这使得以机器代替人工以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可能。英国特有的高工资使人们有条件接受适当的学校教育和相关的学徒制培训,从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为改进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变革储备了人才。另外,1700年前后,英国的煤炭产量占欧洲煤炭总产量的80%,这为高耗能式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提供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46、。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
47、好环境的权利。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独特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经济地位?(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答案】(1)自然地理位置优越;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高,工人知识文化水平高;英国煤炭资源丰富。(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启示:以
48、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解析】【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对于18世纪仍处于割据状态、战争不断的欧洲其他国家,作为一个岛国的英国具有超脱大陆事务的天然优势”可知,英国自然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毛织品的生产扩大带来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了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欧洲其他地区”“英国特有的高工资使人们有条件接受适当的学校教育和相关的学徒制培训,从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为改进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变革储备了人才”可知,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高,工人知识文化水平高;根据材料“170
49、0年前后,英国的煤炭产量占欧洲煤炭总产量的80%,这为高耗能式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提供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可知,英国煤炭资源丰富。(2)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84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措施:根据材料“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可知,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材料“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可知,社会各阶层的广泛
50、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启示: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一可以得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从材料二可以得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38.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
51、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请回答:(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
52、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答案】(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条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3)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币制改革、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4)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策
53、。【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可知该企业雇佣工人,为了获得利润,分析出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二问结合“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看出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结合“同治五年”得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图表中1913年和1919的数据变化以及纺织业的1912年和1922年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通过材料中两个柱形图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
54、慢。(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所给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条件。第二问结合“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归纳出贡献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可以看出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阐述。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产生条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