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664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月考试卷一.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月考试卷一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什么是设计?有人认为设计要么和美有关,要么和技术有关。其实设计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地把设计理解成美化,或者是简单的工具。从实践层面来理解,设计是教你做一系列合理而周密的谋划,可以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每一件人造物都是一件设计品,我们制作它、使用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而在造与用的过程中,我们感知了世界,并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所以说,设计又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们,都是以独特多样的方式来

2、展开设计、生产、工作和生活。设计也是人类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它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地有气”就是对时间、地理、自然规律的一种客观认识。“材有美”讲的是取用有道,它又是一种审美观,要求工匠,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懂得发挥材料自身的特质与美感。“工有巧”中的“巧”指的是制造的精良、技巧和智慧,巧妙的设计,尤其是突出的创造,才能实践智慧。四者结合,方成上品。比如陶瓷、明式家具,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我们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在今天看

3、来,这其中还包含着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如果从科学的层面来认识设计,设计是一门年轻的学问。百年来,世界不断在更替、转型,社会转型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得设计的范式、设计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这源于设计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时代发展的快速回应。设计的根本任务是解决问题,如何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设计最核心的东西。艺科融合、随物赋形、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为什么要跨学科的原因。中国设计的提升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制造到创造,从装配到设计,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传播时代的审美,同时,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其中,最

4、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中国的立场,对社会实际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从这个层面反思,设计始终包含着一种伦理和责任,我们现在面临诸多问题,设计都应在其中有所担当。当下,设计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所以理想和信仰是设计贡献社会的基础。第二,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和引领性。比如说,设计可以平衡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以及更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很“热”,但其负面影响也有很多,设计作为一个平衡力量,非常重要。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设计学科要主动求变和引领,在解决方案中创

5、造价值,这也是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文科的关键是思想的引领,设计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它创造价值,它始终的宗旨必须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摘编自鲁晓波艺科融合,重思何为设计,中国文化报2021年6月21日)材料二中国设计路在何方?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以个体手工艺为基础的中国设计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系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又始终没有完全走完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设计文化及审美价值体系,导致了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的混乱。中国设计的道路,取决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未来的判断、思考与选择。人文设计

6、是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与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将“人文设计”确立为基本理念。尊崇人文设计是一种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价值理念。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灵感,这本是中国艺术与设计固有的传统,今天也同样是我们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语境的必由之路。人文艺术始终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最为关键的部分。设计教育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教会学生关于设计的技术,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文设计引导学生以更深的层次探索和理解设计的本质,以更具

7、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态度和眼光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这种传承不是引导人们以复古的方式回到过去,而是要将历史和传统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中去。更为重要的是,设计是一种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判断和引领。总之,我们追求的是艺术与设计的自由与创造力,崇尚的是智慧、灵性与品质,设计之道,至善至美。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需要一种面对现实和过去的勇气,也更需要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摘编自中国需要怎样的设计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设计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方式独特多样,

8、也是人类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映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B陶瓷、明式家具是设计中的上品,融合了科学与艺术,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C设计可以作为平衡人工智能发展很“热”和其负面影响之间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体现了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等特点。D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混乱的原因是中国一直没有完全走完工业化道路,没有建立新的设计文化以及审美价值体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D项,原因归结片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以个体手工艺为基础

9、的中国设计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系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又始终没有完全走完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设计文化及审美价值体系”可知,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选项所表述的原因外,应该还包括受西方影响,中国设计传统和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系失去主导地位等因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设计既要传播时代的审美,又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面对社会问题,要担当责任。B新文科建设倡导设计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要主动求变和引领。C将自然、科技与

10、人文艺术加以融合的人文设计追求,与艺科融合、随物赋形等设计思维概念基本吻合。D成功的设计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让学生领悟到对设计师来说,设计是自我完善的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新文科建设倡导设计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设计学科要主动求变和引领,在解决方案中创造价值,这也是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可知,新文科建设倡导的内容应该不包括“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设计

11、理念的一项是(3分)()A制作先进、水平领先的天问一号B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吉林雾凇C风景优美、钟灵毓秀的东鲁泰山D思路清晰、布局周密的深海计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对“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阐释可知,成功的设计必定是“天时”“地气”“美材”“巧工”四者的有机结合。四个选项中,B、C两项是自然景物,与“美材”“巧工”无关;D项还只是一个待实行或正在实行的计划,尚无法看出其与上述四者的关系。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答:答案首先作者阐述了设计的内涵,并从实践层面和科学层面对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如何提升

12、中国设计,作者认为设计要传播时代审美和中华文化,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最后作者指出设计面临双重挑战,提出需要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等意见,让设计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的开头“什么是设计?”引出了话题,接着,作者阐述了“设计”的概念,如第一段“从实践层面来理解,设计是教你做一系列合理而周密的谋划,可以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从实践层面来理解“设计”;第二段“设计也是人类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它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从人类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设计”的特点;第三段“如果从科学的层面来认识设计,设计

13、是一门年轻的学问艺科融合、随物赋形、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科学的层面来认识“设计”。根据第四段“中国设计的提升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制造到创造,从装配到设计,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传播时代的审美,同时,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可知,这一段提出应如何提升中国设计,作者认为,应该“传播时代的审美”,还要“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根据最后一段“当下,设计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第二,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和引领性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始终的宗旨必须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可知

14、,这一段主要论述如何解决问题,作者认为中国设计应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等意见,让设计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5目前,为提升中国设计水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答案正视并积极应对中国设计面临的挑战,充分考虑价值、利益、公平和设计的本质,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和现在的设计并提升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正面呼应时代要求,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人文设计”为基本设计理念和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时代的审美,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重视设计人才培养,提升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当下,设计面

15、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第二,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和引领性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始终的宗旨必须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可知,为了提升中国设计水平,应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等意见,让设计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人文设计引导学生以更深的层次探索和理解设计的本质,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态度和眼光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可知,提升中国设计水平,应该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

16、态度和眼光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中国设计的提升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制造到创造,从装配到设计,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传播时代的审美,同时,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可知,提升中国的设计水平,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也应该以“人文设计”为基本设计理念和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时代的审美,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人文艺术始终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最为关键的部分”可知,提升中国设计水平,应在注重“人文艺术”的同时,要注重对设

17、计人才的培养,要提升设计师的基本素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雕刻师墨中白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

18、一动不动了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

19、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日飞雪。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大雪后,雨不停。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

20、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大雨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想要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

21、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那儿。“刻,刻,刻!”牛二厉声道。“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你站着刻。”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刻。”“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

22、刀一挥,说,“好了。”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

23、一尊佛。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3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点题,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老者的身份雕刻者,“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与后文形成对比。B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香花门和画眉都突然安静、不动,“一转”与“安静”“一动不动”形成动静对照,主要表现了市民和画眉的专注认真,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C文中米吨将母亲的像雕刻在葫芦上,生意越来越红火与后文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形成照应,表达了作者认为百善孝为先,做人要仁爱、善

24、良的主旨。D文中大家磨亮镰刀,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暗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分析错误,应该是表现葫芦先生出身平凡。B.“主要表现了市民和画眉的专注认真,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分析错误,应该是突出强调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D.“暗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分析错误,这些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的作用,并没有“暗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的作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米商米吨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

25、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B小说语言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饰和描摹。使用口语性和大众化的语言,增加了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让人读来感到轻松愉快,亲切自然。C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采用全知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灵活地叙写葫芦先生的雕刻技艺,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D小说采用喜剧式结尾,钱多、牛二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善良战胜邪恶,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并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没有丝毫雕饰和描摹”分析错误,文中也不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词句,如牛二身上缠着蛇时的细节描写得惟妙惟肖,

26、以及文中的环境描写等。8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简短,甚至一个句子形成一个段落。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分)答:答案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其一,段落的简短便于融合更多的内容,从而使情节集中并且脉络清晰,这样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内容得以充分地表现;其二,段落的简短可

27、以使情节发展节奏加快,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其次,从环境的角度分析:段落的简短,使得人物活动的场景切换自由、灵活,本文中的多场景叙述更需要段落的简短表达。再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环境(场景)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人物活动场景的变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特点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人物形象立体感更强,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完整。最后,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本文虽然段落简短,但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一个不少,而且表达简洁而又准确,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快感,一些简短而富有提示性的段落,能调动读者的想象。9有人评论墨中白创作的雕刻师充满了传奇色彩,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答案人奇:

28、文中主人公葫芦先生的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原来是红遍京城的魔术师,现在是雕刻葫芦的白胡须老者。他的性格和才艺也有传奇色彩,不仅雕刻的葫芦有神奇力量,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能预知夏日飞雪。事奇:小说的故事性强,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在牛二衣服上雕蟒的情节奇特有趣。境奇:小说营造的环境氛围充满传奇色彩,夏日飞雪的环境描写就是一处奇境,具有奇幻意味。物奇:雕刻有麦子的葫芦可以倒出大米,葫芦里面可以睡下葫芦先生等充满传奇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文中“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

29、。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夏日飞雪”等内容可知,主人公葫芦老人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而且性格很怪,最主要的是他还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由文中“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等内容可知,文中所叙述的故事曲折离奇,充满传

30、奇色彩。由文中“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日飞雪”等内容可知,文章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充满传奇色彩,具有奇幻的性质。由文中“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等内容可知,文章中的“葫芦”“麦粒”“大米”等物品充满传奇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3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

32、,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六月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

33、可以不顺故也。”瑀谢不及。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B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

34、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C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D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上宴群臣”中,“上”为主语,“宴”为谓语,“群臣”作宾语,“臣”后断开,排除B、D两项。“民间遂有此曲”语句完整,应在其前后断开,排除A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指帝王宫殿的

35、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作对帝王的敬称。B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C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即大理少卿,位九卿之列。D桀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相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泛称暴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大理少卿”错,应该是“大理寺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德彝认为当时世上无人才可向朝廷举荐,太宗对他提出批评,认为用人如同使用器物,应各取所长,不是世无人才,而是他不识人才。B太宗年轻时喜爱弓箭,自认为收藏了许多优良的弓,

36、对弓的好坏了解很多,但工匠的论述使他知道自己以前的认识很有限。C太宗曾与侍臣讨论周朝统治长久、秦朝统治短暂的原因,萧瑀从取天下的角度分析,太宗则强调取得天下后,治国应顺应民意。D太宗曾以胡商剖腹藏珠、鲁人搬家忘妻为喻,告诫臣下为官不能忘记根本,切不能利欲熏心,贪赃枉法,而被世人耻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太宗曾以鲁人搬家忘妻为喻,告诫臣下”错,“鲁人搬家忘妻”是魏征讲的,并非仅仅告诫大臣,还包括自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4分)译文:(2)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

37、失。(4分)译文:答案(1)平乱建国凭借武力,治理国家保持已取得的成就却仰赖文才,你说文不如武,这话错了!(2)于是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班,太宗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戡乱”,平乱;“谓”,说;“斯”,这;“过”,错。(2)“乃命京官五品以上”,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乃命五品以上京官”;“更宿”,轮流值夜班;“数延”,多次邀请;“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问”。14面对长孙顺德贪污腐败一事,太宗是如何处理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答:答案处

38、理方法:太宗爱惜他有功于大唐,非但不予惩罚反而赏赐绢帛。目的:希望他尚有人性,能面对赏赐自我反省愧悔,胜于刑罚。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由“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可知,处理方法是:太宗爱惜他有功于大唐,非但不予惩罚反而赏赐绢帛。由“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可知,目的是:希望他尚有人性,能面对赏赐自我反省愧悔,胜于刑罚。参考译文唐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初三),太宗大宴群臣,席间演奏秦王破阵乐。太宗说:“朕从前曾受命自主率兵

39、征伐,民间于是流传着这个曲子。虽然不具备文德之乐的温文尔雅,但功业却由此而成就,所以始终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之才平定天下,岂是文德所堪比拟。”太宗说:“平乱建国凭借武力,治理国家保持已取得的成就却仰赖文才,你说文不如武,这话错了!”封德彝磕头认错。太宗命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送的绢帛,事情暴露,太宗

40、说:“长孙顺德如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他共享府库的资财,他何至于如此贪图财利呢?”太宗仍爱惜他有功于大唐,不惩罚他,反而在宫殿上赐给他数十匹绢帛。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犯下的罪不可饶恕,为什么又要赐他绢帛呢?”太宗说:“如果他有人性的话,得到朕赐给绢帛的羞辱,远甚于受到刑罚;如果不知道羞耻,不过是禽兽而已,杀他又有何用呢?”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年轻时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弓。朕问他原因,弓匠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清。朕

41、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不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于是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班,太宗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六月戊申(二十八日),太宗与大臣议论周朝、秦朝的政治得失,萧瑀说:“殷纣王无道,周武王讨伐他。周朝及六国均无罪,秦始皇分别灭掉他们。取得天下的方式虽然相同,人心所向却不一样。”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更加修行仁义;秦朝取得天下,更加崇尚欺诈、暴力,这就是长短得失的不同。所以说夺取天下也许可以凭借武力,治理天下则不可以不顺应民心。”萧瑀钦服不已。太宗对大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一个胡族的商人得到

42、一粒宝珠,用刀割开身上的肉,将宝珠藏在里面,有这么回事吗?”大臣答道:“有这回事。”太宗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人爱宝珠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官吏受贿贪赃依法受刑,和帝王追求奢华、满足私欲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胡族商人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一个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记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均贪恋身外之物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朕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怀锦水居止(其二)杜甫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

43、白,锦城曛日黄。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注锦水居止:指杜甫草堂。此诗作于永泰元年,作者已离开成都,来到云安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在成都修建的草堂在成都万里桥之西,百花潭之北,地理位置绝佳。B颔联中的“老树”是虚写,暗示自己长期漂泊,饱经风霜,且垂垂老矣。C颔联写的是在草堂所见之近景,颈联写的是远景,远近结合,相得益彰。D颈联既有空间的转换,同时也写出了草堂所见之景从白天到黄昏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虚写”错,诗人描写的是草堂客观环境,不是虚写;“垂垂老矣”错,颔联写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展现诗人虽年老,而豪壮之气犹存。1

44、6有同学认为:“既然是形胜地,为何惜哉呢?不应该是美哉壮哉吗?”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答案从景物描写本身来看,草堂四面皆水,视野开阔,“美”和“壮”都能够概括景物本身的特点。但此处不仅仅需要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点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作者身在云安,心系草堂,根据“回首一茫茫”可以判断,一个“惜”字不仅写出了对草堂的无比怀念之情,同时写出了失去草堂时内心的沉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可知,作者作此诗时身在云安,但心系草堂,根据“回首一茫茫”可以判断,一个“惜”字不仅写出了对草堂的无比怀念之情,同时写出了失去草堂时内心的沉痛。所以用“美”和“壮

45、”都只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却不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所以用“惜哉”更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刻画行人攀登蜀道动作小心、神情惶恐的句子是:“,。”(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杜鹃”又叫子规,相传为古时蜀王杜宇死后所化。人们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示例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示例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示例

46、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1)扪,胁,抚,膺;(2)舳,舻,旌,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时代不同,中国青年所展现的形象和风采、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也有所不同,但有些精神品质却是的,尤其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今天,中国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既面临时代机遇,又面对重重挑战。如何引导他们参与到的社会实践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呢?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创造了为我们走进青年心灵的钥匙、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随着媒体

47、传播手段发生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的变革,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手段,“青年大学习”等聚焦青年的新媒体栏目也不断涌现,以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互动性、突出的贴近性,吸引了众多青年。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媒介手段怎样变迁,都有着一个不变的精神内核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种精神犹如火把,在百余年间的青年群体中,并以璀璨夺目的光辉,继续引领新时代青年笃定前行、矢志奋斗。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以贯之风起云涌一日千里薪火相传B一以贯之波澜壮阔日新月异薪火相传C有始有终波澜壮阔一日千里衣钵相传D有始有

48、终风起云涌日新月异衣钵相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有始有终:做事情能坚持到底。语境强调“有些精神品质却是”贯穿始终的,应用“一以贯之”。第二空,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语境强调规模宏大的“社会实践”,应用“波澜壮阔”。第三空,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语境强调“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发展迅速,不断更新,应用“日新月异”。第四空,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

49、尽而精神不灭,后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予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语境强调“这种精神”“在百余年间的青年群体中”代代相传,应用“薪火相传”。故选B。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创造了为我们开启青年心灵的钥匙、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B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是我们创造了走进青年心灵的钥匙、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C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开启青年心灵的钥匙、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D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走进青年心灵

50、的钥匙、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搭配不当,“开启”与“走进”互换位置,可以排除B、D两项。二、句式杂糅,可以改成“互联网是开启青年心灵的钥匙、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开启青年心灵的钥匙、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三、语序不当,“为我们”要放在“创造了”之前。排除A项。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答案句中将精神比作火把,火把照亮了人前行的道路,精神照亮了人类前行之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把精神比作火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精神之于人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

51、查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把“这种精神”比作“火把”。“这种精神”是本体,“火把”是喻体。“火把”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而这种“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精神,也将引领人们不断向前。两者都有引领人们向前的正面价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画横线句子把“这种精神”比作“火把”,生动、形象、具体地突出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活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

52、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复杂的人物和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有限的类别。浅薄化就是,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是造成流行语缺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助网络,今天的流行语发展出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我们不仅要留心它们对语言规范的影响,更要警惕它们对思维方式的冲击。慎重地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地对待我们的思想。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的社交方式和认知方式都同时受到语言的塑造。B语言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

53、式。C语言既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又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D语言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一句的主语是“语言”,保持前后主语一致,所以此句的主语应该也是“语言”,排除A项;从与第一句的对应原则看,应先说社交方式,再说认知方式,而且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也”,与前一句保持一致,排除B、C两项。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答案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网络特殊的传播方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54、第空,由下文“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活动”可知,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第空,由下句“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可知,此处是在说网络流行语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浅加工,不追求深层的内涵,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第空,下文“借助网络,今天的流行语发展出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是在介绍网络传播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可见网络传播是造成流行语缺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网络特殊的传播方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

55、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亲自领导和部署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解除了几千年来血吸虫病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材料二当前,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材料三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写一封公开信,向广大市民发出“全面小康,健康有我”的号召,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56、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解读本题三则材料分别从过去国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当前有关全民健康的复杂局面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全民健康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强调我国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导写部分要求考生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围绕“全面小康,健康有我”的主题写一封公开信。考生要立足当下,将个人健康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谈论个人对追求健康的认识和做法。立意指导追求健康,乐享小康;体弱则国衰,体健则国强;健康人生,从我做起;始于健康,达于小康;等等。佳作展台追求健康,乐享小康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你们好!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消灭血吸虫病的大会战,到当今我们与新型冠状病毒持续对

57、抗,健康问题始终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民生的头等大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将全民健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向广大市民朋友呼吁:全面小康,健康有我!我们在迈向幸福生活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联系材料,点明主题)不贪图口腹之欲,生命之树方能长青。病从口入,我们首先要追求健康的饮食,把科学、安全放在口腹之欲的前面。(分论点一:为了健康,不贪图口腹之欲)当年“非典”疫情的暴发可能是因为有人食用野生动物,而时至今日,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依然存在。

58、当我们对食物的追求超过了对健康的渴求,那么随之而来的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就不仅是我们个体的灾难,更是国家乃至全球的危机。因此,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老去身犹健,秋来日自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要勤加锻炼、科学运动,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分论点二:为了健康,我们要有强健的体魄)清华大学曾号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往小处说,一个强健的体魄,能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以此来保证效率。往大处说,健康的身体是社会稳步发展的保障。所以,市民朋友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前者是升华,而后者正是基础。为了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59、,我们需要强健自己的体魄。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自己的心态,重视心理健康。(分论点三:强调关注心理健康)周国平曾在愿生命从容中说过:“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宁静的灵魂,你就是快乐的,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人不仅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应有健康的心理。现实生活中,面对苦难,有的人动辄沉沦,漠视自己的生命;面对天灾,有的人恐慌、焦虑,把负面情绪无限放大。想要追求幸福的生活,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乐观自信,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这个社会,相信我们的国家。市民朋友们,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真正健康的国家,势必是民国同重、民国同心的国家。让我们达成共识,舍口腹之享受,许身心之健康,铸康健之中华。(发出号召,再次点题)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分论点递进式结构的作文,文章从不贪图口腹之欲到身体健康再到心理健康,用三个分论点论述对个人健康的理解,同时时刻不忘把个人健康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紧扣主题。文中有多处引用,举例典型,说服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