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597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94《作文分论之符合文体要求》.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 高考系列复习高考复习系列课件94 作文分论之 符合文体要求 考点阐释“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这几年高考均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

2、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都不像”。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点对文体要求有进一步的阐述:“文体必须明确。选定文体后,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使用笔墨,不伦不类,即使全文能扣题,得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其次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2002年开始,高考作文由“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也要求考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

3、,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文体特征明显,是作文成功的基本要求。所谓文体特征明显,是指选定了某种文体后,写出的文章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要求。记叙文要像记叙文,议论文要像议论文,散文要像散文。阅卷老师也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你的文章。不限定文体,并不是不讲文体。否则,借淡化文体来否定文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些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文章会被“酌情扣分”。考点阐释把握文体规范。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一种具体的印象,一种轮廓的认识。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

4、、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阐述观点,要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考点阐释选择最佳文体。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

5、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整一、连贯、动态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积累;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各种文体的特点 记叙类。其特点是通过真实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作为一种文体,它指的是:通讯、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散文、书信、日记等。其他属于记叙类的文体还有如戏剧、小说、报告文学、童话、寓言等。议论类。议论文是通过

6、议论的方式论证或阐明某种观点或主张的文章体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正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来阐明事理,主要类别有立论文和驳论文。写作形式有社论、评论、杂文、读后感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因它的宽泛性和启发性颇受考生的欢迎。2008年全国及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几乎还是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这又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的情感倾诉和个性展示。淡化文体甚至不作文体要求已成为话题作文的突出特征,文体大解放,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但应如何理解话题作文提出的“文体不限”?有人认为这表明可以不讲文体,这样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文体

7、不限”也好,“文体自选”也好,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围绕某一话题,可以撰写出不同文体的文章。出题者将选择文体的权力下放给了写作者;二是给予写作者选用哪一种文体的自由。但是,具体到你将要写的某一篇文章而言,则必须有明确的文体这是文章的客观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就是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规律。有些同学不以为要,甚至不以为然,写出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非驴非马的“杂交文”。话题作文文体的选择。常言说得好,“人靠衣服马靠鞍。”再好的文章内容也得有个得体的形式去包装它,才能让人接受,才会赏心悦目。自选文体,不是降低对文体的要求,也不等于不要文体。相反,这是提高了对文体的要求,你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来决定选

8、择一种更有助于发挥自己写作才能和更利于表达的文体。一旦选定,就要始终围绕这一文体的要求去作文,否则就是不符合文体要求。这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散文当作包医百病的良药,更不能借“散文”之名行否定文体之实。在文体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话题本身考虑。高考作文试题在拟题时,命题人尽可能的给予考生最大的写作空间,使他们可以写出不同的文体。但实际上每个话题都不可能适宜用所有的文体形式来写作,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对文体的适应性,都存在着“好不好写”和“能不能写好”的问题。例如,“心灵的选择”由于要触及心灵,当然最好以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出关于选择的故事;“诚信”几乎用不着议论证明,倒是许多诚信的人值得

9、歌颂,许多不诚信的、无价值的灵魂有待撕开给人看,故应该采用叙述类文体特别是文学体裁;“规则”倒是少有的易于写议论文且容易写深刻的话题;“面对大海”易于写议论文尤其是抒情散文,却不利于选择记叙文,因为,把大海作为记叙文中的一个背景,实际上使情节演绎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由于是一个兼容性的话题,如果写成议论文则要从既要相信自己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角度立意,这样才有可能不失偏颇。但是,这样写难免干人一面,既然话题是关注人的内心思维、主观判断的,那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则更能从个人的思想层面来体现这一话题。第二,从个人创作素质考虑。如果形象思维比较好,一般选择记叙文特别是各种文学

10、体裁、另类体裁;如果逻辑思维较强,一般选择写议论文较佳。总之,要选择自己写熟了的文体,不能用自己没有把握的文体去冒险,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奇,须知,考场绝不是写作的试验场。另外,根据自己对于相关话题的材料储备确立主题,是论据类多,还是抒情描写类多。情节的、细节的,一般适宜于选择记叙文和各种文学体裁;语言的、概括的,一般适宜于议论文,哪方面材料丰富,一般就选择哪种文体。第三,从自己的临场状况考虑。接触话题后,常常会产生写作的灵感。一系列的联想、想像,在脑海中不断的涌现,要及时地在草稿纸上记录下这些思维的火花,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大致的文体雏形,然后加以润色加工,往往会写出出人意料的好

11、文章。第四,从易于获得发展等级分角度考虑。综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和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论述类的作文。这是因为:议论文的体式相对固定,常用的有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驳论文,杂文虽然体现创新的要求,但是对中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同时写出好的议论文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考生要想写得“深刻透彻”比较困难。而记叙、抒情类等文学体裁则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靠形象思维的记叙文和各种文学体裁易于创新,它以灵活、新巧的形式,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深刻的主题,比议论文更易获得发展等级分。第四,从易于获得发展等级分角度考虑。综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

12、记叙文和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论述类的作文。这是因为:议论文的体式相对固定,常用的有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驳论文,杂文虽然体现创新的要求,但是对中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同时写出好的议论文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考生要想写得“深刻透彻”比较困难。而记叙、抒情类等文学体裁则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靠形象思维的记叙文和各种文学体裁易于创新,它以灵活、新巧的形式,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深刻的主题,比议论文更易获得发展等级分。2008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或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是可以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可以设置情景,就此展开议论,也可以不设置

13、情景,就选择的原因、结果、标准等方面有侧重地加以议论。还可以写散文,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抒发情感。在阅卷场上,阅卷老师普遍感到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水是水,油是油”;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考生很重视字数要求,但因为下笔前缺乏整体构思,想到的内容写完后,还不够800字,就记叙不够议论补,议论不够记叙补,凑足字数。因此,阅卷场上,夹叙夹议,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着实不少。还有考生不管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先把材料一字不漏地抄下来,用这两百来字垫底,对文体根本不加考虑。例1:命题作文之议论文:谈

14、意气(2006年高考湖南卷)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

15、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

16、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专家点评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评为优秀作文,其主要特点是材料新颖,切合题意。材料一是阳光少年黄舸的故事,他的“感恩之旅”令国人动容;材料二是青岛爱心团体“微尘”的事迹:“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

17、普通市民,后来,扩展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两则材料无疑对诠释文章的主旨“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是再恰当不过了。这表明考生并非一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密切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获得阅卷教师的好评自然是顺理成章了。爱心一杯香气四溢的茶(甘肃考生)爱是博大的,它能容纳百川,它能渗透一块坚固的巨石,它又如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你越细细品味,你也就越能品出它的香味。丛飞,这个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个曾经赠送物品和300万元的人,这个帮助过178名贫困学生的人,在病危时竟没有人看望的人坦然地说:

18、“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这是何等的宽容,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丛飞的品格,但我却说这是丛飞心中爱的表达。因为爱心是博大的。爱心不是覆水难收。有人说,爱心就像一盆水,泼出后将不再收回。我却说,爱心本来就不像水,因为爱心可以传递,爱心可以容纳一切。也许,有些人认为爱心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我说这是肯定的。爱心永存,我心永恒。例2:话题作文之散文帮助(2007年高考甘肃卷)曾经说着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曾经读着一些令人感触颇深的文章。想到爱心,就想起一篇文章。文中记叙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向因为火灾失去了妈妈的小强捐赠物品的经过。开始时,小姑娘只捐些自己不想玩或是已经旧了的玩具,经过小姑娘妈妈的劝导:

19、“捐赠时,需要捐赠对自己,对别人很重要的物品。”年幼的小姑娘思索了一会儿,又问了一句:“妈妈,捐赠的物品可以要回吗?”妈妈说:“当然不可以。”小姑娘静静地思索着,终于含着泪,牵着自己妈妈的手跑向小强,对小强说:“小强,我把妈妈给你了,今后你就有妈妈了。”说完小姑娘便跑出了人群,哭泣着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这小姑娘是多么的幼稚,可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小姑娘的内心是多么的美好。爱心是无价的,爱心是永存的,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心,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真的,爱心真如一杯茶,你愈品时它愈浓。它可将每一个心灵融化。即使品一口也能品出茶的清香,品出一个人的品格的美丽,乃至一个人的魅力所在。丛飞的一句话,

20、小姑娘的一个动作和一句稚嫩的话语,我们可以品出他们的人格美和心灵美。没有太多的理由,都源于爱心的作用。爱心永存,我心永恒,世界也会因爱心而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共同期待着充满爱的世界。我们畅想那里山清水秀,那里鸟语花香。例3:命题作文之记叙文(2008年高考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停止了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

21、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后来的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还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一种东西

22、,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了。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物的,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每天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外婆与外公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

23、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点评】在作者朴实细腻的笔触中,我们看到的是外公外婆的无言的爱。没有惊天动地的言语和举动,没有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举手投足间的点点滴滴、琐琐碎碎,贴近生活,真实细腻。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外公的离世写起,回忆作者眼中外公外婆的平凡生活,抓住生活中平常的细节,外公像个小孩偷吃东西“被外婆打手”,外婆买菜时间长了,“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外婆回来“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从这些小细节中,我们看到的是外公外婆之间的默契与恩爱。外公走后,外婆吃饭时不忘外公,扫墓时为外公准备的供食与纸钱,让我们看到了外婆对外公的无尽思念。本文以小见大,娓娓道出作者对人间至

24、爱的理解,这来自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大爱无言,举手投足间尽是爱。例4:看图作文之议论文(2005年高考福建卷)执子与通子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 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主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

2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

26、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棱角分明,无所谓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润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会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

27、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粱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图形吧!1、记叙性文章写作 以竞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导练:生活充满竞争,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都可以找到有关的素材。何时何地何人为何事竞争,如何竞争,其结果如何,一一叙来。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只要写得真实可信即可。以叙为主,加上适当的议论、抒情更见风采;假如喧宾夺主,便不符合文体要求了。(1)记叙文(2)散文以乡思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800字。

28、导练:说到散文,自然想到“形散而神不散”。可引起乡思的事、物很多,它们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散”。以“思乡之情”串通,便可“不散”。但还应有序,否则不散而乱。这是散文的构思特点。在叙述方面也有特点,要概括,要简洁,要有画面,要能诗化。因此写故乡之事、之物、之景,不可絮絮叨叨,也不能干巴巴的。另外,文笔优美是散文的又一特点。乡思可以分节来写,似乎更自由更灵动些。(3)故事根据下面的材料编述故事,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局里要求给毛驴写个鉴定。狗熊写上:“头脑迟钝。固执己见。”狐狸说:“别犯傻了,你不知道上级要提拔他?!”“哪叫我写什么好呢?”狐狸写道:“毛驴同志,稳重谨慎,立场坚定。”

29、导练:“编述故事”自然要虚构,而且情节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故事的语言通俗,表现出口语化特征。故事采用说书的开合过渡形式,如“话说”、“且慢”、“再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叙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上面的材料是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寓言故事,所以要根据材料,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添加情节。比如上级为何看中毛驴,狗熊何事对毛驴如此评价,狐狸的应变方法狗熊接受了没有,事情的结果如何,等等。毛驴、狗熊、狐狸的个性鲜明,在故事中要表现出来。故事的内容不可太人格化,最好处于似人非人、是动物又不是动物的两可境地,许多趣味便由此而来。如果编述以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内容也要适当夸张以增加趣味性。(4)小小说根据下面

30、的材料写一篇小小说,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去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很快得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导练:如果说故事属于“俗”,那么小小说属于“雅”;如果说故事求“趣味”,那么小小说求“含蓄”。小小说写得简练,而在简练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容量,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维空间。小小说讲求含蓄,常常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味作品。小小

31、说篇幅短小,情节单一,却富有艺术性、可读性。写作小小说要精心构思,如取材真人真事,可进行艺术加工,有所取舍,有所改造,有所生发,有所综合。上面的材料是一篇小小说,寥寥数语却一波三折。在此基础上扩充为800字以上,仍然要求是篇小小说。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保留原情节;二要确定在何处增添情节内容;三要进行必要的描写;四要尽量多留一点含蓄。2、议论性文章写作 请从以下两则材料归纳出一个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留下了许多手的独立创作,以至引导后来的雕塑家,把手发展成独立的宏大的纪念碑。然而也是这位大师,当他的学生指着巴尔扎克塑像上那双叠合在

32、胸前的手赞叹不已:“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没有见过这么一双手奇妙而完美的手啊!”他却怔住了,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那双完美的手砍去。他对正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不属于雕塑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太子丹为刺秦王而尊刺客荆轲为上卿。”“东輢畸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读书索隐注说:太子置酒于华阳台,使美人鼓琴,荆轲赞美“好手也”。太子便下令“断,以玉盘盛之”。(1)议论文导练:先理解供料是表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材料一说得是局部要服从整体,材料二则说明局部离不开整体。接着可以根据大脑的库存情况立论,如“局部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整体”、“我们要处

33、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等。然后提取有关材料进行构思,论证自己的观点。利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展开论述,引用正反事例进行论证,使主体部分充分阐发论点。至于开头引论,收尾结论,那是无须多言的议论文章法。(2)小评论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令人遗憾的答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评论。上海市某区为选拔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从28000多名中学生中挑选出来的17名候选人,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体育等各项测试中都有出色的答卷。但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一项测试中,却几乎“全军覆没”。美术试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随意横在地下,17名优秀生先后从它们上面跨进跨出,没有一个人理会这有

34、碍环境整洁的“份外事”;美术试场内,题目宣布后,考生开始削铅笔。17人中有3人把铅笔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都随意削在桌上或地上,考试完毕离开试场时,只有一名学生把削下的铅笔屑用纸包好丢在废纸篓里。导练:我们写作的小评论主要是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而以前者为主。思想评论要求针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进行写作,主要评述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一种言论等,澄清是非,解决思想问题。其写法为:揭示现象,表明看法;评判得失,分析说理;对症下药,指出方法。评论重在评,此有别于一般性议论。从供料可以看出,这些千里挑一的优秀学生,思想素质却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评判,指出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和

35、危害性,同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读后感阅读中途岛,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读后感。这个小村落的名字在地图上找不到,要不是当年作为红军战士路过此地的将军写了一篇有名的回忆文章,谁也不会知道它。红军战士从这儿走过去之后,西去,北上,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万里长征,革命胜利后,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不为人知的是,60多年前还有一位红军战士也走到了这个小村落。他的腿受伤了,一时无法行军,便留在村里养伤,伤很快养好了,人却留到了今天。当年他是一位20岁的小通讯兵,今天他已是八旬老翁。小村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终点站。要是料到会有

36、这样的结果,他爬着也要跟上队伍的,他当初只想在村里休息两三天,有部队经过时马上归队,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他久久地站在村口桥头眺望西面烟雾渺渺的大山,一遍又一遍对人说:那时,他们就是从这桥上走过去,翻过那座大山,他们就远了人生也如长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达目的地的,有不少于人由于种种原因滞留在中途岛。这些人中间,真正不想前行者,大概是没有的,一开始都如那小通讯员,以为只是停留两三天。导练: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结果,二者密不可分。写作读后感一要解透材料,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一点,这就是“悟”。二要善于联想,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对接,这就是“联”。三要说出所以然,这就是“议”。以上解决“写什么”问题。怎么写?有“引析联结”的套路,从“合乎文体要求”的标准来看,可用,但要灵活(前面已讲到)。随感而发,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左右逢源,开阖自如,那就达到了“发展等级”的要求。读后感要叙议结合,行文比较自由。读中途岛有何感想,抓住第四段或最后一段,相信你会有许多感触。一旦感慨万千,下笔何难之有?比如“小村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终点站。”“他当初只想在村里休息两三天”,“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这寥寥数语,不但使你“于心有戚戚焉”,就连标题都安放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