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三、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重点难点】: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3、、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导入新课】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问题:1、图一、图二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3、图二事件发生后,中国近代又先后出现哪些类似的事件?【讲授新课】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正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上的形势如何呢? 当清王朝走向衰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加紧侵略扩张。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鸦片战争爆发后,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中国的有识之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
4、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代表人物及主张(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探究学习】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1840年春,林则徐捐资仿照欧洲船舰式样,制成两艘战舰,并搜集、绘制了多种新式战船图式,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著名学者。战争中(1
5、842年)曾为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亲自参与抗英斗争。1841年夏天,已被革职查办发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途经京口,魏源在家迎候接待,万感难言,两人终夜对榻长谈。临别时,林则徐把自己在广东搜集到的全部关于外国的资料及编译的四洲志初稿等都送给魏源,嘱托他撰写一部介绍世界的著作。魏源不辜负林则徐的愿望,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中外资料,写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
6、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并战胜敌人。这为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目的提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提问:这种思想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
7、,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相互之间展开了论战。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曾国藩认为学习外国利器可以“剿发捻”“勤远略”,是进行洋务的根本目的。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认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要毁弃中国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主张封建
8、的礼义忠信。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史料【资料回放】,让学生概括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不同点: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以封建卫道士自居,坚持祖宗之法。相同点:方式相同,目的一样都不放弃封建专制之“本”,主张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慈禧太后在内政外交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清统治,慈禧太后采取暂时不得不将天平倾向于掌握总督和巡抚等地方实权并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3。洋务思想及结局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指导下,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派出留学生,使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
9、科学知识传播到中国,为西学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只是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封建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爱“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洋务派中逐渐分离出一部分人,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派。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提问;早期维新思想主要主张是什么?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
10、派单纯照搬某些外国的制造技艺是不够的。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是早期维新派中具有典型性的。郑观应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说:“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他强调要重商,学习西方的“恃商为国本”。在政治上,他看到中国之弱是由于“一人秉权于上而百姓不得参议于下也”,向往英国式的“君民共主”制度。这样的主张就和洋务派的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了区别。这本书的问世,曾引起过强烈的反响。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回忆说:由于父亲只准许读孔孟经书之类的书籍,所以我在深夜里把我的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
11、看不见灯光,才读完了盛世危言;又说:“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些观点虽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到了90年代,把这一套理论付诸于行动并进一步加以发展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2。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
12、州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的思想。梁启超是他的学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春秋之义,有理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而每一世都有他相应的政治制度,君主专政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共和制度适于太平世。当人类从较低的社会层次发展到高层次,政府的形式也要相应改变。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提问:“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在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引起极大轰动?”引导学生从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出发,结合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代表著作的特点分
13、析讨论。然后教师指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成长于民族危亡之际,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与趋势。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以促进和迎接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通俗新颖,富有哲理性。宣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认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
14、存的唯一出路。严复也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于是一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开始了。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封建顽固势力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来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武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其核心是要不要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
15、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3。维新思想的结局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他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也“不甘作亡国之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当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由于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就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而遭到了失败。维新
16、变法运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的精神,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课堂巩固】有人认为,维新思想在近代具有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但也有人认为,维新思想在近代具有启蒙作用不是很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思路:两种意见都可从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冲击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前一种,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
17、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后一种,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企图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因此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批判不够彻底。【本课小结】近代中国,面对西方的侵略,腐朽的清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落后。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付之于实践。在近一百年前,同样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变法运动虽然遭到失败,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中国人民把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