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羿射九日当堂达标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zh r jin nn rn liyn r cn c 二、给下面的字注音。射( ) 箭( ) 滋( ) 腾( )三、根据要求完成内容。(一)故事起因十个太阳1.在故事起因的句子后打“”。a.大地上只有一个太阳,又现出了勃勃生机。()b.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c.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2.体会句子。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来源:学科网ZXXK(1)这是一个_句,把_比作_,从“炙烤”这个词我体会出_。(2)我也仿写一句。_像_,_。(二)故事经过羿射九日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与错。(1)因为羿是当时非常有
2、名的神箭手,所以他能射下太阳。()(2)羿射下九个太阳是很轻松的事情,没有遇到困难。()(3)羿没有射下最后一个太阳,是因为那个太阳躲了起来,羿可怜他。()2.用一句话来夸夸羿。_(三)故事结果一个太阳连一连,填一填。土地 繁茂来源:学科网ZXXK花草树木 滋润江河 勃勃生机大地 奔腾欢唱从所连的词语中我感受到了_。四、阅览室。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1仿照例子写词
3、语。勃勃生机(AABC式):_2读选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黑暗()温暖()勃勃生机( )3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是因为()A最后一个太阳躲起来了。B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C羿的箭都用完了。来源:ZXXK来源:ZXXK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值日、艰难、人类、炎热、从此二、给下面的字注音。射(sh) 箭(jin ) 滋(z) 腾(tn)三、根据要求完成内容。(一)故事起因十个太阳1、c()2、(1)比喻;太阳、大火球;太阳温度高。来源:学+科+网 (2)略(二)故事经过羿射九日1、(1)(2)(3)2、略(三)故事结果一个太阳连一连,
4、填一填。土地 繁茂花草树木 滋润江河 勃勃生机大地 奔腾欢唱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
5、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从所连的词语中我感受到了(言之有理即可)四、阅览室1、略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
6、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读选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黑暗(光明)温暖(寒冷)勃勃生机(无精打采)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