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583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模块考试地理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包括130题。2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它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下面小题。1.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

2、因素是A. 纬度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洋流2.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陆地面积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云层厚,保温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 B. C. D. 3.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 B. C. D. 【答案】1. A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所以主导因

3、素是纬度,A正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太阳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故BCD错。所以选A。【2题详解】根据题意,最大有效辐射量出现在20N,一方面因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可能总辐射量多,另一方面,20N离北回归线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晴天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有效总辐射多,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对,低纬度,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都比高纬度多,故错,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故错,本题D正确。【3题详解】太阳辐

4、射不断地给予地球光和热,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故正确,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导致水汽蒸发,产生水循环,所以太阳辐射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故正确,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故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再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所以太阳辐射是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故正确,本题选D。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此次地震和海啸,分别发生在图中A. I、II层B. 、IV层C. V、VI层D. II、层5.

5、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 地震波波速变化B. 井下观测到的情况C. 火山喷发物变化D. 地面观测到的情况【答案】4. B 5. A【解析】【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可知,I为地核,II地幔, 为地壳,IV为水圈,V为生物圈,VI为大气圈,地震发生在地壳,海啸发生在海洋,位于水圈,故B正确,ACD错。【5题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故A正确,BCD错。2017年9月6日19点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悉,这是12年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此次爆

6、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A. 光球层B. 日冕层C. 色球层D. 平流层7. 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A. 威胁宇航器的安全B. 产生“磁暴”现象C. 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 诱发火山、地震【答案】6. C 7. D【解析】【6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此次太阳活动表现为耀斑大爆发,耀斑分布在色球层,故C正确,ABD错。【7题详解】太阳活动威胁宇航器的安全,故A正确,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B正确,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乱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C正确,火山、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和太阳活动关系不大,故D错,符

7、合题意,本题选D。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地转偏向力实验:在装有水的容器中放上了一朵花,使花朵飘浮在水面上,然后拔掉水杯下的木塞进行观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如果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下漏时的现象可能是A. 在赤道以北时,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B. 在赤道以南时,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C. 在赤道上时,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D. 在赤道上时,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9. 下列现象由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是A.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缓和B. 我国河流多数向东流C. 炮弹发射后会偏离原来方向D.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答案】8. B 9. C【解析】【8题详解

8、】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使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所以在赤道以南时,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在赤道以北时,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在赤道上花朵在水面上不偏转,故B正确,ACD错。【9题详解】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缓和是因为风携带沙体在迎风坡受阻,风速减慢,沙体堆积形成的,故A错, 我国河流多数向东流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B错, 炮弹发射后会偏离原来方向是由于运动的炮弹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故C正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是由于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也称为副流。横向环流与纵向主流运动

9、的叠加,使弯道水流呈螺旋流运动状态。弯道横向环流运动,加剧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输移,使得凹岸不断被冲刷、凸岸不断发生淤积,故D错。所以选C。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嫦娥四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A. B. C. D. 11. 下列有关、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飞机在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B. 飞机在层飞行时会看到万里无云C. 层中有时会看到雨、雪现象D. 层中暴露在阳光下不会损伤皮肤【答案】10. C 11. D【解

10、析】【10题详解】本题关键是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和极值点,层是对流层,因越远离地面,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故排除AD,层是平流层,因顶部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大气温度增高,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再增加,故C正确,排除B。【11题详解】因为层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飞机在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故A正确,因为层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云层分布在对流层,所以飞机在层飞行时会看到万里无云,故B正确,雨、雪等现象发生在对流层,故C正确,层中有臭氧层,之上的部分紫外线强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故D错,符合题意,故选D。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

11、自然现象。读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方向的是A. B. C. D. 13. 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陆风是海陆冬夏季受热不均形成的B.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复杂的形式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 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答案】12. D 13. C【解析】【12题详解】市区温度高于郊区,市区气流上升,故错, 白天,沙地温度高于林地,沙地气流上升,故错,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气流上升,故错,夜晚,山顶温度低于山谷,山谷气流上升,故正确,本题选D。【13题详解】海陆风是白天和晚上

12、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故A错,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故B错,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故C正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是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D错。所以选C。近年来,日照绿茶已经成为日照特色产品。今年入冬以来,极端低温天气较多。日照市气象台建议茶农,一是越冬期间做好根际培土,行间铺草覆盖,浇灌越冬水,提高茶树根抗寒能力;二是在低温来临前,采取烟熏(右图)或喷雾等方法避免或减轻冻害程度。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4. 左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 B. C. D. 15. 根际培土、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树根

13、抗寒能力,其原理是A. 减弱B. 减弱C. 增强D. 增强16. 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冻害,是因为烟雾能够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大气逆辐射增强B. 增加水汽含量,太阳辐射增强C. 提高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增强D. 提高大气温度,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14. B 15. B 16. A【解析】【14题详解】由图可知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B正确,ACD错。【15题详解】读图可知根际培土,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树根的抗寒能力,其原理是减弱地面辐射,据上题分析,对应的是,故B正确。【16题详解】由题可知,熏烟防霜,是通过熏烟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14、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能减轻霜冻,故A正确。读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正确的是A.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 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 图中风带是信风带D. 图中风带是西风带18. 下图中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状况是A. B. C. D. 【答案】17. D 18. B【解析】【17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甲位于60N附近,应该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故A错,乙位于30N附近,应该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错,图中风带的主导风向是西南风,是北半球西风带,故D正确,C错。【18题详解】据图可知,常年受乙气

15、压带控制,就是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B图符合,故B正确,A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常年受西风控制,C是地中海气候,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D是亚热带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的影响,都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9.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风力地球重力太阳能温室效应A. B. C. D. 20.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下径流A. B. C. D. 【答案】19. B 20. B【解析】本题组以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

16、涉及水循环的动力、水循环的环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9题详解】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符合题意。凝结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0题详解】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对。没有水汽输送环节,错。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对。图中没有显示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错。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7、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1. 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A.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B.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寒流C.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D.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22. 关于图中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为西风漂流B. 为季风洋流C. 对沿岸增温增湿D. 处形成渔场【答案】21. D 22. D【解析】【21题详解】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故AB错,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大洋东岸为寒流,故C错,D正确。【22题

18、详解】据图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为日本暖流, 为北太平洋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的作用,处是秘鲁寒流经过,寒流是离岸流,产生上升补偿流,使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故D正确,ABC错。不同的地质景观反映了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读下列地质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依次是A. 流水侵蚀 风力堆积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B.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C.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D. 风力堆积 流水堆积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24. 关于上述景观说法合理的是A. 雅丹地貌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B. 人类活动是黄土高原沟壑景

19、观形成的重要原因C.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坡度上部缓下部陡D. 泰山是岩层受到强烈挤压,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答案】23. C 24. B【解析】【23题详解】据图可知第一图是雅丹地貌,是属于风力侵蚀地貌,第二图是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第三图是火山喷发,是属于岩浆活动,第四图是泰山,是典型的断块山,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形成的,属于地壳运动,故C正确,ABD错。【24题详解】 雅丹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较为常见,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沙漠广布,故A错。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工矿建设不当,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所以除了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也是黄土高原沟壑景观

20、形成的重要原因,故B正确。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坡度上部陡下部缓,故C错。泰山是岩层做垂直运动,岩层断裂后相对抬升,形成的断块山,故D错。所以选B。 读影响我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A. 沙暴B. 大风C. 暴雨D. 强烈降温26. 下列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寒潮是由气旋活动引起的B. 冬季农作物受寒潮危害最大C. 寒潮可减轻来年的春旱和病虫害D. 寒潮主要影响东南沿海等小范围地区【答案】25. B 26. C【解析】【25题详解】台风是夏秋季节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天气特点是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是快行冷锋天气,过境时降温迅速

21、、伴随着大风、雨雪天气,故两种灾害性天气的共同点是大风,故B正确,沙暴和强烈降温是冷锋天气特点,暴雨是台风天气特点,故ACD错。【26题详解】寒潮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是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我国,造成的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雨雪天气,故A错。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对农作物影响大,尤其是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大,故B错。寒潮会带来大量降雪,可减轻来年的春旱,急剧降温会冻死害虫,减少病虫害,故C正确,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大,故D错。所以选C。读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人口老龄化B. 婚姻家庭

22、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28. 近几年,该地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对农村的影响是A.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B.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C. 土地资源被浪费D. 乡镇企业得到发展【答案】27. D 28. C【解析】【27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20-29岁,对于这部分人口的迁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所以经济是主要因素,故D正确。【28题详解】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荒芜、浪费,不能使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不能协调城乡发展,迁出的多是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老龄化程度高,故C正确,ABD错。山东

23、省面积约为15.8万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相较于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了101.16万人,但常住人口总数只增长了59.19万人,到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10005.8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关于山东省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 成为人口净迁出省份B. 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C. 还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D. 人口密度超过700人/km30. 下列提高山东省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 增加矿产资源消耗B. 提高科技发展水平C. 降低物质消费水平D. 减少精神文化消费【答案】29. A 30. B【解析】【29题详解】读

24、材料可知,山东省的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相对于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了101.16万人,但常住人口总数增加了59.19万人,说明机械增长率为负,因此有大量人口迁出,故A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老龄化问题严重,所以人口问题不是增长过快问题,是老龄化问题,故BC错,人口密度超过600人/km,故D错。【30题详解】增加矿产资源消耗会减少环境人口容量,故A错,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故B正确,发展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减低物质消费水平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不可取,故CD错。所以选B。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

25、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下面是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和地球自转示意图,表格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周期。(1)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性、_性、_性。(2)据材料说明地球温度适宜的原因。(3)右图中甲、乙、丙三地线速度最大的是_,此日最先见到日出的是_,此时甲的地方时是_。【答案】(1)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2)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均匀地吸收太阳辐射(3)乙 丙 8时【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为背景,涉及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线速度、地方时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八大行星绕日

26、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都近似圆,所以具有近圆形,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所以具有同向性。(2)因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均匀地吸收太阳辐射,所以温度适宜。(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乙位于赤道上,线速度最大,因为丙位于最东端,所以丙最先看到日出,乙是6点,甲比乙多30,而且甲在东边,所以甲的地方时是8点。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年12月25日8时的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图中冷锋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东移。(1)此时处天气状况是_。画出图中处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

27、(2)两地相比,_地风力较强,判断依据是_。(3)未来24小时内甲地将经历_(天气系统)过境,过境时可能天气状况是_。【答案】 (1). 晴朗干燥 (2). 认真画图 (3). (4). 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5). 冷锋 大风、降温,伴随雨雪或沙尘天气【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为背景,涉及天气系统的判读、风力大小、和冷锋天气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此时处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是晴朗。图中处中心气压高,又位于北半球,水平方向上大气做顺时针辐散运动,垂直方向的气流做下沉运动。(2)地等压线密集,单位距

28、离内气压变化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3)据图和材料可知,冷锋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东移,根据图示的比例尺,24小时内冷锋移到甲地,甲地在受冷锋影响下出现阴天、雨雪、降温、沙尘等天气现象。33.读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来源 (两条即可),目前人类干预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写图中字母)。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再生的水循环类型是 。 (2)关于处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A河床展宽,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型B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C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断面呈“V”型 D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E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F河流在

29、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简述图中处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大气降水 地下水 湖泊水 高山冰雪融水(任答两条) d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2)CE(3)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河流补给类型、水循环、河流地貌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该流域属于外流区,图中河流发源于山区,最终注入海洋,因此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 地下水 湖泊水 高山冰雪融水,人类对水循环干预最明显的就是地表径流,图中d是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通过

30、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可以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再生。(2)根据图示可知处地貌位于河流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加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所以选CE。(3)图中处地貌是三角洲,当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和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3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2018年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下表为2018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人口资料。(1)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 个,非洲有 个

31、。(2)造成俄罗斯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是( )国土面积广大 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地形崎岖,冻土广布 矿产、能源资源贫乏A B C D(3)据材料说出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答案】(1)7 2(2)A(3)问题: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外来人口。【解析】分析】本题以图表、材料为背景,涉及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问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其中亚洲有7个,非洲有2个。(2)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大,其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且受地形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所以A正确,地形以平原为主,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且不是人口密度小的原因。(3)据材料可知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不足。因此需要鼓励生育和接纳外来人口,缓解人口问题。-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