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处地貌名称及其形成的原因是()A冲积扇,河流搬运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侵蚀平原,海浪侵蚀作用解析:甲地为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河水夹带的泥沙在河口位置沉积形成的。答案:C2近年来,甲处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C黄土高原综合整治 D该区植树造林解析:入海泥沙的多少决定了河口三角洲的增长速度。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综合整治,是近年来黄河泥沙下泄减少的主要原因。答案:C读图,回答34题。3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左图中()A乙为
2、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为凸岸,堆积成河漫滩,丙为凹岸,受河流的侵蚀作用。答案:A4左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右图)、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丙a侵蚀开采砂金矿B丙c沉积兴建仓库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解析: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接受沉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可以种植农作物。答案:C5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兴旺、成
3、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伴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图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图文
4、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1)材料一中指出掘穴的原则之一是“冬可避风寒”,即避开冬季风的风向。(2)图中弯道水速示意图中水流速度的差异,表明了凹岸较凸岸容易遭受侵蚀,凸岸一侧泥沙容易堆积。古代生产力低下,河流还具有防御功能。(3)伦敦、上海等城市的形成与河流的航运功能有关,河流的凹岸因岸陡、水浑利于船舶进出港口和停泊。答案:(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和高地。原因: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凸岸为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