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243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重点: 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难点: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学过程活动一目标1、 研读课文的第三段,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2、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活动过程教师提问:表现庄公“鄙”的句子?“公问其故”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2、”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后为何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阶段性小结: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研读、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记录、整理本组同学的发言。小组长发言。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学生自由谈一谈:你认为曹刿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积极发言。检查巩固1、翻译句子: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夫大国,难

3、测也,惧有伏焉。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用自己的话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检查。点评。活动二目标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重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活动过程一、 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3、语言简练生动。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二、教师指导:本文在内容上的详略安排及其这样安排的用意。学生小组交流: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课文在内容上的详略安排;本文的语言特点;本文的人物形象的总结。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发言。检查巩固一、重点句式及词语:1、判断句式:忠之属也。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2、古今异义的实词:间:参与隔开,不连接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狱:案件监狱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教师总结。二、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交换批改。反馈完成情况及结果。课堂小结下节课课前准备1、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2、预习下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