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85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孱头(cn) 靛青(din) 跂望(q) 驽马十驾(n)B. 檄文(x ) 瘪三(bi) 骐骥(j) 锲而不舍(qi)C. 蹩脚(bi) 舟楫(j) 脑髓(su) 木直中绳(zhng)D. 槁暴(p) 创痕(chung) 撂下(lio) 量体裁衣(ling)【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跂望”的“跂”应读q。C.“脑髓”的“髓”应读su。D.“创痕”的“创”应读chung。故选B。2. 下列词

2、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檄文 纯粹 憔淬 癫来倒去B. 嘻笑 卑劣 胆怯 枯燥无味C. 靶子 滥用 辨别 萝卜白菜D. 抽屉 裹脚 摩登 祸国泱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汉字字形的能力。A.“憔淬”的“淬”应写作“悴”,“癫来倒去”应写作“颠”。B.“嘻笑”的“嘻”应写作“嬉”。D.“祸国泱民”的“泱”应写作“殃”。故选C。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政务大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原本冗杂的手续变得简单清晰。B. 今天的讲座让人印象深刻,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一直萦绕于我的耳际。C. 运动会即将开幕,校护旗队作为第一个方阵首当其冲迎接全校

3、师生的检阅。D. 重庆是一个魔幻之都,穿梭的轻轨与山城的地貌风光相得益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冗杂”形容(事情)繁杂,缺乏统一协调。原句的意思是,本来办事手续非常麻烦,词语使用正确。B.“萦绕”指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语境指声音在“我”耳边盘旋,词语使用正确。C.“首当其冲”指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地位,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原句意思是校护旗队处于领头的位置,应用“一马当先”。D.“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意思是轻轨和风光一起配合,使重庆风景更加

4、优美,词语使用正确。故选C。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B.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服务水平。C.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D. 如何培养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从而引导这些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表意不明,无法判断“身患重病

5、”的是“工人”还是“工人的女儿”,有歧义。可改为“讲述了一个工人身患重病的女儿”。B.搭配不当,“整治各种顽疾和陋习”可以,但“引导各种顽疾和陋习”无法搭配,不合逻辑,删除“和引导”。C.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是“中国人民”,句中没有谓语,语义还没有表达完整,下一句就另起话头,出现第二个主语“中国的革命”。可以把逗号前的内容改为“自从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故选D。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雅要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南下广东去学习和生活,你去送行。在汽车快要开动的时候,小雅因不舍而伤心不已,迟迟不肯上车,你安慰她说:A. “小雅,别伤心,咱俩是永远的朋友,只要心意相

6、通,天涯若比邻嘛。”B. “小雅,长风破浪会有时,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呀!”C. “小雅,轮台东门送君去,此行多保重啊!”D. “小雅,挥手自兹去,以后难得一见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语段中的关键词是“不舍”“安慰”,所以语段给出的是朋友离别时安慰的情境。A“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若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得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表现出体贴并安慰朋友之意。B“长风破浪会有时”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是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C“轮台东门送君去”的意思是: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去,用平淡质朴

7、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不舍之情,无安慰之意。D“挥手自兹去”的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这样安慰则会使小雅更加伤心。故选A。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贵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B.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足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C. 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D. 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贵校”,尊称对方的学校,不能用于自方。“高就”旧指离开原职位就

8、任更高的职位 ,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是一种尊称。此处用于自己学校,显得不谦虚;B.“扫除而迎”一般用于自己迎接客人的用语,不能用于别人;C.“姑妄言之”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道理,一般用于自己发表见解时的客气用语,不能用于别人。故选D。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

9、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

10、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故的理解

11、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语”近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

12、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13、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勰引用典故是为了说明义理,论证今义,此观点依然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所认可。B. 要深入理解典故,不仅要看生成的意义和传承中被运用的意义,还要看当下的意义。C. 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D. 学习、使用典故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接受,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列举故事类典故“刮骨”的例子,论证了典故的生成有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B. 文章用平“语”近人运用典故的范例,论证了典故的理解和阐释是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C. 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

14、解方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D. 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典故的生成凝练过程中,语言类典故相比故事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B.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文章充分践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的思想。C. 随着汉语的发展,不少典故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特殊意义。D. 典故的最初形成,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会在反复陈述中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答案】7. C 8. D 9. B【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

15、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错。从文中“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分析可知,“这个意义”指的就是“最初意义”。故“最初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错。依据原文,胡适曾经明确提倡“不用典”,只是称述了一段历史,引出“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这个话题。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语言类典

16、故相比故事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错。依据原文“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分析可知,应该是“故事类典故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C“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特殊意义”错。依据原文“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可知,原文无此意,此项属于无中生有。D“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错。依据原文“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分析可知,生成初期,思想倾向性往往是多种、不明确的。故选B。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7、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18、,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B.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

19、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C.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法则/D.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C. 金:金属制品,文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D.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段,首先提出全文

20、的观点,接着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C. 第三段,分三个层次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积累、坚持、专一。D. 第四段,通过君子与小人、古人与今人学习的对比,强调了学习要戒骄戒躁。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10. D 11. A 12. D 13.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跑得快,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硬的筋骨,却能向上吃

21、黄土,向下饮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入乎耳”与“着乎心”是对称结构,应独立成句,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A;“布乎四体”与“形乎动静”也是对称结构,“动静”是一个词,之间不应断开,排除C;“端而言”与“蝡而动”是对称结构,分别在其后断开,“一”是“全都”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需要在其前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通过君子与小人、古人与今人学习的对比,

22、强调了学习要戒骄戒躁”错误。结合“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等分析,通过君子与小人、古人与今人学习的对比,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假”,凭借,利用;“舆”,车厢,这里指车;“利足”,脚走得快;“致”,到达;“水”,游泳(名词作动词);“绝”,横渡。(2)“利”,锋利;“强”,强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用”,因为;“一”,专一(数词作形容词)。参考

23、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 𫐓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

24、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

25、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四、情景默写(10

26、分)14.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4)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无关的句子“_”。(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洒酒祭月,以“_”抒壮志难酬的消极之感。(6)荀子提出“性本恶”,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等是后天改造获得的,劝学中,他说若想成为“_”的君子,就需要不断广泛学习

27、。(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永遇乐中,辛弃疾回顾元嘉年间北伐,宋文帝因准备不足,落得“_”的结局。【答案】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 一尊还酹江月 . 知明而行无过矣 .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萧、羁、尊、酹、知、仓皇。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28、。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B. 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C. 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D.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16. 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答案】15. B 16. 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

29、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错误,颔联是说“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所以应该是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景物描写,概括诗句情感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色,然后分析这些景色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

30、泉水潺潺,流入砚池。“竹影”“泉声”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借以表现诗人对弟侄勤奋刻苦的赞美之情。六、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截击孙犁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

31、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

32、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

33、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为什么?”“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

34、我也顾不得怕了。”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惶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

35、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我喊:“红棉袄不行啊!”“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节选自吴召儿)1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吴召儿姑父这样一个支持革

36、命的群众形象。B. 文中描写夜里狂风暴雨,凸显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塑造主人公吴召儿的形象做铺垫。C.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借代、比喻、象征的手法,写出女孩为革命事业的火红纯洁的心。D. “我”不仅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中的角色,参与事件的过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18. 在作者笔下,吴召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9. 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答案】17. C 18. (1)头脑机智行动敏捷。了解敌情,知道改走山梁;截击时反穿红棉袄,不惹眼,体现机智。行动敏捷,像一只逃散的小白羊,在乱石尖跳跃前进。(2)热

37、情乐观有责任感。面对危险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总是有说有笑,冲在前面,洋溢着热情,体现责任感。(3)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她带领战士们躲避敌人扫荡,带头冲锋陷阵,截击敌人,丝毫没有女性的柔弱。 19. (1)情节上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写得多,战争场面写得少。(或者答:日常生活与革命生活的融合。如做午饭、羊圈、赶羊,这些乡村的日常生活,与截击敌人融合在一起,淡化战争的险恶。)(2)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活泼热情、乐观勇敢的性格特点。通过吴召儿与她姑父及战士有说有笑的对话描写,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敌人来犯,她只身前往截击,展现了女英雄的大无畏精神。(3)语言注重简洁优美的诗意化表达。如明明是狂风暴雨,却说像

38、钻进了水帘洞;又如坐在平石上,“如活在天空里”。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如开头对吴召儿姑家庄园的描写。【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运用借代、比喻、象征的手法”错误,画线句子把“翻在里面的红棉袄”比作“一朵朵的火花”,运用比喻修辞。没有使用借代与象征的手法。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全文来看,吴召儿是一个农村抗日女青年,她说“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为了掩护战士们转移她主动去截击敌人,可见她有责任心,勇敢无畏,丝毫也

39、没有女性的柔弱。截击敌人时发现红棉袄容易暴露目标,就“把棉袄翻过来”,伪装起来,可见她聪明机智。和“我”一起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在截击敌人时她“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可见她行动敏捷。她知道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为了保险改“走山梁”,可见她了解敌情。虽然是在反扫荡的情况下,而且生活在高高的黑石山上,自然环境恶劣,吴召儿总是和大家有说有笑,表现出她开朗热情的一面。【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及语言特色的能力。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先写了吴召儿给“我们”准备拐杖;然后写了“我们正要做下午饭”时姑父来报信,提到姑父在羊圈时看到

40、吴召儿情节;接着写“我”和吴召儿放哨时谈论山里的暴雨;再写发现敌人时姑父赶着羊逃,吴召儿去截击敌人全文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以乡村日常生活为主体,这就淡化了小说中的战争的气氛。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主人公吴召儿是一个农村女青年,故事发生在鬼子大扫荡时期,吴召儿当时生活在“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山中,带领一群战士反扫荡,虽然时时面临危险,自然环境恶劣,但她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战士们都有说有笑,活泼热情;而且她面对敌人丝毫不畏惧,说“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敌人进攻时,她让战士们转移,自己挺身而出截击敌人,可见这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女英雄形象。从语言特点来看,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

41、是孙犁创作的一个特点。他的小说语言简洁、优美,富于诗情画意,本文也是如此,如“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等,把恶劣的自然环境描写得充满诗意。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来看,小说开头对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进行了描写,这里本来是一个“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地方,但在作者笔下,“泉水,冒着水花”“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一块块小小的农田里“庄稼长得那样青,那样坚实”,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七、语言文字应用题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 。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

42、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食类纪录片向来最受欢迎。如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仅带观者吃遍全国各地, ,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美食养胃, 。2017 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该片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将精美与精彩浓缩在5分钟的短片中,推出之初便引爆相关话题,“国宝热”持续至今。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到每个人的身边,记录典型人物,宣传地方风物,传承文化记忆,聚焦特别主题

43、,定格了多彩中国的一个个精彩瞬间,用镜头把各地的亮色呈现给相对固定在一地的受众。以小角度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答案】(1)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而且更能引发乡愁(乡情、乡思)国宝养眼 (2)示例:微纪录片:小视角呈现多彩中国;为时代画像的微纪录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通读第一段可知,本段的陈述主体是“微纪录片”,此句出现在文段的开头,起引起下文的作用。再结合“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

44、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可知,微纪录片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所以可填: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第二空,依据前文“不仅”可知,这里要用“而且”或“还”与之搭配,再结合“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这里可填:而且更能引发乡愁。第三空,美食好吃,国宝好看,所以依据前文“美食养胃”,这里可填:国宝养眼。【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本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微纪录片,然后说到微纪录片具有小视角、短时长的特点,并且起到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记录多彩中国一个个精彩瞬间和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的作用。拟写标题时首先要体

45、现文段的陈述对象,比如本文的陈述对象是“微纪录片”,然后再体现其特点和作用,如微纪录片可以为时代画像。因此标题可以为:“为时代画像的微纪录片”,或者是“小视角呈现多彩中国”。八、作文(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最近,有网友晒出了20172018赛季全国排球超级联赛全明星赛彩排的一个小花絮:当天,排球运动员惠若琪是嘉宾主持,当流程到了播放国歌的环节时,音乐一响,她就马上站起身来,脱下帽子,站得笔直,望着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国歌播放完毕,惠若琪才戴回帽子,继续进行彩排。看到这一幕,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就是深藏在心中、见诸行动的热爱,是“明明白白的一颗爱国心”。爱国主义是每个人最朴素

46、的情怀。你对爱国主义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1)这是一道任务型材料作文题。审读材料,概括出核心事件,即惠若琪在彩排间隙自觉向国旗行注目礼,这是内在的爱国心外化为具体行动的一种自然表现。无论是惠若琪的表现,还是网友的评论,都表明“爱国主义”不应仅仅停留于口头,更要体现于具体行动。只有表里如一的“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2)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谈谈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写新时代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也可以写将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还可以写“爱国主义”并不是一定要干出轰轰烈烈的千秋伟业,还体现于日常一言一行的细微之处;同样可以写“爱国主义”厚植于每个人的内心,爱国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怀,也是应尽的责任。【立意】1.真正的爱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新时代呼唤我们高扬爱国主义大旗。3.爱国体现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4.爱国主义是新时代青年最朴素的情怀。5.爱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