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4重庆高考)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2)题干中还有“特点”“特征”等字样。(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某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从“地”的角度在全文中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在空旷少人的街上”“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等语句,这里面涵盖了小城生活的特点。从“人”的角度邮差先生与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
2、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等,这可以看出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也是小城生活的特点。从“事”的角度邮差先生的工作状态、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及其恬淡的心境等,可以感知小城生活的特点。平静学生家长一位老太太友善平静恬淡、节奏缓慢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1)题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等字样;(2)题干中有“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
3、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赏析某某段。(3)某某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描写技巧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峡谷险峻气势,这是手法。白描与细描相结合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写景角度(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为内心感受。(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
4、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视,可见,写景顺序是由到;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及。壁顶视觉听觉感觉高低远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题干中有“写 景 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 景 意义”等 字样。(2011江苏高考)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3)请分析小说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暗示社会本质特征。位置作用在开头引出下文内容;渲染气氛,营造氛围,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在结尾呼应上文内容,使结构严谨;揭示主题或深化主旨。在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在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在人物的描写中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环境方面 本处环境描写交代了的环境,昭示了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人物方面 这一段景物描写十分美好,衬托出了萧胜的愉快心情情节方面前面提到父亲带回半袋土豆,本处景物描写提到“马铃薯”,从结构上看,;同时下文写到萧胜“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可以说本处环境描写又为做了铺垫父母工作生活长途跋呼应了上文下文萧胜的自由涉后来到父母生活工作的地方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