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模块 经济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知识框架 主题线索 知识重点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1)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2)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门类齐全、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
2、萌芽产生,但发展十分缓慢。(3)商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兴起和繁荣。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时期商帮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4)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它与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 进步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展示 最新考纲课程标准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3、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将树木砍倒焚烧,用石犁翻土 播种。(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 农具,但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生产工具。(3)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 和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青铜 铁农具 曲辕犁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
4、进的 。(2)汉朝: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时期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 ,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 ;宋朝时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垄作法 铁犁牛耕 都江堰 筒车 5.生产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工具简陋。(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铁
5、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确立。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影响: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具有脆弱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 自给自足 重点识记二、古代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1)特点 经营方式:由 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质量:凭借国家权力,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2)概况 冶金业 时期成就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已有 .秦汉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 发明水力鼓风冶铁
6、工具南北朝发明 .政府 铁器 杜诗 灌钢法 制瓷业 时期成就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唐朝 丝织业 时期成就西汉政府在长安设有东西织室,有工匠数千人唐朝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代织锦吸收 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立 ,产品超过前代花鸟画 织造局 2.民间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 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中叶以后甚至超过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7、”。3.手工业的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交纳赋税 官营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 要点一 小农经济 史料 西周时,“耒耜为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中华文明史【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答】(1)明问题,找条件:本题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一个是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原因”回答的依据既有材料又有所学知识
8、。(2)提信息,找关键:中时间为“西周”,当时主要农具是耒耜,一人最多能耕种十亩地。中时间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水利灌溉之后,关中成“沃野”。中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表明当时使用“牛犁”之后,一家五口可种百亩地,粮食产量也大为增加。综上所述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其原因与水利兴修、农具改进及社会改革密切相关。(3)联所学,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提示】现象:反映了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运动,封建
9、生产方式(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深化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1)政治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基础。(2)经济上: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3)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稳定和延续。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要点二 史料 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
10、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宋代史书记载:亳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代代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像这样的记载,在史书上可谓数不胜数。我国历史上一些手工业技术失传的原因,其一是工匠还没有来得及传授技术便因身体等变故而使技术中断,其二是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高超的技术对未成年女子是保密的,主要害怕一旦女子外嫁后技术会外传,从而对本家庭造成一定的竞争,当然还有的工匠家庭因没有符合传授家传技术的男性人选而导致技术 失传。【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发明者专利权保护的主要特点并
11、简析其原因。【解答】(1)明问题,找条件:问题特点及原因。特点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分析原因时要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分析全面。(2)提信息,找关键:说明技术在家庭内部传承,具有保守性与独占性的特点。说明手工技术具有易失传的特点。说明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明显受到宗法观念的影响。说明严格的传承制度旨在维护家族利益。手工技艺家庭内部传承、传男不传女是受到宗法观念,维护家族利益等原因的影响,这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具有保守、封闭性的特点有关。(3)联所学,找关联: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其明显受到了小农经济下家庭本位观念的影响,技艺传承具有封闭性。【提示】特点:家庭内部传承技术工艺,
12、具有保守性、独占性;传男不传女;易失传。原因:落后的宗法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维护家族稳定及经济利益。【深化拓展】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 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 巨大。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高考教材连线 深化教材 对接高考 教材经典【命题素材】(选自岳麓版)随着生产工具和耕
13、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考情分析】角度一 小农经济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小农经济出现的背景是近几年高考题考查的重点。【典例】(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14、)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一个农夫耕种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农业收益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角度二 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耕织结合、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典例】(2015年广东文综,14)史载:明
15、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解析:A 材料的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材料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B项错误;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C项错误;农家织布属于
16、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6昆明月考)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由粗放向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解析:A 图片反映了从骨、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铁制农具锋利、坚固、灵活、耐用、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由粗放向精耕细作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之后,中国农具以铁器为主,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器的广泛使用从图片中
17、不能读出,故D项错误。2.(2016石家庄调研)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解析:C 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唐朝前期较东汉后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有所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增长迅速,说明南方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项错误;B项材料数据反映不出;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增长,故D项错误。3.耕织图
18、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解析:D 题干反映的是南宋至清代农业生产中的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下的男耕女织生产现象,说明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故D项正确;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是在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完成,且题干图片信息无从反映,故B项错误;“租佃关系”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4.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
19、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解析:A 从材料“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可以看出在这种经营形态下生产的手工业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使用而不是投放市场,结合所学可知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5.(2016大连测试)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
20、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解析:A 从题干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6.(2016江西摸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
21、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22、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交了粮,自由王”这一说法,简要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经济决定政治,中国农村长期实行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观点”只要能用相
23、关史实论证即可;第(2)问前一小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可知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后一小问由“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可归纳出“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答案:(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观点一: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观点二: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2)演进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点击进入考点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