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台一中高三历史月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刘泽华先生所言:“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 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2.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
2、明显B. 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 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3.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4.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3、()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5.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 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 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 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6.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
4、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谑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 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 学习西方层次过浅7.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8.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
5、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 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 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9.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 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 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 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 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10. 如表是根据徐中约中国近
6、代史整理的近代翻译外国著作情况,此表说明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年代总译著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英美曰本1850-1899567种40%30%10%8%3.5%85%15%1902-1904573种10.5%21%24%25.5%11.3%16.8%62.2%A. 领域更广泛,开始涉足社会科学B. 目标更明确,视角瞄向制度层面C. 效果更显著,掀起变法运动实践D. 方法更科学内容兼顾各个领域11.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
7、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 长征的胜利结束C.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 遵义会议的召开12. 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A. 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 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C. 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 阻断了中国
8、同世界的交流13.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段材料()A. 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B. 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C. 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D. 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1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
9、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A. 农业合作社 B. 人民公社制度 C. 农村乡镇企业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 中国
10、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16. 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当时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为()A. 洋务运动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B. 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泛滥C. 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D. 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
11、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材料二 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 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 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 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
12、。20 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1) 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8分)(2)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类型家庭的优缺点。(6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下表所示。(12分)时期 口号 1840s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0s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
13、洋;变法自强 1900s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s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孔家店 1920s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 1930s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940s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根据整个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情况(1921年1949年)会议时间地点介绍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
14、系。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1923年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四大1925年1 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五大1927年4 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八七会议1927年8月汉口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六大1928年6 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
15、领导岗位。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七大毛泽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延安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提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全会主义的任务。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等字眼字眼意在强调君主专制是合理的,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即选A是符
16、合题意的,故A正确。 秦朝皇帝制度对西周政治观念是继承和发展而非彻底舍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 秦朝还没有“君权神授”的思想,“君权神授”是汉朝董仲舒的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秦朝中央的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本题据此秦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2.【答案】A【解析】A宋词和元曲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突出表现了市民的消费需求,体现了文学世俗化的倾向。 B宋词元曲的发展并不是由于政府不限制创作所导致的。 C宋代词人
17、也有关注家国情怀的内容,比如豪放词风的词。 D材料体现不出唐诗的特点。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文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词元曲的艺术特征和繁荣的原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代文学发展的过程特征,其次要搞清楚,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3.【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说明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沦为雇佣工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B项正确。 中国古代农业是以小农经营为主,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故C项错误。 D项与
18、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B【解析】A.明代皇权不断强化,故不选A。B.从题干可以看出,明朝一方面提高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身份,另一方面用司礼监来制约内阁,这样使内阁、司礼监共同理政,互相制约,从而保证皇权独尊,故B正确。C.内阁大学士品级提升只是题干部分意思,故不选C。D.题干没有体现出宦
19、官势力恶性膨胀,且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形势并没有失控,故不选D。故选B。5.【答案】D【解析】A项错。因为材料中“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体现了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我国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 B项错。因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这时处于弱势地位,与西方国家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并不仅仅是中国; C项错。因为鸦片战争前东西方关系也是不平等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在朝贡体系下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而鸦片战争后西方借助条约体系破坏中国主权,侵犯中国的权益,这反映了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
20、体制。 故选:D。本题只在考查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外交的变化。本题的考查需要学生掌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正确的判断。6.【答案】C【解析】C.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教育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注定不可能成功,故C正确。A.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A。BD.两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D。故选C。7.【答案】C【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君主仍然实行专制,这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同。B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规律一会,可以制约皇帝的权利,但君主专制本质没有改变。C从材料可以看出,君主仍然有专制独裁的权力,但形式上走向了议会民主,体现了当时的改革,带有浓厚的
21、专制色彩。D材料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选:C。本题主要考察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要求学生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来分析材料。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义和团运动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抵制革命,展开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运动,并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这些情况,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姿态,应付立宪运动,并趁此加强皇权,以便镇压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挽救清朝统治的灭亡。8.【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
22、不知国会为何物,甚至连精英、乡绅也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国民党获胜并非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B项正确。 材料显示传统已经有所改变,故排除A。 此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被废除,故排除C。 选举不能体现民主化的发展情况,故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现状,关键信息是“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影响的局限性,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9.【答案】B【解析】A项属于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主张; 从材料中“刊登介绍
23、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介绍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说明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与自由思想、马克思主义,故排除CD项。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材料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初”,结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目标更明确,视角瞄向制度层面,故B项正确 A项“开始”错误,应排除 C项“掀起变
24、法运动实践”错误,应排除 D项表格中无法得出,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解题时注意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评论的是遵义会议,故D项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时,毛泽东还未取得领导权,故AC项错误。 长征的胜利结束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共产主义革命
25、运动的领导和方向,故B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需要掌握遵义会议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遵义会议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解析】A材料主要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危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B在反对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民族意识不断的觉醒,民主不断发展,有一些现代化因素在发展中C甲午战争,结束了洋务运动,日本
26、30年代的侵华战争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同世界的交流,不是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日本侵华的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13.【答案】B【解析】A百团大战不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B从材料可以看出,百团大战是在蒋介石有投降危机的情况之下爆发的,说明中共发动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
27、中有巨大的作用。 C材料体现不出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D共产党领导的居民是在敌后进行抗战,而不是正面战场。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百城大战爆发的背景,其次,要搞清楚百团大战产生的巨大影响。还要搞清楚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的关系特征。1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中国”可知,当时的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依据题干描述的情况可知,当时的人们已经出现了抵制该体制的做法,当时的人民对于要不要冲破该体制面临选择,出现迷茫。因此“集体经济”是指人民公社制度,故B项正确。 农业合作社存在的时间是1953-195
28、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CD两项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人民公社体制。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们已经出现了抵制人民公社体制的做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和对人民公社体制相关知识的掌握。知识补充: 人民公社体制的特点:1、一“大”二“公”规模大,在全国农村盛行,把农民的一切全部收归公社所有。 2、把农、工、商、学、兵结合在一起,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3、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15.【答案】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故A项错误。
29、 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应排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D项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的历程。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对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的历程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C【解析】A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1979年,而洋务运动
30、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是在19世纪。 B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已经结束。 C改革开放以后,重新确立了双百方针,所以会出现历史研究学术讨论的激烈。 D科教兴国战略是90年代提出的。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7.【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信息“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可知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可知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说明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
31、分工合理互助合作;“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说明家庭和睦。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家庭小型化后”可知家庭规模小型化,“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说明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说明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32、。”说明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 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回答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 (3)联系所学可知大家庭的优点是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伦理关系,而缺点是家长制、男女不平等、家庭成员间依赖性强、经济不独立。 故答案为: (1)特点: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分工合理互助合作;家庭和睦。 (2)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 原
33、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3)大家庭(或宋代家庭):优点: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伦理关系;缺点:家长制、男女不平等、家庭成员间依赖性强、经济不独立。 小家庭(或民国家庭):优点:男女平等、淡化等级观念、家庭成员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经济独立;缺点:易导致个人主义,抗风险能力低。(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和民国的家庭变化。考查宋代家庭的特点、民国时期家庭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比较宋代和民国两种家庭的优缺点。涉及的知识有宗法制、宋代商品经济的
34、发展、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本题以家庭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宗法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等知识。在复习中中应注意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18.【答案】示例一: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
35、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说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示例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的更替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上升,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在农村开辟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
36、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伴随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双方作出调整,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也反映出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与理解,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的分析阐释具体观点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论文试题,材料中列举的口号所涉及的历史史实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变法自强”“戊戌变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
37、的“三民主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日战争”等等,涵盖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大的方面,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如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可以归纳为“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抗日战争”可以归纳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可以归纳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从“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的三民主
38、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可以归纳为“面对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中国共产党等各个阶层进行抗争”等等论题;在阐述的过程中,一定要史论结合,要言之有物,不是大量的列举史实,更不是空洞的理论。19.【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论述: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修改了奋斗目标,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根据形势发展,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表明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八七会议和六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并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
39、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好党内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战争中提出全民族抗战路线并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结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示例二:论题:中共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民主革命历程的曲折。论述: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前两次大会都在此举行,确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三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国民革命失败,八七会议确立中国革命重心转
40、向农村,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对以后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结束后,延安成为革命新局面的中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论:民主革命时期历次党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都与时局相关,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示例三:论题: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论述:中共一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但由于力量悬殊,工人运动民失败告终,使中共在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由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
41、,中共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从而找到了一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说明中共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结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说明中共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材料反映的是
42、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共逐渐走向成熟;也可以看出革命的曲折历程;当然还可以看出,中共在领导革命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会议,产生重大影响,具体的事实和论述,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选择论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论述”示例如下: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修改了奋斗目标,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根据形势发展,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表明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八七会议和六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并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好党内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战争中提出全民族抗战路线并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结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它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