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测评(建设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2020年9月27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112.5E,37.9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据此完成13题。1本次环境减灾卫星发射时,太原当地()A物体影子为一天中最短B太阳仍位于南偏东方向C物体影子朝向东北方向 D太阳已位于南偏西方向2在澳大利亚悉尼(150E,34S)留学的小明想观看本次卫星发射直播,他打开电视的时间应为当地()A9月27日13时53分 B9月27日9时23分C9月27日13时23分 D9月27日9时53分3本次卫星发射后,三个月内()A北京物体影长日变化先小后大B地
2、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D太原昼短夜长且昼一直变短1B2.C3.A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卫星发射时为北京时间11时23分,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地方时,太原的经度为112.5E,与120E相差7.5,即时间相差30分钟,因此,此时太原的地方时为10时53分,太阳仍位于南偏东方向。第2题,澳大利亚悉尼位于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两个小时,因此打开电视时应为当地9月27日13时23分。第3题,卫星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发射后的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日后又开始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回归线附近,在这段时间内,北京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地球公转速度一直
3、变快,北京物体影长日变化先小后大。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盐风化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的作用过程。下图示意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该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84 mm。据此完成45题。4下列不属于盐风化形成条件的是()A干湿交替的环境 B含有孔隙的岩石C可溶性盐类物质 D坡度较陡的地势5下列地理事象,可能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B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C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化剥落D云南岩溶地貌的发育4D5.C第4题,由材料可知,盐风化作用是因盐结晶膨胀
4、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盐风化需要盐结晶,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溶于水,在岩石空隙中汇聚,随水分蒸发而排出,因此需要干湿交替的环境,含有孔隙的岩石,可溶性盐类物质。故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第5题,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是岩石出露地表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云南岩溶地貌的发育是石灰岩长期受流水溶蚀的结果,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的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67题。6图示构造地貌是()A背斜谷地 B背斜山脊C向斜谷地 D向斜山脊7A
5、处地下岩层的埋藏深度最大可能是()A340米 B349米 C359米D339米6C7.C第6题,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根据构造等高线的形态、构造线凸向数值大处,可判断是向斜构造。根据地形等高线凸向数值大处,可判断该地地形为谷地,因此C项正确。第7题,图中所在岩层顶部海拔为50米,地表海拔范围是400410米,因此A的埋藏深度应在350360米之间,C项正确。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为摘取的部分记录),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验证实践。据此完成810题。月份前期天气大
6、雾时间之后天气1113日晴14日早14日白天降水11719日晴20日早2022日降水121月2328日晴1月29日2月1日35日降水72630日雨31日早晴好8.该县1月份主要受()A冷高压影响 B锋面气旋影响C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D中纬西风影响9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A云层消散水汽减少 B水汽增加云层消散C水汽减少云层增厚 D云层增厚水汽增加10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A弃耕荒地 B平原公路 C居民社区 D大型水库8A9.B10.D第8题,据题干可知,该县在我国北方地区,所以1月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高压)影响,冬季气温较低;锋面气旋冬季
7、在我国北方有出现,但并不是影响北方冬季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对我国影响小;中纬西风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小。综上分析可知,选A。第9题,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的意思是说天晴了很久,经过长时间阳光的烘晒,空气中的水分变少,就算是到了晚上,气温下降,一般也不会出现大雾,但如果出现了大雾这就说明空气中的水分在增多,一场大雨很可能就要来了;所以第一个“雾”预示当地大气中水汽增加。同样的道理,雨后空气中水分充足,保温作用强,导致夜晚降温较少,之后的时间就不容易出现大雾,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大雾,是因为夜间天气转晴,云层保温作用减弱,气温下降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第二个“雾”预示当地大
8、气云层消散。故选B。第10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型水库对局部地区气候起调节作用,使当地水汽增多,而弃耕荒地、平原公路、居民社区对局部地区水汽影响较小;所以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大型水库。故选D。丰满水库是我国东北大型水库,以发电为主。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缺乏B嫩江自东南流向东北C松花江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松花江航运业不发达12理论上哈尔滨水文站冬季(11月次年3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应非常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原因最可能是()A冰雪融水补给河流 B地下水补给河流C大型水库发电 D河流发生凌汛13下图中分别
9、表示哈尔滨水文站和佳木斯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的是()A丁、甲 B乙、丙 C丙、乙 D丙、甲11D12.C13.C第11题,松花江流域具有水域广阔、水中有机质丰富、水温适宜等条件,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嫩江大致自北向南流;松花江流域属于外流区,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松花江流域封冻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凌汛、洪涝等均影响航运,故航运业不发达。第12题,由图可知,松花江上建有大型水库和水电站,冬季发电向下游大量放水,调节了冬季径流量,使哈尔滨水文站的冬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较大。第13题,根据松花江所处的位置可知,4月和5月松花江有明显的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所以4、5月河流径流量应明显增大
10、,故丁不可能反映两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7、8月受降水影响,形成夏汛,河流径流量最大值应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故甲也不可能反映两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根据图中哈尔滨水文站与佳木斯水文站所处的位置可判断佳木斯水文站位于哈尔滨水文站下游,汇水面积较哈尔滨水文站大,故径流量大于哈尔滨水文站,因此丙表示哈尔滨水文站,乙表示佳木斯水文站。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14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15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
11、自然带 D盛行风14A15.C第14题,结合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可知,同一自然带南坡较北坡高,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推知丙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常绿硬叶林带。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两地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两气候条件下都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在该河流某河漫滩附近及两岸坡地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流动沙丘。研究表明,A地沙丘的物质与附近河漫滩沉积物基本一致,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B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该地年均降水量514 mm主要集中在
12、59月份,旱季风力较强。当地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活能源来自薪柴。A、B两地沙丘分位位置图(1)试推断沙丘A的物质来源,并说明理由。(2)分析B地沙丘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信息可知,A地沙丘的物质与附近河漫滩沉积物基本一致,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因此可推断沙丘A的物质来源于河漫滩,且沙丘在河漫滩的下风向。第(2)题,由图可知,B地沙丘位于河流阶地以上,可推断是该地地壳抬升后,河流深切,原有的河漫滩及沙丘成为阶地及古沙丘;图中阶地及B地上方都有黄土层覆盖,说明是由于地理环境的演变,在阶地和古沙丘表面覆盖黄土成为保护层;由材料中“B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当地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3、”可推断,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导致黄土层遭流水侵蚀,古沙丘出露地表。答案(1)河漫滩。沙丘在河漫滩下风向,沙丘物质与附近河漫滩相似。(2)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原有河漫滩及沙丘成为阶地及古沙丘;环境演变,阶地和古沙丘表面覆盖黄土层成为保护层;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黄土层遭流水侵蚀,古沙丘出露地表。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如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
14、图。图甲图乙(1)指出图乙盛行几内亚季风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2)简述图示地区辐合带多雨的原因。(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图甲东北信风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附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东北信风带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以北分布,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表示北半球夏季。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的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风即几内亚季风。第(2)题,直观读图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
15、呈南北来回摆动。多雨原因从辐合带形成及降水形成条件角度分析: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加之纬度低地面受热强烈,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多对流雨。第(3)题,Q地气候特点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特点,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分析:Q地处大陆西岸,3040纬度间,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Q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Q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答案(1)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2)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