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223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对教育学的思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走近教育学什么是教育学?它是个什么学科?它主要讨论哪些问题?这是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科学的划分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教育学应该是主要讨论社会中人的培养现象的,或者说是讨论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把人培养好的问题。教育是个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这个活动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教育是活动。1、教育学从构成上看应该是个方面:一是总论部分,主要讨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特点,教育的价值,教育的规律,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制度,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方针目的以及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是教学部分,主要讨论教师怎么备课怎

2、么更好的教书的问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原则,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等。三是德育部分,主要讨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德育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等。四是学校管理部分,主要讨论学校如何办学,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等问题。今天的教育学也是由这四个部分构成的。2、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有基本问题,教育学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贯穿整个教育学的体系中。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社会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一个思考教育问题的人所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而不同的回答则反映着人的不同教育观。 有人认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是两个大的教育规律,前者是教育的外部规律,后者是教育的内部规律。这个说法是有待商榷的。这两个关系里面蕴涵着教育的基本规律,但这个关系的本身不能说就是规律。我们把这两个关系看作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整个教育学就是围绕这两条大的主线展开的。教育学的各章各节都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上对教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和阐发。3、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这里说的核心问题就是指我们怎么做能领会和把握教育学的主旨。就象我们抓一个东西,抓哪里才是可以一下子把东西都提起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个人认为,“人的培养”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全部教育学就是在回答这四个字。通过

4、人的培养这四个字,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教育学穿起来。如教育学要讨论人的培养的价值取向问题,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要讨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问题;还要讨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系问题,教育制度怎么保证的问题,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等都是围绕人的培养来阐述的。至于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学校和班级的管理等也都是围绕着人的培养来进行的。人的培养:教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a、为谁培养人b、培养什么样的人c、怎么培养人d、谁来培养人就是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体系。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教育学或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究竟怎么看。(教育学是鲜活的,它不应该是枯燥的记诵之学,人是鲜活的,培养

5、人的活动应该是鲜活的,研究培养人的活动的学问也应该是鲜活的,话语应该是有灵性的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学习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有思考的方法和教育的观念但前提还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学的知识问题)4、如何看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教育学一直是在责难中艰难前行的,一直在批判中发展自己的。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教育学的前辈们,他们很多人有科学研究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实现教育学中国化是我们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1963年刘佛年先生牵头,中国教育学人历三年寒署弄出了中国教育学的第一个草稿。但文革时间中断了。文革后,刘佛年先生署名发表了这个研究成果。这本教育学草稿无论怎样简单毕竟是教育学中国化的第

6、一步。结束了我们只学习日本、美国和苏联教育学的历史。文革后,我们的教育学学人,尤其是老一代教育学人,努力耕耘,建构起了相对完整教育学理论体系。当然,这个体系今天也不会是很完善,可毕竟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前面我说教育学一直是在艰难发展,主要是说教育学一直在责难中发展自己的。加深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有人会批评说教育学脱离实际,没有用;如果教育学深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又会被批评为没有理论,教育学只是教师工作手册,甚至不是科学。教育学发展的出路是分化自己,有的学科应该主要是加深理论研究,有的学科主要加深应用研究。不能一本教育学什么都管说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大家的看法差别可太大了。但从教师的职业,从教

7、书育人的使命来看,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是一个现代专业化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教书不是随意的,应该是理性的,不仅要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也有人说是教育理念,要懂得和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把书教好,也才能体验到当教师的乐趣。因此一个人要从事教书的职业是必须要学习教育学的,这是国家教师任职的资格要求。第二,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教的素质里,我一直认为教育观是本,其余是末。教师的教育观对于教师是第一重要的。一个教师只要有了好的教育观,对教育,对学生有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就一定会找到合理的

8、方法,就会使学生获得好的发展。一些教师之所以教书没有成功,不是他的知识不多,也不是他不喜欢这个职业,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教育观的不当或缺失。 一个校长,一个教师,一个家长,他的全部的教育行为事实上都是他的教育观的表达。他怎样认识教育,理解教育就会怎样表达教育。你可能是盲目的,你也可能是自觉的。总之,人的教育行为都是自己的教育观的表达。 什么是教育观?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教育的系统的看法和观点。说起来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的存在着。来举个例子,一个老师提问小学一年级学生:昨晚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等可爱的小动物都出来在雪地上划了很多幅很美的图画。那么蛇和小青蛙为什么没有出

9、来画画呢? 一个男孩回答: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他们的妈妈给他们买了毛的衣服不冷,就出来了;而蛇和小青蛙他们都没有毛的衣服,太冷就没有出来。老师很生气说:你怎么这么笨,不知道蛇和小青蛙已经冬眠了吗?老师是有知识,但却没有教育观。这样的教师,你把孩子交给他谁能放心?另一个例子:左手和右手的故事。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老师的故事:她教小学4年级的时候,班级转来一个女孩。每次上课提问,女孩都举手,每次提问都答不上。霍老师在课下找这个学生谈话,问这个女孩是怎么回事。女孩回答说自己不会所以答不上。老师说不会是不能举手的,会才能举手啊。女孩说,老师,我不举手同学们该说我学习不好,该看不起我了。霍老师很震动,就

10、对学生说,老师知道了。我们这样你看好不好,你会的时候举右手;不会的时候就举左手,老师好知道什么时候提问你。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左手和右手的师生约定,使这个学生很快在学习上追了上来。左手与右手,看是简单却是一个教育家教育观的表达。(关于师生的地位问题。师生地位问题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或者说至今仍存在问题的问题。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地位,主张教师可以对学生监督管理甚至惩罚。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学生的地位,提出儿童中心论,儿童是太阳,教师应该围着儿童转。今天我们的教育理论界有人提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还有人提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是双主体,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究

11、竟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即在同一个层面上,教师和学生相比较而言,二者的地位怎么看,谁是主要的。这是双主体等说法没有回答清楚的问题。事实上,教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己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学生很重要,但学生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的。教师是代表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在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公民,怎么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恰恰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职责。简单的说,学生缺乏知识和经验,来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己迅速的实现社会化,继承和掌握人类文化的精华,而这一切都是在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实现的。在教育教学过程里,是教师教育学

12、生,而不是学生教育老师。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其中教师的地位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或问题的苗头之一就是教师地位的弱化甚至是师生地位的颠倒。这是应该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杜威的教育改革最终是失败的,虽然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有很多精华。)教师的教育观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教育的本质观,教育的发展观,教育的个性观,教育的地位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公平观,教育的目的观,以及教育对象观即教师的学生观,教育的课程观即教师的知识观等。上述所列都应该是教师教育观的内涵。这些问题还需要在适当的场合和机会下来讨论。但对于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师的

13、知识观问题就是今天的话题。教师是动态的发展的看待学生,还是静态的僵化的看待学生;是平等的看待学生,还是在内心深处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都反映着教师的教育观问题。所谓差生问题的提出就集中的说明了一些教师学生观的缺失甚至不当。所谓的差生,究竟差在什么地方?这个标签是根据什么来帖的?是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好?他们的智商低,还是他们没有道德?可能都不是,就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兴趣的重点没有在教师的评价范围之内。总之,不是学生的问题,有关是老师和家长的问题。是这个一把尺子的评价评价出和造就出无数个所谓的差生来。这些所谓的差生,其实很多都不差。有时一个教

14、育评价体制下的差生很可能是另一个教育评价体制下的天才。而一旦一个学生成了所谓的差生,就意味着学业的失败,也同时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看,没有学生天生就愿意来做差生,是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是我们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造就的畸形产物。学生本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应该有理由来起诉不好的教育。当然,所谓的差生也是可以变的都不差的,他们也是可以有信心有能力超过别的学生的,只要我们的引导得法。魏书生曾说,每个人前进的起点不一样,但人都是要前进要进步的。有的学生先进步了,有的学生后来才进步。后来进步的学生就的后进生,进步的比较晚,但不是什么差生。我们教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学生的发展真的很重要。每个学

15、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质,我们教师和家长没有资格来审判我们的教育对象! 教师的教育行为的确是教育观的表达。如魏书生关于如何给学生留作业也反映了他对教育的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次留课后作业,一个学生说,老师的作业可不可以不做。魏书生问为什么不做。学生回答说,都已经会了,再做就是纯粹的体力活了。学生接着说,我不做老师留的作业,但我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请老师给批改怎样。魏书生就问全班的同学,结果大部分学生都主张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这样,魏书生留的作业就是学生的参考作业,而学生自己留给自己的才是真正的作业。魏书生这样做了,学生的主体性获得了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个性化的,是适合学生

16、自己发展的,学习的负担也就减轻了。而学生能给自己留作业,说明他们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都基本把握了。这样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教师就是好的教师,这样的教育结果也一定会是成功的。这样做难吗?其实是不难的,那么,我们老师也可以去尝试做下了教师学习研究教育学除了上面所谈还有什么价值呢?其实,一个教师应该是真正懂教育的,应该是能够理性的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的,应该是具有诊断教育问题,反思教育行为和批判教育的基本能力的。这样,反思和诊断教育问题,批评各种不良的教育也必然是一个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如何具有这方面的基本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习一点教育学,不断的思考教育问题。今天教育中的问题是很多了,或者说几

17、乎每个角落都有问题。宏观的教育问题:诸如,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公平倒退,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的腐败,教育的泡沫,教育的浪费现象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宏观方面的教育问题。教育的微观问题也是很多,教育选拔机制的欠公平性问题,教育评价的片面化导向问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失衡问题,学生发展的片面化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问题,德育的低效问题,教师的待遇偏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学生的就业难和不愿意去小城市和农村的问题等等都可看作是教育的微观问题。其实,今天的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有各自的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特长化,中等教育素质培养的片面化。高等教育主要的问题一是大学精神的沦落,在一定

18、意义上一些高校已经堕落成职业的培训场所;另一方面是一些高校的近亲繁殖十分严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很大的问题。高校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些专家们的科研精神欠缺,功利化思想严重。想想当年的西南联大,一些小平房出了多少大师?可我们今天是大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可大师却快没有了?所谓的百家争鸣早已经是对先秦的梦想了。(2004年在高校理论战线12期发过一篇文章)教育观中的知识观问题。 教师的知识观与教师的教学观是紧密相连的。教师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播来实现人的培养的。但教师是不是只要把书本知识原封不动的交给学生就是好的教师,好的教学了?当然,可能有的老师说教师能把知识讲对了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话也对

19、,但培养人是个复杂的活动,教师如何理解知识,如何消化知识,如何传播知识却是不容易的事。这就有个知识观的问题,有个教师如何传播知识的问题。 孤星这样说是不是无的放失呢?应该不是。我主要是想说我们今天的一些教师在如何看待知识和如何传播知识上还是或多或少有问题。核心的问题就是僵化的看待知识和僵化的传播知识的问题还存在。如追求标准答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 一个学校的考试题:“雪化了”,让学生接一句话。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一个学生写到“春天就要来了”,由于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就被评为错误。对这个学生公平吗?这样的教育可信赖吗?事实上,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了。一直追到大学。很多大

20、学生由于十几年这样的教育已经不会自己思考问题,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抓不住重点,甚至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为什么,是我们基础教育一直在追求标准答案的必然结果。请想,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就教知识,就有标准答案。孩子学会了,老师表扬,家长也夸;小学也是这样,中学还是这样。只要学生把老师教的弄会了,背下来,考试的时候答出来就OK了。那么,学生还用自己去思考吗,去探究吗?完全不用了,被老师这个教学的权威替代了。所以,教师教标准答案,学生学有标准答案的知识,其最后的结果是破坏了一代人的创造性。危害大矣。我们可以用这个题目去考2年级以下的学生。一个船夫用船载着10匹马,10只羊和10只猪,问船夫的年龄多大。有1

21、0个孩子差不多有11个会告诉你船夫的年龄是30岁。你如果说不对,孩子就会很困惑;如果再告诉他说船夫的年龄和和船上拉的羊马猪的数量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说很多数字可能能用不上。他就会很困惑,并且说,老师说了如果数字没有用上,题就可能是题错的了。大家怎么看这些问题啊。各位老师或许会有另外的问题:就是教师不需要讲既定的知识吗?如果教师讲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好吗?任何教材都不弄准确的知识点行吗?当然不行。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来弄的问题。教材一定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的浓缩,是最基本的知识,最先进的知识;教师也要首先把这些知识准确的教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体系。但问题是传授这些

22、知识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是教条僵化的传授,还是启发的传授是重要问题。美国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他们的初中历史第一课讲的是美洲大陆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教材说现在的公认的说法是哥伦布第一个发现的美洲新大陆,然后有欧洲的拓荒者来探险,然后才有美国的今天。但书里又说,从可能性上看,还有几种人可能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前就已经发现了新大陆。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看究竟是谁最有可能在哥伦布以前就发现了这个新大陆。这样的教材是好的,它给了学生一个基本的答案,然后鼓励学生去探究,去怀疑,去思考。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走近教育学的最后一个问题:教育学的历史与现实,就是教育学的产生和发

23、展问题。教育学的历史与现实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东西方都有很多哲人思想家对教育活动做了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东方的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很丰富的教育思想。他们对教育的早期的经验性认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般而言,人们十分推崇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孔子关于如何做教师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启发诱导等;关于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学而不厌,学而时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今天仍是教育思想的精华。学记: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见另帖。近代文艺复兴该后,西方的思想家高举人性与自由的大旗,概括总结教育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教育学从哲

24、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后来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对教育学的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二、走近教育什么是教育?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就好比问什么是人一样,越看似简单的问题越难说清楚。古今中外的很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曾经似图回答这个问题。有的把教育理解为修身修道;有的理解为长善救失。西方的说法也很多,有认为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有的认为教育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的认为教育是个体经验的不断的改造等等。究竟什么是教育?如何科学全面的解释这两个字?我这里不想评论国内的定义。只是试图解释下这两个字。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

25、参与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但不能把影响人的环境和活动都包括进来。教育毕竟是教育有其独特性,它不是环境,也不是实践。教育的概念不能泛化。狭义的教育是专门指学校教育。我们这里讨论主要是学校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要根据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也要遵循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人的培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是全面的系统的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谈到教育还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要说下。在这个培养人的活动过程里,教师应该是积极主导的,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如果教师喝醉了睡在课堂上,就没有教育活动开展和发生;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又玩扑克,又睡觉,又打游戏,对于

26、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说是教育。今天一些教育界的朋友在教育教学实践里又对教育有很多新的思考和理解,提出了很多另人振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有人提出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等等。这些思考和实践无疑丰富了教育的理论视域。 严格说来大凡教育应该是帮助每个接受教育的人在身心各方面都获得健全发展的,应该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的超越。教育的真谛就应该是超越。教育应该帮助下一代超越上代,帮助学生超越老师,帮助孩子超越父母。最后实现社会发展的整体超越。而今天的许多教育没有实现超越,甚至没有帮助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片面的培养学生的升学应试素质,淡化德育和体育的现象还一

27、直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很多问题都已经充分的暴露了出来。教育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要深入的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去认识事物的要素构成。教育这个事物的要素构成主要是六个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这六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环境里利用一定手段,通过一定途径把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活动过程。诸要素活动的结果是实现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在这六个构成要素里,存在很多对的矛盾,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应该是其中的基本矛盾。即教与学的矛盾,培养与被培养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关于对教育的一些深入的探讨。一些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入思考教

28、育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认识。如,有人认为教育应该是愉快的愉快教育教育应该是赏识的成功教育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全面教育教育是应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的挫折教育教育是应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教育是应该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的个性教育教育是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等等,等等,这些来之于教育实践的思考,无疑丰富了教育理论研究的视域。但很多问题也是要充分讨论的。如愉快教育问题,就不能仅仅理解为教师领着学生蹦跳玩,一切学习都是在游戏活动里解决。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承传民族的优秀文化。是需要下一代付出努力的。比如,一个学生用了很长时间解决了一个很难的数学题目,体验到学习的收获和成功的快乐。这应该是更深

29、层次的愉快教育。当然,我们不反对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加强师生合作,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成功教育也是一样,也需要认真的思考和对待。赏识学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生是在教师的赏识中迅速发展的。看到一个材料,是母亲与家长会。这里表扬了一个很伟大的母亲,但同时批评了教育。第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批评了孩子。说孩子有多动症,请妈妈领孩子去看医生。老师说别的孩子能坐住10分钟,而她的儿子最多坐2分钟。妈妈很伤心,回到家儿子还问妈妈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妈妈只好说老师表扬了,说你以前最多能坐住1分钟,现在能坐住2分钟了,希望以后更好。孩

30、子很高兴,第二天又高兴去幼儿园了。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妈妈又去了。老师又把妈妈留了下来说,你的儿子是不是应该换个学校读书,妈妈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的儿子考试全班倒数第2,去看看医生吧,做个智力测试看是不是弱智。妈妈伤心极了。幼儿园的标签是多动症,小学给帖的标签是弱智。妈妈回到家没有吃饭,儿子走了过来等着妈妈批评。妈妈却说,孩子老师没有批评你,只是说你的问题就是太粗心。如果你学习能细心些至少能超过你的同桌,他是第27名。孩子听了这话眼光一亮吃了两碗饭,第二天又很早就上学了。初中毕业前的家长会,还是妈妈去了。会后老师没有把妈妈留下来。母亲急了已经不适应去找老师问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的儿子很不错,有

31、潜力。如果运气好也许能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会结束了,妈妈终于开心的笑了。儿子来接妈妈,妈妈对儿子说了老师的话,儿子很争气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小女的学习经历也很有趣。我的想法是把属于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小天使在幼儿园期间几乎什么都没有学。上小学后,她的语文和数学都跟不上。字写的很差,不仅难看,还有的缺胳臂少腿。记得她的期末老师给的评语就有这样一句话,老师希望你的小手写的每一个字都长的漂漂亮亮。那时老师弄了三个章。一个是笑脸优上,一个是平脸良,一个是哭脸及格。小天使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弄回来一个笑脸,几乎都是平脸,偶尔有哭脸。她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是笑脸她真是羡

32、慕的不行,可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因为别的孩子几乎在幼儿园期间都学习了硬笔书法。于是她就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有一天她自我感觉字写的还不错就对我说,老爸你的话最准,你看我明天能不能获得一个笑脸。我看了下,和笑脸还是有差距。但我知道她需要鼓励了,于是说应该很有希望。宝贝睡吧。孩子睡了后,我给她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打了电话,希望明天给小天使一个笑脸。第二天放学小天使的本子都没有装进书包一边跑一边挥舞着她的本子,爸爸,笑脸优上。从那以后,她更加认真的观察字的结构,反复的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作业,尽量写好每个字。很快她的字就追上了同学。这也许可以算做是成功教育思想的尝试吧。当然,人的一生不能总是成功,失败也是人生

33、的必要功课。所以,才又有人提出挫折教育。关于挫折教育人的一生是成功多还是失败多?事实上,你只要想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都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获得了一个个的成功。因为成功少,成功不容易,所以人们才渴望成功。而人一旦获得一个成功都会成为进一步前进的动力。虽然人人知道成功是无数的失败换来的,可人们还是不愿意接受任何的失败考验,尤其是今天的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就是被爱包围着,一切都有人替他做了,家长这就事实上剥夺了他们任何尝试失败的考验,剥夺了他们发展的动力和与失败抗争的勇气、智慧。因此,人们说今天的独生子女最缺少的就是挫折的考验。没有这个考验就很难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民族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会成为一个

34、孱弱的民族。面对今天的独生子女,我们的教育不能不深深的反思。我们究竟如何去培养我们下一代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够坚强的面对一切困难。1992年一次中日探险夏令营,孙云晓的一篇较量,揭开了挫折教育的序幕。从此我们的教育才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我们做的不是和理想。因为挫折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很不到位。溺爱与娇惯仍普遍存在。谈创新教育问题。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人的探究天性。就是去探究新的事物本应该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大家不见孩子越小越问为什么最多吗?可是大了为什么不问或问的很少了,就是被我们的这样的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一点一点的给

35、扼杀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在今天的教育现实下去呵护学生的探究天性,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素质。这应该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否则即使上了大学,也不会思考,不会听课,甚至不会读书。前面提到的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和教育环境。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利用一定手段,通过一定途径,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前面我们谈过,教育学主要是讨论四个字:人的培养。而这里又包含四个层面,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这应该是教育学的总纲。从这个总纲出发我们讨论六个要素。教育者:家长,学

36、校的管理者,教师等都是教育者。其中教师是主体。我们可以主要讨论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超越,帮助下一代迅速实现社会化,也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因此,教师是代表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受社会的委托来为社会培养人,并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一个以培养人为职业和使命的专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应该是高的,地位也应该是高的。但今天的现实和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怎样,一个社会的教师群体还是素质最高的群体。他们的奉献总是默默无闻的,自觉自愿的。大家都清楚一个事情,无论是我们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我们,都说明我们和教育的缘分。与其痛苦的适应还不如积极的面对。我们的工作毕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

37、是历史的见证人,是文明的传播者,是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是所有伟大人物的培育者。历史会承认我们,教师从事的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是教师加工的对象,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个性是丰富多采的,他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他们总体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即他们是没有完成的社会人,是具有极大的可塑造性的人,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这个时期,对他们来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懂得他们的好教师,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关爱他们的好教师。一个学生一生如果能在关键时期遇到几个优秀的教师,那是他们难得的福气。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这个生养我们的土地,真希望自己和这里的朋友能成为带给学生福气的教师。 教育

38、内容: 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课程。搞课程的同志怎么说偶就搞不清楚了,但偶是认为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和教师教的东西。那么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值得说的吗?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大致看下,思考下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所开设的课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需要,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只要去简单调查下就应该会发现我们的很多课程设置的是有问题的。幼儿的课程小学化,小学的和中学的课程设置的难度太大,而大学的课程设置又太陈旧。当然这样说只是从总体上做个基本的判断。课程是重要的,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我们培养人的质量。只有通过开设最先进的课程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来

39、。而课程的结构也很重要,合理的课程结构就是合理的素质结构。从这点来说,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要全面提高自己也必须考虑自己要去学习什么课程。 课程的改革是必然的和要不断进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也因此会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教育不断变革课程来培养人的新素质,适应社会的新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的改革是必须要从社会出发,而不应该就教育论教育,只是在教育的小圈圈里转。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所在。我们的课程改革只是请一些课程专家综合了国际发达国家和港澳台的课程,有以及我们以往的课程就搞出了所谓的新课程改革。试问新在什么地方,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在解决老

40、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对于今天的课程改革不想多说,只是说这次改革解决了一些以往忽视的或重视不够的问题,但也确实带来了新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不能回答。如: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为美国的孩子做的,还是为中国的孩子做的;是中国的所有孩子还是仅仅为了中心城市的孩子;是带来了教育的更大的公平还是可能使教育的差距拉大?我们搞的科学课程是对的,但教材谁来编写,教师谁来培养也都是问题。如要深入追问的话还可以问各个年级究竟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开设几门课程才是科学的合理的。说这些就是要讲我们对于新课程改革也不要彻底的迷信,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是我们过去都错了,新课程改革就都是对的。这样思考问题是违反辩证法的

41、。 教育的基本手段主要有语言、直观、训练、陶冶和评价。语言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语言是教师的最基本手段,讲解知识,描述事物,还是评价学生等等离不开语言。高明的教师,成功的教师都是最善于利用教学语言的,都是语言的高手。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灵性的,清晰的明快的,在讲解不同的知识时怎么运用语言;在批评学生或表扬学生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使用什么语言;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使用怎样的语言都是应该仔细斟酌的。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同,教育观念不同,甚至教学的经验不同,所驾驭语言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语言是帮助学生发展的推动器,也可能是伤害学生的毒药,这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如老师

42、对学生说,你真聪明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学生会得到什么。如老师虽然是为了学生好,但在语言上如果说,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你还有没有救了等,学生在这种批评的语言下会真的获得很好的发展了吗? 直观的手段也是教师常用的。有三种形式,对于小学生的实物直观,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语言直观,此外还有现场直观。直观的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究对象和课程的内容,不能教条。如农村老师教学生“牛”字就没有必要把自己家的牛牵到课堂上来。训练的手段不仅是体育课程使用,数学课程,甚至德育课程培养人的好的行为习惯等也都要运用这个手段。如数学课程老师讲了公式或定理,然后是例题,接着就是留几个练习题,请学生应用所学定义和公理等去解决问题,目的是

43、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的定义和公理。陶冶是德育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通过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学生在环境中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熏陶和影响,这种手段就是陶冶。如每周升国旗,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等都是这种教育手段的具体运用。评价同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考试等都是评价。既然评价是教育手段,就说明教师在批评学生或表扬学生时,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是最终目的。批评不是为了出气,不是为了所谓的杀学生的威风;考试也不是为了整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查找学习的不足和自己教的不足。评价学生要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在集体中进行。如何运用这些手段有三句话耐人寻味:坚持辩正式反对教条式;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

44、式;坚持民主式反对专制式。 教育手段与教育途径有什么区别?它们是不同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从上海去大连:手段可以是飞机,可以是轮船,也可以是火车。途径就是空中途径、水上途径和陆地途径。它们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是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教学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为什么? 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个重要问题。包括教育的自然环境,教育的社会环境,教育的文化环境,教育的传统环境,教育的人际环境等。教育环境不同一般的环境,它是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建设的。教育环境的作用是怎样的,明天来讨论吧。 教育环境的建设和培养的目标总应

45、该是一致的,尤其是文化环境的建设.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对教育环境的选择.再比如,医科院校总会有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的条幅,总会有华佗,白求恩的画像.因为医科院校是培养有医德的不收红包的医生.为人师表的话语必定是在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孔子的挂像,蔡元培等的画像都会挂在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因为师范大学是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社会环境不仅指我们的整个社会风气,也指学校周围的环境.诸如歌厅、酒吧、网吧等一定要远离校园。有的省市已经明确规定在校园500米以内不能有这些东西。只有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好了,清净了,学生的发展才会不受到更多的不良干扰。成人世界应该为学生做好榜样,

46、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理想信念又淡化甚至被消解。学生周围的生活世界很多东西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我们的家庭在今天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培养下一代,无疑要克服很多的困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育的传统环境是很重要的.一所老的学校,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传统的.而且传统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影响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全方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行为.比如,一个学校的管理和校风,即教风和学风,都是要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而优秀的传统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无形的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人们常说,读北大无论是哪个院系

47、都是一样,你读的是整个的北大,北大的传统,北大的文化.你可以天天去听各种讲座,去思考各种问题.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一直在深深的影响着北大师生教与学.一个学生来到北大前,就应该是多次翻看北大的历史,了解北大的一切情况.那个高塔,塔下的湖,湖边的图书馆.人们戏说,北大的风景“一塌糊涂“.一个新生来报道,在湖边转,内急看到一个老人,请其看包.第二天迎新大会的讲话老人就是给自己看包的老人-季羡林.(传统.,是无形的教育力量.) 上面谈论的教育的六个构成要素.今天简单议论下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理想的教育有哪些基本的特质,然后可以议论批评我们现实教育之弊端,然后提出改进或改造教育的

48、必要性和未来教育变革的根本方向.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的基本特质:1.达成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平衡.就是社会发展获得需要的各种人才;个体本身在教育过程里获得最好的发展,实现了社会化,即为个体顺利进入社会打了很好的基础.2.每个人在教育过程中都获得了最适合他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育或训练.这也是我们经常倡导的个性化的教育.3.为每个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个问题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请老师们朋友们来议论. 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究竟如何?现在正在开基础教育质量的高层论坛.让我说,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是不高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都知道一个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高的桶板,

49、恰恰取决于最矮的桶板.对于人的培养也是一样,你的知识教育再好,如果别的方面诸如情感方面,人格方面,思想方面,身体方面发展的不好或较差的话,我们就不能说我们培养的人发展的是好的,教育的质量是高的.因为我们培养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培养技术人,单面人.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看下我们的教育成果,用硫酸摇狗熊的大学生有之;用铊元素药同学者有之;杀同学者有之;跳楼者有之;杀母亲者有之。他们很多都是大学生,都很有知识,但这个产品是完整的高质量的产品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就是任何前一段的教育都应该为学生后来的学习

50、和发展打下健全的基础.而不是破坏学生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的教育破坏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事实上破坏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可能使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一段出现发展的断裂. 一个人的德智体被割裂了,发展片面,可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有的大学生犯罪,高知识分子自杀等等都可找到教育的归因.当然,这里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来做个假想: 就是每一个人都想很好的发展自己,都想过好的体面的有地位的生活,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肯定.就是说没有一个孩子,一出生就为了犯罪,为了自杀,为了当罪

51、犯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个假设如果成立的话,我们就应该自然的反思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的成人世界,我们的整个教育. 三.教育的价值取向: 为谁培养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前些年争论的教育出发点问题和这个问题联系很密切.这里主要从社会.教育.和人三者的关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 三.教育的价值取向: 为谁培养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前些年争论的教育出发点问题和这个问题联系很密切.这里主要从社会.教育.和人三者的关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事物,人们总要研究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这是基本的哲学追问具体在教育上,就是我们所追问的什么是教育?我们

52、为什么需要教育?什么教育是好的教育?教育有什么价值?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实际上都和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关办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人们的看法是不同的,一种说法是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办教育自然是为了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教育就是没有意义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要走向生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大都是这个意思的体现吧另一种看法是,办教育的目的,或者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的需要认为教育的一切都应该从社会的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看起来都有道理事实上,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是为了把人类的文化精华通过教育这种最有效的形式传授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社会化,达到人

53、类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教育是为了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但问题的关键恰恰是人的培养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问题而这些却一定要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一个人总是要进入社会的,他的知识和能力,他的人格和情感等综合素质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他就是有价值有发展的,就会因能适应社会而获得生存;否则就难以适应社会教育培养的人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或者是终极指标这里也有一个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问题所谓个体需要就是每个人的单独的需要,而社会需要是谁的需要,应该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共性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个人的需要总是要服从多数人的需要但问题是在有的时候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需要是矛盾的,甚至有的社会需要是虚假

54、的不能反映多数人的真实需要这是另外的问题所以,偶的看法是不能抽象的议论以人为本,也不能抽象的谈论人的培养和人的需要教育是一定要考虑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以及人的需要,但最终是应该以社会的需要为最终的价值取向 或许会有人说,评价一个学校的质量不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吗?不是看学生的发展情况吗?但真正检测教育质量的是社会.学校培养的人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就是教育的高质量,反之,如果培养的很多学生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向学会生存书中所说社会拒绝接受学校的毕业生.则教育就应该彻底的反思.(一是走近教育学二是走近教育三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学教育性:什么是教学的教育性?教学的教育性是怎样的一个规律?

55、教学的教育性体现在哪些地方?教学的教育性如何实现?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教育性?教学的教育性如何评价?)教学的教育性最早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去查点材料吧 以科学的教育观统领所谓的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永远都应该是辩证的.找到赏识学生的前提.为什么必须要赏识学生,怎样赏识,赏识什么这些都是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先提出来.素质教育是解决中国基础教育问题的良方?一个合格社会公民的最基本素养大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完成的,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上具有奠基价值。为了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克服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的培养质量,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素质教育

56、,并很快在国内全面实施。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怎样?为了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我们该如何反思审视今天的素质教育?一、理论的困惑与实践的迷茫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教育研究和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段是从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到也重视对人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二段是从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到也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三段就应该是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倡导推行的素质教育阶段。在我国教育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对教育理论界或教育实践影响最大的当属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到1999年全面

57、推行,十几年过去了,效果如何?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素质教育是否真正成了解决中国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妙药灵丹?这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当前基础教育实际反映出的问题看,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一直是困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流行的很多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无疑反映了实践上的困惑,有人说,上午是文化课教育,下午才是素质教育,;有人说,小学搞的是素质教育,中学搞的是应试教育;还有人说,白天在学校搞的是素质教育,晚上回家搞应试教育。在一些校长和老师的心目里都有一本帐,那就是要轰轰烈烈地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说到底,教师该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通过什么途径来真正培养出人的素质,什

58、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当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的迷茫总是来自于理论上的困惑,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关于素质教育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应该早清楚了,但事实上,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要解决什么问题,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些问题还未从理论上说清楚。诸如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特长教育吗?素质教育是主张轻视知识,淡化文化课的学习吗?素质教育是和升学矛盾,从而只能是在小学实施,而中学就不能实施吗?素质教育是加法,是通过增加很多学科和课程来增加人的素质吗?如果说我们今天在搞素质教育,那以往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外国的教育又是什么教育?尤其对于素质教育和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什么关系,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1996年北师大学报发表素质教育的悖论一文(提出素质教育的语义悖论、逻辑悖论和文化悖论)到2001年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一文,再到王策三先生2004年和2005年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多个刊物上发表文章,批判警惕轻视知识的倾向和思潮,深入反思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从这些讨论中看,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还远没有真正说清楚。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不从理论上说清楚,实践工作者就必然会困惑,素质教育也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