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370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重要标志重要见证文学科学技术区域中华文化艺术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其他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基础诊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4.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5.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6.中华文化源

2、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7.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8.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1.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解析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相互交融、相互促进。4.答案5.解析6.解析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7.解析8.解析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

3、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考点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1)表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对比项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见证。对比项汉字史书典籍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

4、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续表)拓展: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帆风顺,始终辉煌的。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新时代的再创过程。对比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对比

5、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续表)(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

6、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考点过关】1.2019 年指导性年度汉字为“亘”字。“亘”字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由此可见,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B.C.D.解析B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错

7、误,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符合题意,“亘”字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由此可见,汉字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苗族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世界性民族,分布在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其服饰以色彩夺目、装饰繁复、文化深厚著称于世,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苗族服饰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A.B.C.D.解析A 正确,苗族是一个拥有数千年

8、历史的世界性民族,分布在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其服饰以色彩夺目、装饰繁复、文化深厚著称于世,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苗族服饰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此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是区域性。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瓷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传奇。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镇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

9、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这些窑口的瓷器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流传至今的瓷器价值连城。宋代瓷业达到如此境界,绝非偶然。公元960 年,北宋建立,宋初实行了“抑武修文”政策,“修文”导致读书热情高涨,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北宋的经济繁荣,为制作高水平的瓷器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样的社会氛围造就了宋瓷清新秀丽、典雅优美的艺术风格。工匠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瓷器,有碗、盘、碟、盏、瓶、壶、罐、钵、尊、盆、炉、枕等,造型从实用出发兼顾审美的要求。前所未有的时代样式、众多的造型成为典范,为后世所追慕效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宋瓷在中国古代文

10、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为什么宋瓷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主要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角度来分析说明。答案宋瓷作为呈现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重要载体,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宋瓷可以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灿烂。宋瓷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与经济紧密联系。宋瓷价值连城为宋瓷文化增色,也体现出人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对比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

11、性的客观要求能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考点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比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表现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续表)对比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

12、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续表)拓展: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考点过关】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下列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古语有()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万物并作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A.B.C.D.解析D 不符合题意,从文化生活的监督来看,“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不符合题意

1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不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符合题意,“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强调了宽以容人,厚以载物,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符合题意,“万物并作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各民族文化的趋同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消除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异A.B.C.D.

14、解析C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并没有趋同。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消除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异。热点考向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三年高考 例 1(2019 年江苏卷)“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民族的创造力A.C.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

15、B.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题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知识点,不符合题意。故选 C。例 2(2017 年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16、。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 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 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 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 错误。故选 A。名师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

17、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对比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两者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难点突破】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

18、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考题预测 1.2019 年 8 月 8 日,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哪吒改编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经突破了 30 亿大关,颠覆性的动画设计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编,让影片获得广泛好评,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第 8 部票房超 3

19、0 亿的影片。影片的成功启示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养料文艺作品必须坚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创作优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秀的文化作品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B.C.D.解析A 符合题意,颠覆性的动画设计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编,让影片获得广泛好评,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第 8 部票房超 30 亿的影片。影片的成功启示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养料。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文艺作品必须坚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创作优秀的

20、文化作品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此后,历经数千年发展,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向前发展。这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历经沧桑、艰难发展中医药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B.C.D.解析B符合题意,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此后,历经数千年发展,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向前发展。这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

21、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中医药文化历经沧桑、艰难发展。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的是源远流长,而不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热点考向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年高考 例 3(2018 年新课标卷)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B.C.D.解析:此题以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

22、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6 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符合题意。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涉及。故选 C。【难点突破】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

23、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考题预测 3.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的儒学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完善过程,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史实表明()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加强文化交流、借鉴才能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随极大的包容性铸就了中华文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化包容一切的品质A.B.C.D.解析A 符合题意,宋明理学虽然是儒学

24、,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的儒学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完善过程,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史实表明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加强文化交流、借鉴才能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中华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趋完善。说法错误,“铸就了中华文化包容一切的品质”说法过于绝对。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 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 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

25、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我校正在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解析(1)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回答本题,要调动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即可: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应在文化交流中兼

26、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本题要求为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的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广告词可从古代诗词中有关礼仪的内容中节选,也可从日常生活中遇到名言警句中提取,只要所提建议合理且符合字数限定即可。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答案示例:“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言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是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