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自我评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在广州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报 B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C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 D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2、世纪中后期,有人认为,如果“师事夷人”就会使读书人“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此言出自A林则徐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顽固派3、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主张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4、法国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两种不同的选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D A、被动挨打,
2、主权沦丧 B、统治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C、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图中文字依次为:宪政大全、海陆军部、改良法律、地方自治7、商标往往能反映特定时代的某些历史事件。下面这枚商标主要反映的是 A洋务思潮 B维新思潮 C民主科学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8、严复形容辛亥革
3、命后的议会民主政治:“取骥之四蹄(议会民主政治),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B、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制度C、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在中国缺乏植根的土壤 D、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趋势9、在19世纪末的中国,“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指责的是A、康有为的言论 B、梁启超的言论C、谭嗣同的言论 D、严复的言论10、右图中,青年手中所举的标语牌指的是A民主与法制 B民主与共和C民主与科学 D共和与科学11、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
4、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这段话反映出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1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13、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抗争 B 探索 C 屈辱 D 复兴14、“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A 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
5、、进取的科学精神 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 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1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6、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7、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
6、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1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实,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9、“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
7、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A大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20、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那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21题16分,22题24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
8、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材料二左宗棠说:“泰西(指西方国家)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二,”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左文襄公文集奏稿材料三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骨(皆)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洋务运动材料四清大学士揍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
9、朝请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6分)(2)根据有关材料概述顽固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又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3)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的理由是什么?试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8分)22、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
10、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
1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第五单元自我评价1-5 BCCDC 6-10 DBCAC 11-15 CABCA 16-20 BDDDB21、(1)态度:中国不应安于技术落后的现状,应利用外国技术发展中国经济。(4分)评价: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2分)(2)态度:反对学习外国技术,认为没有能力学习外国技术。(2分)评价: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3)理由:引进机器会使大批人失业;学习外国科学知识会使中国人依附外国。(4分)根源:自然经济和“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闭关锁国,部分大臣“盲目排外”。(4分)22答案要点:(1)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2分)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分)(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2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4分)(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