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71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08高考专项能力训练: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高考典型题的问法及应对命制人:胡世鑫 2007、5、211、(2006年全国卷)(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 变化“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

2、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变化:从分散走向整合。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方面: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3)根据材料二、三

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原因: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的南移。内容: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启示: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赋分。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不得给满分。答题启示及应对:1、“据材料回答”形式的问法:只需阅读材料,并且将材料进行摘抄或提炼概括。要注意根据题后面

4、的分值多少,准确、完整、全面的挖掘、提炼、概括。2、“结合所学知识或有关知识”形式的问法:主要是要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及地理、政治及热点、常识等相关知识回答。要注意材料问的领域、时间范围、回答问题的形式。3、“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或有关知识”形式的问法:首先,需阅读材料,并且将材料进行摘抄或提炼概括。其次,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及地理、政治及热点、常识等相关知识回答。4、“从得出的启示/认识” 形式的问法:首先,要看明白得出启示的主题,本题是就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出启示,即此题的主题。其次,要充分利用引言、材料及前面问题的答案,针对性地思考、组织答案。先答规律性、结论性的知识(也就是是什么

5、);再答影响(也就是怎么样);最后答出给我们的指导(也就是怎么做)如上题,从引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及材料一、二、三中就可以看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需要兼收并蓄” 2、(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中学历史教 学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6、【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答案: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分析:此题考查了充分获取和解读信息

7、的能力:表层信息就是通过文字、文物、图片直接看出来的信息(包括是什么东西、形状、大小等等);深层次信息是文物、图片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状况,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思考才能挖掘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对获取的直接信息的综合解读与归类。答题思路:一、表层信息:先对上述材料具体、细致的阅读、获取、提炼概括(如果是一段的话可以分层次):通过材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按身份或等级分配食品通过材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通过材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通过材料部分和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二、深层次信息:1、通过上述获得5个表层信息,我们

8、上升到理性思考和综合解读,非常明显的一个信息就是: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2、再看材料特别是部分,结合我们学习的宗法分封制,也就是那一时期的政治状况,我们应该能思考出:饮食之礼宗法制,起到加强宗法团结,巩固统治。3、再结合部分,结合周代思想礼仪状况,我们思考出:体现了等级差别,贵贱有序的思想。总之,答这样的题,首先对材料进行具体、细致的阅读、提炼和概括形成表层信息;其次,再对所获得表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及社会生活有关知识形成综合的信息解读与归类。3、(2006年上海卷)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

9、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材料二、“同文关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到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材料三、“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官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要学中文和自然。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

10、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材料二与材料三哪一则是原始材料?(1分)原始材料:材料二为原始材料。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心态?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4分)哪种人:顽固守旧势力;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或遭到社会的歧视;社会背景: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宜接受新事物。(从当时的教育、对外情况、思想现状思考)结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评价。(5分)按照起讫时间、招生规模、教学内容、评价性结论等相关要素给分。分析:第二问

11、的第一小问和第三小问均是需要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组织答案。特别是第三小问,需要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很多,应该运用哪些知识呢?因为问号是同文馆招生困难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换个意思理解也就是这种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出现的背景?应从当时的教育、对外政策、思想现状着手思考。第三问,要注意充分的审题结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评价。要注意:一是对材料相关信息的归纳、整理;二是搞清“简介”的写法。4、(2005年全国卷)(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性质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

12、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内容“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共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性质: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

13、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内容: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背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回答问题的层次性、逻辑性;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目标:独立、富强(或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首先,需要认识到评价问题是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其次,要运用材料所反映的民族主义的内容。也就是获取和运用材料的信息。高三历史考前必做:一、 社会生活变迁:1、(15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阶层的衣、

14、食、住、行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据李天纲大清帝国城市印象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楼阁、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好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据郑曦原编帝国

15、的回忆:材料三、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样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的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它口岸和内地销售。摘自姚贤镐编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四、1906年广州出版的商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商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摘自蒋建国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回答:依据材料提取有关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表层信息。(不得照抄原文)(6分)信息:出现

16、了西式和中式风格融合的建筑;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西式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重视广告宣传;出现了报刊、杂志。(每点1分,最高不得超过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3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特点:开放与兼容;重商与务实;开拓与创新。(每点1分,最高不超过3分,其他的合理表述也可酌情给分)原因: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也从这里开始,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易于接受外来文化;(1分)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1分)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

17、的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1分)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分)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1分)(该问题答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如果从三个或三个以上方面作答,另加1分)2、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15分)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小岗村)全村适龄儿童还没有全部入学,上中学的很少。一位30多岁的妇女说:“念上个一两年,也和没念差不多,庄稼人靠劳动吃饭,读不读书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小岗村)同时也出现了与它们经济发展和不适应、很不相称的事情:一是他们在村头盖了个牌楼,花了不少钱。二是盖了气派的村

18、公所办公楼。农村改革已经快20年了,小岗村至今也不过是停留在兢兢业业地把他们的那几亩地种好的水平上。因此生产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部发展。粮食生产是大幅度增产了,但比较利益低、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经济不发达。摘自万里与小岗村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而作材料二、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把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向高潮。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年产值一年翻一番,1992年为5.16亿元,1993年超过11亿元。摘自周大鸣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社会学分析材料三、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

19、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订单、合约、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合当地10多个镇和周边10余个县的2万多农户,建立了总面积20余万亩次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蔬菜基地,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使每亩土地的产值和利润比传统单一结构增长24倍,基本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两头富”的初始目标,成功地将千百万农户与千百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有序的链接。据人民网2006年12月25日回答: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小岗村:单一经营,发展速度缓慢。(2分)华西村:重视发展乡镇企业。(2分)浙江慈溪:发展现代农业。(2分

20、)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9分)启示: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求实际,不搞形式主义;要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社会保障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

21、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秦国、隋朝在救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4分)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举措: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设洛口仓(含嘉仓)。(4分)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

22、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4分)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4分)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

23、秩序。(4分)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世界文明史(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6分)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