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李元源教学目标1. 了解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2. 明白请愿事件的意义。教学重点: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温故而知新: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二 人物形象:1. 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和珍生前就爱看先生的文章。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从中看出刘和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勇于斗争,温和善良、平和淡定,有责任感的特点。还有她浓烈的爱国热忱。2. 文中多次提到“中国女性”,是什么样的女性?临难从容,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殒身不恤的觉醒的新时代女性。三 精读文本,体悟深意1. 当时的社会
2、是怎样的社会,鲁迅是怎样描述的? 所住的并非人间 似人非人的世界 总:内忧外患2. 课文描述了哪几方势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真的猛士:沉痛悼念,尊敬,悲哀 反动势力:愤怒的控诉 庸人:唤醒麻木3. 课文中多次写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有什么作用? 突出刘和珍的淡定与平和,善良与纯真。 与下文的“暴徒”形成对比,揭露段政府这种说法的荒谬性。 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切怀念。4. 鲁迅认为请愿事件的意义何在?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末的悲哀。 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真的猛士,更愤然前行。总:青年人不要白白流血,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方法,可换醒千万麻木的灵魂。四 写法指导:本文写人的方法有哪些?1. 用典型事例或典型生活片段刻画人物。2. 用语言、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3. 鲜明的对比凸显人物不同的特点。五 作业研究性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悲愤的,写一份研究报告。六 板书 毅然-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刘和珍 参加学潮-勇于斗争,有责任感 请愿被杀-爱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