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成语运用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辨析考点、题型及辨析方法;2.强化成语积累及辨析训练。二教学过程:.(一)知识点介绍高考语文试题在第一题就安排了词语(包括成语)运用,就是要同学们根据语境辨析词语(包括成语),选择正确的选项。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题型及专家解释(江苏卷)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的点睛之笔。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匠心 别树一帜 饱
2、满C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答案】C【解析】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巧妙的心思。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评点】单纯词语辨析选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题型,单纯成语辨析选择是近两年来江苏高考出现的新题型,“传统”与“
3、现代”混搭考查,是今年高考江苏省的首创。从所给语段的语境角度而言,此道题的难度不大,应该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二)具体讲习成语辨析的两种类型。近义成语的辨析【真题回顾】(高考真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D。A项中
4、把颜真卿的书法称“窠臼”,不合适。B项和C项中,“独树一帜”、“匠心独运”用在句中都欠妥,这两个成语都含有施动者人为之意,而除了梅花可以人工栽种外,梅山、太湖皆天地造化之功,非人力可为。这样一来,答案就豁然开朗了。此题4个成语,区分之处甚微,用在句中,似乎均可,筛选答案主要靠句。【知识链接】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数量很多。在众多的成语中,意思相近的近义成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义成语的使用主要分成两大类:1、形近义不同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例如: 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
5、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2、义近义相近而用法有别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一句只
6、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类似的成语还有“一钱不值 ”与“一钱不名 ” 一钱不值: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贬义);一钱不名:形容贫困(中性)。“无所不能 ”与“无所不为 ” 无所不能:指什么事都能做(褒义);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类似的成语还有“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 前者是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后者是
7、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横向比较。“莫名其妙 ”与“莫明其妙 ” 莫名其妙:形容事物非常奥妙,说不出来;莫明其妙:不知究里,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方法引领】如何辨析这些近义成语就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知识点。其实,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侧重点2.根据程度轻重3.根据范围大小4.根据适用对象5.根据语法结构6.根据色彩意义【知识点补充】在成语的使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成语不止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但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的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使用较多,就容易将另一个意义或色彩忽略,一旦使用便误认为是错误的,这类两用词在历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在
8、复习的时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两用成语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褒贬两用成语登峰造极: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攀登至山顶,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达到极高的水平。(褒义。例:梅兰芳的京剧艺术当时已经,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比喻做坏事猖狂恶劣到极点。(贬义。例:这些人到处招摇撞骗,手段之卑劣已达的地步。)处之泰然。既可以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毫不在意,沉着镇定,褒义词,如“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一开始,就清楚地意识到战局的严峻,但他抱定以四报国的决心,所以直至决定与敌舰同归于尽的最后一刻,他仍是处之泰然”;也可以指对事情无动于衷,贬义词,如“对于这种严重污染水资源的情况,我们不能处之
9、泰然,行若无事”。看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如“他这个人很会看风使舵,你可得提防他”;但也可作褒义词,如“在儿子临行前,父亲一再关照儿子要看风使舵,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应付”。难兄难弟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难念nn)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难”念nn)例一,共同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这对难兄难弟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解放。例二,这对难兄难弟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中性与贬义共用的成语左右逢源:既可以指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是褒义词,如“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
10、,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也可以比喻为人处世圆滑,是贬义词,如“小小公职人员,习惯了左右逢源”。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例一,他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堂而皇之的进来了。例二,这条船很大,前舱现在已拆通了,堂而皇之的一大间,五六十人开个会一点也不嫌挤。3、本义与引申义共存的两用成语指手画脚:可以形容轻率地指点,妄加评论指责、批评,作贬义词,如“请你不要对我指手画脚,让我自己去思考、去行动”;也可以来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作中性词,如“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画脚,剖说那事。”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
11、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例二,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4、贬义与自谦共用的成语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知自量的意思。有讽刺意味。例:你在行家面前夸夸其
12、谈,怎么会不闹笑话?但有时也用于自谦。例:我今天所以敢,是想得到在座各位专家的指教。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做谦辞。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三巩固练习学生课前完成专题集训课堂讲解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成语部分的内容,也是一轮复习的第一个专题,在上节课里老师已经就近义成语辨析的方法结合例题进行了讲解。本节课主要是结合练习进行巩固训练。课前布置了十五道练习题,从上课回答问题来看完成较好。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学生讲解,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为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从效果看这一点达到目的了。不足之处在于方式还是有些单一,所以到后来学生稍有倦怠,课堂活跃度不够,以后还需在高考复习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多探索、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