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1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9.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18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6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部分 自然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6课 大气运动课程标准学科素养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运用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2.运用区域图、等温线图,说明气温时空变化2.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运用区域图、等温线图,说明某地气温分布变化规律2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分析某地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因素3.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3.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3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运用热力环流原

2、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报告一 教材基础普查清单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增温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名称起作用的大气成分特点臭氧、水汽和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部分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吸收作用二氧化碳散射作用反射作用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名称概念性质备

3、注_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短波辐射大气最_的能量来源_ 辐射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最和最的能量来源_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长波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_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长波辐射5基本概念辨析太阳根本地面主要直接大气大气逆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强。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3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增温快,气流,气压,暖空气沿山坡,形成谷风(图 1)。图 1上升低上升夜晚,

4、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气流,气压,冷空气沿山坡,形成山风(图 2)。图 2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山谷和盆地内形成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加重大气污染程度。快下沉高下滑(2)海陆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图 3)。图 3低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近地面陆地气压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图 4)。图 4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快高于(3)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在郊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

5、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高于上升下沉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受三个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三力平衡时,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受力作用受力作用分析风向理想状态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高空风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背风而立,左低右高平行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有一夹角四、等压线图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

6、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这类图有的注明是近地面(海平面),有的注明是高空,有的绘出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等,形式多变。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某时地面气压场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1)低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如图中。(2)高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如图中。(3)低压槽是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如图中 b。(4)高

7、压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如图中 a。(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它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如图中 c。报告二 重点高中备考调研 1 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大气受热状况(2013 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 题。1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B解析:臭氧吸收紫外线,臭氧层破坏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降低,即导致减少,故 A 项错误。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减少,对地

8、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即会使减少,故 B 项正确。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和散射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故 C 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即在夜间增强,故 D 项错误。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温室效应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

9、景观图。读图,回答 23 题。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B3每年盛夏时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种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解析:第 2 题,大棚内空气温度高,外面气温低,所以打开门时,门上面是向外的暖空气,下面是向内的冷空气,读图可判断,B 项正确。第 3 题,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 项正确。黑色尼龙网在大棚外

10、,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 项错误。也不能减少或增强地面辐射,B、C 项错误。.利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现象4(2015 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D解析: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来说,影响地表温度的大气受热环节有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火山爆发,空气中火山灰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由此可知,地表温度降低主要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故 D 项正确。地面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与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无关,故 A、B 项错

11、误。地表长波辐射的强度与地面温度有关,因果倒置,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重要提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火山灰,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会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人类一般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地面辐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

12、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高处不胜寒”的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2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及气温年较差.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昼夜温差(2017 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

13、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D.B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C解析:第 1 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 B 项。第 2 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

14、温,因此 A项错误;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 B 项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C 项正确,D 项错误。地理方法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看地势高低 看大气状况看下垫面性质如: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小成因分析(2014 海南卷)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 月降水稀少。读图,回答第 3 题。3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B

15、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 项正确。3 逆温现象及影响分析.逆温图像分析(2013 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 种情形。读图,回答第 1 题。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C DA解析:本题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空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的四幅气温分布图来看,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 B、C、D 项错误。只有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所以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16、,故 A 项正确。逆温的生消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生消过程。影响。(1)成雾。易造成早晨多雾,使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2)大气污染。大气对流运动受阻,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危害人体健康。(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影响飞机起降;逆温出现在高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大雾形成分析(2018 浙江 4 月选考)右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 2 题。2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C大

17、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的形成原理。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故答案选 B项。雾及其成因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 500 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空气遇冷,二是空气湿度大,三是有凝结核(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4 等压面图.不同纬度海面热量差异分析1(2014 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

18、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C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解析: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 Q3 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Q1 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 Q2 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Q4 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利用等压面图分析热力环流形成(2019 江苏南京、盐城一调)右图为某区域

19、近地面两点和对应高空两点的气压图(单位:hPa)。读图,回答 23 题。2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AMNPOM BPOMNPCOPMNO DNMOPN3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AO 点的纬度高于 P 点BP 点多阴雨天气CO、M 间盛行下沉气流DP、N 间盛行上升气流CB解析:第 2 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图示横轴是海拔,纵轴是气压,可知 O、P 位于近地面,O 点气压高于 P 点。M、N 位于高空,M 点气压高于 N 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 O 点气压高,对应的高空气压低(N 点),P 点对应的高空气压高(M 点)。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若四点构

20、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 OPMNO,C 项正确。第 3 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结合上题气压状况分析,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O 点气压高,对应副热带高气压带,P 点气压低,对应副极地低气压带,O 点纬度低于 P 点,A 项错误;P 点受极锋影响,多阴雨天气,B 项正确;O、M间和 P、N 间不在同一竖直方向上,O、N 间盛行下沉气流,C项错误;P、M 间盛行上升气流,D 项错误。解题技巧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判断空气流动方向。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判断气压高低。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

21、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判断气温高低。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利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值的大小(2014 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读图,回答第 4 题。4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B解析: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 项正确。地理

22、方法利用气压分布规律,判读气压值大小关系(1)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即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2)牢记气压分布规律: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处处相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值逐渐降低。判断气压高低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 中,PAPA,PDPD;在 L2 中,PBPB,PCPC。(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 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空的

23、为高压,凹向近地面的为低压。可记为“凸高凹低”。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 A 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 B 地。上例图解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5 热力环流实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应用(2015 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24、读图,回答 12 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 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 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A解析:第 1 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 0 以下,40N 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 40N 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 0,因此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第 2 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

25、、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 A 项。地理方法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二、三”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二种运动(1)垂直运动: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2)水平运动: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三种关系(1)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 a、b、c、d 处所示)。.山

26、谷风原理应用3(2013 浙江卷)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

27、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城市热岛产生原因与减轻热岛效应(2019 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 2005 年和2015 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读图,回答 45 题。4据图判断()A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B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 4 C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5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B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C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CA解析:第 4 题,读图,根据数值

28、判断,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因为东部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判断,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 4;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可知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选 C 项。第 5 题,图中二环路乃至三环路以内温度变低,最可能是因为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使城郊之间温差变小;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图中没有反映出其与雾霾天气有关;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选A 项。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图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对其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读图,回答第 6 题。6设

29、置城市“绿心”的出发点是()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B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绿心”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地租水平最高的市中心不再布局商业区,而改为“绿心”,表明布局的出发点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绿心“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遏制迅速蔓延的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

30、重要手段。.山体效应(2019 四川遂宁三诊)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读图,回答 78 题。7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A泰山B华山C阴山D横断山8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A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B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C晴天多,光照强D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DB解

31、析:第 7 题,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和山体的大小。泰山位于山东,华山位于陕西,阴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三个山脉的山体较小,而且降水较少,因此“山体效应”并不最显著。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呈南北走向,山体高大,而且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山谷,降水较多,因此,该山脉的“山体效应”最为显著,故选 D 项。第 8 题,本题考查山体效应成因分析。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内部的气温高于山体外部的气温,主要是由于山体内外热交换较少,A 项正确;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温度较高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转换成长波热能,并非大气的保温作用强,B 项

32、错误;晴天多,光照强,山体才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C 项正确;而且基面高,空气稀薄,大气易被加热,D项正确。故选 B 项。.南极地区下降风(2019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回答 910 题。9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A海风B陆风C山风D谷风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

33、较大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CB解析:第 9 题,本题考查大气运动问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成因和山风相似(夜晚,山坡比同一水平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空气下沉,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故 C 项正确。第 10 题,本题考查大气受热问题。读图可以得出,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南半球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以偏东风为主,A 项正确;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温差小)下降风的强度较小,B 项错误;研究下降风可减小下降风对科考队的影响,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C 项正确;当出现下降风时,空气下沉,近地面气温降低,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

34、逆温现象,D 项正确。故选 B 项。6 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2014 天津卷)读图,回答第 1 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1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D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图示时段内台北始终为偏北风;首尔、上海始终为偏南风;北京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2013 课标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 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回答第 2 题。2图中甲地 14 日 69 时

35、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B解析: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 14 日 69 时的风向为偏南风。地理方法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风向的判断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北半球近地面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风

36、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成一锐角。(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天气特征(2016 江苏卷)2016 年 1 月 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 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34 题。3.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4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DA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地区有低压槽存在,A 项错误;北方大部分地区被

37、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 项错误;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 项错误;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 D 项。第 4 题,1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冷空气温度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受寒潮影响大;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 A 项。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明确等压线类型:结合题干信息、图名和图例,明确图像为模拟气压场还是某实际区域气压场。确定位置:根据图中材料信息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是近地面还是高空,判定风的偏向。分析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明气压场基本形式:据等压线数值

38、递变特点、曲直、走向、疏密等判断高(低)气压、高压脊或低压槽、鞍部的分布特征。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解题:气压场中常见的设疑为判断某地风力、风向等天气状况及其变化。需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风力大小的分析(2016 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 10 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读图,回答第 5 题。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至B.至C至D.至A解析: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 10 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至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

39、度力作用最大,A 项正确。6(2013 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解析:本题采用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材料展开原因分析。解题技巧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风力大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植被多少冬季植被少,风力大地形起伏大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完成课时作业(六)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