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组合(4)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
2、想,信念坚定、,就能激发奋进潜力,给国家和民族注入的前进动力。热爱伟大祖国,这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更是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只有锤炼品德修为,在奋斗中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才能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深刻把握好六点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1依次填入
3、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建功立业志存高远无坚不摧摸爬滚打B兴利捍患志存高远战无不胜饱经风霜C兴利捍患雄心壮志战无不胜摸爬滚打D建功立业雄心壮志无坚不摧饱经风霜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兴利捍患:兴起有利于国家的事,对抗忧患。第一处,语境是“人生际遇”,应使用“建功立业”。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宏伟的志愿。第二处,“志存高远”可做谓语和宾语,“雄心壮志”只能做宾语,这里是谓语,应使用“志存高远”。战无不胜: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
4、的东西不能摧毁。第三处,文中没有“打仗”的意思,应使用“无坚不摧”。摸爬滚打:经受各种各样的艰难磨炼,侧重“正在进行”。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侧重“经历过”。第四处,文中是说“在奋斗中”,应使用“摸爬滚打”。故选A。答案:A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B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C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D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
5、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只要就”,表述绝对,应为“只有才”,这就排除A、B两项;“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因为不符合逻辑导致语序不当,应为“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排除C项。故选D。答案: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B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奋斗。D为实现
6、“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本题中,根据上下文来看,“两个一百年”目标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大,递进关系应当先小后大,排除C项;应用“为实现而奋斗的”句式,排除A、B两项。故选D。答案:D4下面是某学校年级主任通过广播对家长说的一段欢迎词,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各位家长,下午好!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光顾这次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大家的孩子。也希望各位家长能粉墨登场,对我们学校的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7、我敢肯定,这次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感谢各位聆听!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本题中,“光顾”是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应改成“参加”;“目的”和“为了”杂糅,删掉其中一个;“粉墨登场”是贬义词,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改成“积极发言”;“敢肯定”用语绝对,改成“相信”;“聆听”是敬辞,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此处改为“收听”。答案:“光顾”改为“参加”;“目的”和“为了”删其一;“粉墨登场”改为“积极发言”;“敢肯定”改为“相信”;“聆听”改为“收听”。5发挥想象,创设情境,扩展以下诗句,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话。要求寓含一定
8、的人生哲理。山头斜照却相迎答:答案:(示例)寒意初上,偶抬头,却发现,冒着嫩芽、晕着淡淡鹅黄的山头笼着初晴的斜阳,仿佛久别重逢的兄弟,早已迎候在归家路上,暖意油然而生。人生亦然:寒冷生发温暖,逆境萌发希望,忧患孕育新生命!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望岳中,表达了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2)阿房宫赋中说秦始皇喜奢侈,可是“”,紧接着质问秦始皇,你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并且“?”(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本想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
9、解、默写能力。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览”“胥”“赢得”“仓皇”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好彼此映衬。B次句承接自然,全不着力,紧扣上句。“散步”与“秋夜”相照应,“凉天”
10、与“怀君”相吻合。C第三句明写景,暗写人。松子落曜山幽,唯有未眠人能感知。写景一衬,末句便有了情味。D整首诗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淡淡着墨,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B项,“散步与秋夜相照应,凉天与怀君相吻合”错误,“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凉天”是与“秋夜”相吻合。因“怀君”难以入睡,故而“散步”;因是“秋夜”,所以感觉天凉。故选B。答案:B8请结合整首诗,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上句,实写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因此,本诗虚实结合,抒发了异地相思的深情。答案:诗歌前两句实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两句虚写(想象)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整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