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生物学科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种群B. 木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 一只飞翔的鸽子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D. 生命系统各个层次各自独立,各层次之间无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A、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群落,A错误;B、木棉是植物,没有系统层次,B错误;C、一只飞翔的鸽子是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C正确;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D错误。故选C。【点睛】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2. 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
3、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B. 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C.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D.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会出现抽搐症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水含量与代谢强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2、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解:A、氨基酸和核苷酸中都含有氮元素,但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
4、、O,不含氮元素,A错误;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而性激素属于脂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高,因此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错误故选C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3.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内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B. 没有生物膜系统的细胞不可能是真核细胞C. 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D. 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或高尔基体,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
5、倍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其结构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的。【详解】T2噬菌体无细胞生物,依赖宿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细胞内也不含有各种细胞器,所以不存在生物膜系统,B错误;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有机物,C错误;低等植物的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分别与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若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和高尔基,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正确。4.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还原糖鉴定时所用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并且需要5065 水浴
6、加热B. 蛋白质鉴定时所用双缩脲试剂不用现配现用,也不需要水浴加热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水解时需要30 水浴D. 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在温水浴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
7、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还原糖鉴定时所用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并且需要5065 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反应,A正确;蛋白质鉴定时所用双缩脲试剂不用现配现用,也不需要水浴加热,需要先加氢氧化钠创造碱性环境,再加硫酸铜,会呈现紫色反应,B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水解时需要30 水浴,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且可以让DNA和蛋白质分离,方便染色,C正确;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不需要进行水浴处理,D错误。故选D。5. 下列关于艾滋病毒(HIV)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 与人体中的五碳糖种类相同C.
8、 抗体与HIV的蛋白质外壳都含肽键D. RNA中储存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HIV含蛋白质和RNA 两类生物大分子,它们都是由碳链为骨架的单体聚合而成,A正确;由于HIV中只含一种核酸RNA,所以只有一种五碳糖,即核糖,而人体细胞内含两种核酸,有两种五碳糖,B错误;抗体都是蛋白质,凡是蛋白质都含肽键,C正确;HIV中RNA是遗传物质,储存遗传信息,D正确。6.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某蛋白质中含有N条多肽链,则其含有N个氨基B.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C. 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并产生ATPD. 蛋白质功能的
9、多样性决定其结构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形成肽键的过程,因此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
10、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3、酶具有专一性,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但并不能产生ATP。【详解】A、如果某蛋白质含有N条多肽链,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个游离的氨基,A错误;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如载体蛋白,有的能起催化作用,如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酶,有的能与激素结合,如甲状腺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结合,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如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B正确;C、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不能产生ATP,C错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结
11、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功能多样性和酶的特性的知识,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和酶的特性,明确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越冬植物体内结合水的比例会升高B. 人体细胞中的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都会产生水C. 胰岛素在肝脏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只产生水,不消耗水D. 绿色植物暗反应所需的还原剂最终来自叶绿体中水的光解【答案】C【解析】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越冬植物为增强抗逆性,其体内结合水的比例会升高,A向正确
12、;人体细胞中的内质网中脂质的合成、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都会产生水,B项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以及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其中,胰岛素在促进血糖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既有水的消耗也有水的产生,C项错误;绿色植物暗反应所需的还原剂是H,是叶绿体中的水在光合作用下分解获得的,D项正确。【点睛】归纳细胞中的水的来源和利用:8.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2中含有的R基是B. 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C. 图2共有4种
13、氨基酸,4个肽键D. 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1是有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图2中,是氨基,是R基,其中上含有氨基,上含有羧基,是肽键。【详解】A、图中的R基是,是氨基,A错误;B、由图可知,该蛋白质含有1条肽链,124个氨基酸,含有123个肽键,B错误;C、图2中含有4个R基且R基各不相同,所以有4种氨基酸,图中含有三个肽键,C错误;D、图2中R基上含有2个羧基,链的末端含有一个羧基,所以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D正确。故选D。9. 下列关于物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 溶酶体合成
14、多种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 高尔基体在植物与动物细胞中合成的物质去向可能不同D.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详解】A、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B、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但合成水解酶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高
15、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D、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而分解丙酮酸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选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骨架的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功能;识记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 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紫色,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良好材料。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蔗糖溶液浓度(g/mL)0
16、.300.350.400.450.50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滴入清水后是否复原-是是-(注:“一”表示不发生,“十”表示发生,且“十”越多表示发生程度越大)A. 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为0.350.40g/m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当B. 浓度为0.45g/mL的蔗糖溶液较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C. 当蔗糖溶液浓度为0.30g/mL时,细胞内外无水分子的进出D. 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当蔗糖溶液浓度达到0.40g/mL时,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而0.35g/mL时没有出现,说明小蚌兰
17、叶片下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为0.350.40g/m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当,A正确;浓度为0.45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且可以复原,所以该浓度较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正确;当蔗糖溶液浓度为0.30g/mL时,细胞内外有水分子的进出,C错误;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所以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质壁分离的出现程度判断细胞液的大概浓度,通过是否能够质壁分离复原,判断细胞的死活。11. 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
18、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增大B. 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 在C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发生变化D. 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影响酶促反应的相关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甲: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判断曲线甲和乙,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PH值过低酶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代表
19、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详解】A、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 A错误;B、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B错误;C、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或浓度),故在C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C错误;D、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 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
20、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出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12.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K+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B.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属于主动运输C. 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D. K+进出胃壁细胞需要相同载体蛋白的帮助【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21、,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Na+-K+泵参与离子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分子,故Na+-K+泵运输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详解】A、细胞内的K+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质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C正确;D、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K+的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其方式是协助
22、扩散,两者需要的蛋白质不一样,D错误。故选D。13. 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和氧气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所示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条件abcd二氧化碳释放量10758氧气吸收量0248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酒精B. d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D. b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少【答案】C【解析】【详解】在a条件下,不吸收氧气,说明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说明还有酒精的产生,A正确;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的二氧化
23、碳全部来自线粒体,B正确; c条件下,无氧呼吸弱,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比较多,C错误;b条件下,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都是2,所以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7-2=5,所以b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少,D正确。【点睛】计算规律:(1)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2)酒精量等于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3)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4)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无氧呼吸 (5)酒精量小于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的CO2来自有氧呼吸。14. 下图为甘蔗叶肉细胞
24、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参与过程的叶绿体中的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 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过程既产生也消耗HC. 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中D. 若过程的速率大于过程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消耗能量的过程。【详解】参与光反应阶段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者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H,暗反应阶段消耗H,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B正确;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25、有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不代表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干重不一定增加,D错误。故选B。【点睛】某植物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此时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的干重不变。15. 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 酶1和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D. 通过图2的关系,可以实现细胞内ATP的含量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
26、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图中A与核糖构成腺苷,A错误;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错误;C、酶1和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故不是可逆反应,C错误;D、ATP与ADP可快速转化保证了生物体内的ATP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ATP和AD
27、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主要原因是酶不同、反应场所不同、以及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不同。16.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血液中cd段为无氧呼吸B. 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以看出,消耗氧气代表有氧呼吸,随着运动强度增加,氧
28、气消耗达到平衡,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着运动强度增加积累。【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错误;C、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C正确;D、无氧呼吸过程时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9、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考查,回忆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及不同呼吸方式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然后结合题图曲线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17. 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在生物学领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B. 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 沃森和克里克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尿液中含有H218O【答案】C【解析】【分析】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
30、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如:原来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标记后就是(H218O)和(C18O2)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同位素不影响化学反应,只是便于与正常的物质进行区分,更容易进行观察。【详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特有的碱基,在洋葱根尖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有少量分裂,因此用含3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A正确;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O2C3有机物,B正确;摩尔
31、根等人通过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C错误;小白鼠吸入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含有18O,同时H218O还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D正确,故选C。18.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与RNA都会发生改变B.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内物质交流能力减弱C. 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无法表达,代谢活动停止D. 细胞癌变过程中,形态结构不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答案】B【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DNA不变,RNA会发
32、生改变,A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因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内物质交流能力减弱,B正确;细胞凋亡过程是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其中相关凋亡的基因会表达,C错误;细胞癌变过程中,形态结构要发生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名师点睛】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实质遗传物质的变化结果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对机体有利细胞衰老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凋亡受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受基因控制遗
33、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同时伤害周围细胞,引发炎症等对机体有害细胞癌变在致癌因子影响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引发恶性肿瘤对机体有害19.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 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D. F1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中,F1黄
34、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因此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为Y_R_:Y_rr:yyR_:yyrr=9:3:3:1。【详解】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1:1:1,A错误;一般情况下,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 B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C错误;F1产生的卵细胞中,共有YR
35、、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20.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B.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C. 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的改变D. 边解旋边复制是保证亲代与子代DNA遗传信息传递准确性的关键【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信息解读(1)基本结构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11。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2)水解产物DNA的
36、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3)DNA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氢键: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加热断裂。磷酸二酯键: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可切割,用DNA连接酶处理可连接。【详解】肺炎双球菌S型菌有多糖荚膜,具有毒性,R型菌无荚膜,不具有致病性,根本原因是二者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不同造成的,所以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A正确;DNA分子中大多数磷酸基团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但位于两条链两端的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各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会导致其DNA分
37、子结构的改变,C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D错误。故选:A。21. 某雌雄同株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遗传因子的花粉只有1/3能够成活。现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作母本、矮茎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一代植株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 31B. 71C. 51D. 81【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当用矮茎植株做父本时,由于父本产生的花粉粒很多,因此只有1/3花粉的成活率并不影响产生的后代的数目又由于子一代基因型为Aa,雌配子的基因型为1/2A、1/2a,而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3/4A、1/4a,由此计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详解】根据题意
38、可知,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AA)做母本,矮茎植株(aa)做父本进行杂交,由于父本产生的花粉粒很多,因此只有1/3花粉的成活率并不影响产生的后代的数目,则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均为Aa。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3能够成活,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1/2A、1/2a,而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3/4A、1/4a,因此产生的子二代中aa=1/21/4=1/8,因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7:1。故选B。【点睛】关键:携带矮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3能够成活,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3/4A、1/4a,但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1/2A、1/2a。22. 下图中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
39、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出现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B. 乙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C. 丙细胞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4个有性生殖细胞D. 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图中四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从丙图细胞分裂特点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且根据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知甲细胞在间期时发生基因突变;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甲图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40、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基因,所以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A正确;图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根据题意,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其最终可以形成1个有性生殖细胞,C错误;结合甲图,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丁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BB或AaBB。若丁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aBB,则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若丁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aBB,则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由此可见,丁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B和aB或aB和AB,D错误。【点睛】本题以细胞分裂图为载体,以有丝分裂和减
41、数分裂为核心,综合考查遗传、细胞增殖、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23. 对图曲线理解错误的是:A. 图中BC段表示DNA复制B. 图中b为有丝分裂C. 图中LM处发生了受精作用D. OP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A-B-C代表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F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代表减数分裂间期,G-H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I-K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K-L代表生殖细胞,M代表受精作用,M-N代表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O-P表示有丝分裂后期,Q之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 图中BC段表示DNA
42、复制,A正确;B. 图中b为减数分裂,B错误;C. 图中LM处染色体加倍,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C正确;D. 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24. 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B.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和过程中C. 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D. 图中、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表示转录过程,可形成三种RNA(tRNA、mRNA、rRNA);和表示翻译过程,据此答题。【详
43、解】A、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A错误;B、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即图中过程,B错误;C、图示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而原核细胞没有核仁,C错误;D、图中、过程的模板相同,因此、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解,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乙图,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条件;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及场所;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5. 人的X染色体
44、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于在Y染色体上,所以只有男性患病,患病者中没有女,A正确;出现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例如,一种显性遗传病,两个亲本婚配,基因型为:
45、XdXd与XdYD,则他们的后代只有男性患病,B错误;位于非同源区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6. 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B. 基因型为A
46、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D. 红色大花瓣植株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5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现型是3种,BbBb后代的表现型2种,但是基因型为aaB_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花瓣,表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种表现型,A错误;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大花瓣为AA,占1/4,BbBb后代红色为B_,占3/4,因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1/43/4=3/16,B正确;C、AaBb自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
47、,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aaBB、aabb没有花瓣,因此属于同一种表现型,共3种表现型,C错误;D、红色大花瓣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白色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bb,两种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Aabb的概率为0或50%,D错误。故选B【点睛】27. 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共同点是( )A. 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B. 它们的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是相同的C. 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D. 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复制中同源染色体之间没有关系,而姐妹染色
48、单体中的两个DNA是以同一个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通过半保留复制形成的,A错;B、同源染色体之间、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是相同的,B正确;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C错;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2个或4个DNA,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含2个DNA分子,它们不一定都是相同的,D错。故选B【点睛】28. 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沃森、克里克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D. 噬菌
49、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噬菌体和细菌的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血症而亡,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人用同位素标记法(14N、15N)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最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
50、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详解】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 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错误;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正确;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相互分开,D错误。29.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分离
51、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X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分离C. 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D. 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可能是0、1或2条【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
52、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详解】A、只有减数分裂的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分离,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都有X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C、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如精巢和卵巢,C错误;D、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与Y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可能是0、1(着丝点没有分裂)或2(着丝点分裂后)条,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30.
53、 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DNA分子独特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特异性B.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完成了n代复制,子代中含14N的DNA占1/2nC.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含n/2个碱基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占该链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特点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片段中
54、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不管复制多少次,子代中都只有1个DNA含14N;DNA分子中A=T,G=C,A+C=T+G=50%。【详解】A. 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DNA分子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双螺旋结构,A错误;B.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完成了n代复制,子代有2n个,其中含14N的DNA分子有1个,占1/2n,B正确;C. 由于转录以DNA上某个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远少于n/2个,C错误;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DNA中G
55、+C=5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28%,则A=T=50%-28%=22%,D错误。31.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B. 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因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染色体变异C. 中国荷斯坦牛、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D. 联会时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
56、倍体育种的原理。【详解】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例如由二倍体生物培育而成的四倍体生物,与原二倍体生物存在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A正确;B、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因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中国荷斯坦牛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原理都是基因重组,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D、联会时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D错误。故选A。32.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
57、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主要部位依次是()A.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 沉淀、上清液、沉淀D. 以上全错【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明确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子代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是解题的突破口。【详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
58、菌时,噬菌体的DNA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中 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答案】A【解析】基因是有遗传
59、效应的DNA片段,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错误;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核糖体不含基因,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不是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点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并不是所有DNA片段都可以成为基因。“有遗传效应”是指该片段能指导形成某种物质或控制某种性状。3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60、.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详解】A、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B、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也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
61、,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C。35. 调查人员对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性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在表(“”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祖父祖母姑姑外祖父外祖母舅舅父亲母亲弟弟A. 该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调查该病的发病方式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C. 该女性与其祖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D. 该女性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该女性患病,其父母患病,其弟弟正常,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62、,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祖父患病,姑姑也应患病,与题意矛盾,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B、调查该病的发病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系谱分析,B项错误;C、设致病基因为A,则其祖父基因型为Aa,其父亲基因型为Aa,根据其舅舅正常,可判断其外祖父基因型为Aa,其母亲基因型为Aa,该女性基因型为1/3AA、2/3Aa,与其祖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项错误;D、该女性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D项正确。故选D。36.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 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
63、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D. 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三倍体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错误;C、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C正确;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人工诱变育种盲目性大,
64、D错误。故选C。37.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D. 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病,患者体内没有致病基因。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
65、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详解】A、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病,患者体内可以没有致病基因,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A错误;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D、由分析可知: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故选D。38.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只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B. 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对缺失、增添和替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
66、重组D. 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由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所以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A错误;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对缺失、增添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39. 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图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A. 1B. 4C. 1和3D. 1和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7号为XhY,含致病
67、基因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5号、Y染色体来自6号;5号致病基因Xh一定来自1号。【详解】从题意和图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5号由于代中的父母都正常,说明2号个体肯定不含致病基因,因此,5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1号。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40. 在一个自然繁衍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个患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个健康的男人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的几率是 ( )
68、A. 1/2B. 1/4C. 1/202D. 1/10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文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无病父母生出患病孩子,则该妇女和第一任丈夫的基因型都是Aa,据此分析回答问题。【详解】非洲的人群中,患者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0,根据遗传平衡公式p2+q2+2pq=(p+q)2,可推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99/100,a的基因频率为1/100,故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99/50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2;已知第二任丈夫不患病,故其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99/5000(1-1/100
69、00)=2/101,该妇女的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孩子的患病的几率为1/42/101=1/202;故选C。【点睛】遗传平衡公式p2+q2+2pq=(p+q)2,p为A的基因频率,q为a的基因频率。二、综合题41. 下图1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内能量转变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图1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具有的结构是_、_。(2)图1的结构9中能进行的图2中的生理过程有_。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图2的过程发生在图1的结构_中。若处于水淹情况下,图2的过程发生在图1的结构_中(仅填序号)(3)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呈紫色,能进行光合作用。紫色色素位于_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位于_中
70、。(4)图1中能产生H的场所(结构)有_(仅填序号)。(5)如果图1所示细胞干重增加,则图2中、两个反应速率的大小情况为_。【答案】 (1). 9叶绿体 (2). 11液泡 (3). (4). 14、8 (5). 14 (6). 11液泡 (7). 9叶绿体 (8). 8、9、14 (9). 【解析】【分析】分析图1,1是细胞壁、2是高尔基体、3是核仁、4是核膜、5是染色质、6是核孔、7是细胞核、8是线粒体、9是叶绿体、10是内质网、11是液泡、12是核糖体、13是细胞膜、14是细胞质基质;分析图2,为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为细胞呼吸过程。【详解】(1)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为不成熟的植物细胞
71、,不应具有叶绿体和大液泡。(2)图1的结构9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能进行图2中的过程;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图1中的14和8;处于水淹情况下,由于缺氧,进行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即图1中的14。(3)紫罗兰的紫色色素位于液泡中即1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位于叶绿体中即9。(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产生H,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图1中的8、9、14都能产生H。(5)细胞干重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即。【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牢记细
72、胞中各细胞器的分布和功能,特别注意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的过程。42. 图中AF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G表示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细胞图像DF属于_分裂,DA属于_分裂,判断的理由是_。(2)图中C细胞叫做_细胞,A细胞叫做_细胞。(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型:_。(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阶段(用数字表示)。【答案】 (1). 有丝 (2). 减数 (3). DF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A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4). 初级精母 (5).
73、次级精母 (6). aB、Ab (7). )12 (8). 34【解析】【分析】【详解】(1)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细胞的分裂图像,DF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现象,且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故该过程为有丝分裂;DA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故为减数分裂。(2)图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图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3)由于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细胞显示非等位基因A、b移向一极,a、B移向另一极,故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aB和Ab两种。(4)A与a为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G中的12阶段
74、;a与a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图G中的34阶段。43. 假设小麦的低产基因用A表示,高产基因用a表示;抗病基因用B表示,不抗病基因用b 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图是利用低产抗病小麦(AABB)及高产不抗病小麦(aabb)两个品 种,通过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经过、过程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让过程得到的高产抗病小麦植株自交,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是_。(2)经过过程的育种方法叫做_,此种方法比较难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其原因是_。(3)经过、过程的育种方法称为_,过程常用的试剂是_
75、,其作用是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答案】 (1). 杂交育种 (2). 1/2 (3). 诱变育种 (4).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及多害少利性) (5). 单倍体育种 (6). 秋水仙素 (7). 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8).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是杂交育种,是单倍体育种,是诱变育种。【详解】(1)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是先杂交,再自交,然后选择所需表现型,再连续自交纯化得到纯合子,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经过、过程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让过程得到的高产抗病小麦植株(1/3aaBB、2/3aaBb)自交,后代出现aaB
76、B的概率是1/3+2/31/4=1/2。(2)过程使用射线照射,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因此利用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3)、过程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单倍体育种的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周期。【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原理、优缺点等,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4.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F和f控制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植物花色的遗
77、传遵循基因的_定律。(2)现有基因型为BbFf的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后代白色植株中自交不发生形状分离个体所占比例为_。(3)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该植物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也与花色有关,且A基因存在时,会抑制酶B的活性。现有基因型为AaBbFf与aaBbff的植株杂交,子一代(F1)表现型及比例为_。若将F1中的黄色植株自交,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自由组合 (2). 橙红色:黄色:白色=9:3:4 (3). 1/2 (4). 橙红色:黄色:白色=3:3:10 (5). 黄色:白色=5:1【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该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78、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两对对基因控制,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B_F_个体表现为橙红色,B_ff的个体表现出黄色,bbF_及bbff个个体表现出白色。【详解】(1)由分析可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黄色花色的植株基因型为BBff和Bbff,白色花色植株的基因型为bbff、bbFf、bbFF,共3种,基因型为BbFf的该植株自交,子代由于B_F_个体表现为橙红色,B_ff的个体表现出黄色,bbF_及bbff个个体表现出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橙红色:黄色:白色=9:3:4。白色植株中纯合子(bbff、bbFF)所占比例为1/2。(3)由于A抑制B的表达
79、,所以形成橙红色物质的基因组成为aaB_F_,基因型为aaB_ff的个体表现为黄色性状,Aa_、aabb_表现为白色性状,因型为AaBbFf与aaBbff的植株杂交,子一代aaB_F_的个体占1/23/41/2=3/16,aaB_ff的个体占1/23/41/2=3/16,故表现型及比例为橙红色:黄色:白色=3:3:10,将F1中的黄色植株(1/3aaBBff、2/3aaBbff)自交,则F2中aabbff的个体占2/31/4=1/6,故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5: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清楚各种颜色的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在熟练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80、进行解答。45. 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_(答出2种即可)。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植物_(填细胞膜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2)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_。(3)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_来表示。(4)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或者果醋,制作果酒需要_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O2的作用是_。制作
81、果醋需要醋酸菌,醋酸菌属于_(填好氧或厌氧)细菌。【答案】 (1).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2). 细胞壁 (3). 温度对果胶酶活性有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 (4). 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 (5). 酵母 (6). 促进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7). 好氧【解析】【分析】1、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混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82、。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由分析可知,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故可用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2)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在最适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3)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4)由分析可知,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初期通入氧气,可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使其大量繁殖;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和果胶酶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制作果酒、果醋的原理,掌握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作用,并结合题干信息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