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少旧诗规则,有时代情怀现代诗歌阅读主观题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的主观题,也是从以下角度设置:鉴赏意象类,词语运用类,技巧手法类,情感态度类。在解答相关题目时,一定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思考作答。一、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00全国卷) “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请简要概括。2(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主旨”“启示”“思想感情”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二、解题技法(一)鉴赏意象类1抓住关键词语。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
2、思。2结合作者经历。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内涵。3关注思考层次。现代诗歌意象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二)词语运用类1倒置语序突重点。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为了突出某事物,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 2省略成分更简约。诗人往往省略一些成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情感更丰富,更坚实。 3转变词性为表意。诗歌中,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词性有时会临时改变。 4浓缩语句显凝练。诗句不同于小说、散文的句子,是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的语言,往往言简义丰、含蓄蕴藉
3、。 5反常搭配建平台。现代诗歌具有反常搭配的特点,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语言平台。(三)技巧手法类1准确指出表达技巧。现代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主要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常考的有描写和抒情,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表现手法常考的有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用典、虚实结合、象征等。要注意每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准确判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2分析手法的运用。分析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在诗中体现出来的,要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赏析表达的效果。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诗人非常复杂
4、的思想情感,鉴赏时要在分析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加以点明。(四)情感态度类1知人论世知根源。读现代诗歌,首先必须了解诗人所生活的年代,知道诗人的经历和性格,这对理解诗歌的主旨很有帮助。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就很难深层次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主旨。2品味意象知情感。意象是指包含了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择取、改造、提炼以后,凝注了诗人的主观情意,被艺术地反映到诗歌中去。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3明辨手法知内涵。诗歌中表现手法很丰富,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诗人在描绘某一事物时,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
5、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这些手法之中,特别要注意象征。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诗的含蓄美、朦胧美、神秘性、陌生化。4抓住诗眼知主旨。有的诗歌,题目往往就揭示了主旨;有的诗歌,主旨在诗句中有明显的揭示,要学会通过诗眼品味其深刻含意;有的诗歌,主旨在诗歌末句,需要用心品读。三、思维提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树郑敏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像我听见树的声音当它悲伤,当它忧郁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你走过它,也应当像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当春天来到时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6、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像我从树的姿态里所感受到的那样深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我的眼睛遇到它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在它的注视下细水慢慢流去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思维“三步曲”】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题干中有“意象”“含义”等字样,这是考查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树”既是诗歌的题目,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第二步:依环节,找对应。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抓住关键词语“声音”“宁静”是“树”的特点和品格,全诗两节紧紧围绕这两个词语展开。对于“树的声音”,可从“封锁在血里”“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来解读分析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这首诗写于中国革命胜利前夕,诗人感受到中华大地饱含苦难后的沧桑,用满怀激情的笔触去呼唤新生的民主力量,寄托着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关注思考层次“树”只是一个自然物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有了声音,鼓荡着激情,成为作者情感抒发的突破口第三步:析深意,妙作答。“树”代表的是诗人心目中的中国广大的百姓,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的传统农民。这些百姓隐忍、坚强、勤奋、善良、质朴、无私、伟大、包容。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形象,表达了对他们深沉的热爱与敬仰。组织答案: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宁静,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