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一课一练新版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6359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一课一练新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一课一练新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一课一练新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诗词三首 班级:_ 姓名:_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颔联中的“阔”字用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阔”的表达效果。 3“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5

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7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8“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9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10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

3、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古代诗词三首一课一练 答案1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阔”是空阔,开阔之意。“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也写出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3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

4、法,富有情趣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4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5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6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7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8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9山下兰草的嫩芽浸入到小溪中,松林间有一条沙石小路,被雨冲洗得没有一点泥。暮色苍茫, 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的哀鸣。10C古代诗词三首一课一练 答案1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阔”是空阔,开阔之意。“阔”字既写出了江

5、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也写出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3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4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5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6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7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8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9山下兰草的嫩芽浸入到小溪中,松林间有一条沙石小路,被雨冲洗得没有一点泥。暮色苍茫, 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的哀鸣。10C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