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综合测验(五)一、选择题1(2019山东济南期末)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同意在欧战结束之后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此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开始积极调解国共矛盾,力主中国建立统一、民主的“联合政府”。1945年2月,部分美国驻华外交官还在一份集体签署的给国务院的报告中主张向中共提供援助,并迫使蒋介石实行有实际内容的政治改革。这说明美国()A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B稳步输出政治理念和体制C积极谋划战后国际格局D准备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希望建立一个亲美的联合政府,使之成为战后美国实现远东战略利益的“稳定力量”,这说明美国积
2、极谋划战后国际格局,故C项正确。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输出政治理念和体制,B项错误;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其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2(2019江苏泰州期末)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夺取了国家政权。1948年3月,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已经辩论长达十个月的规模庞大的欧洲复兴计划。从这两个事件的关联中可以推断,美国旨在()A遏制苏联扩张 B稳定资本主义C扩大世界市场 D维护北约联盟答案B解析材料“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夺取了国家政权。1948年3月,美国通过了欧洲复兴计划”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
3、一是防止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动摇,稳定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遏制苏联扩张,而是稳定欧洲资本主义,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扩大世界市场的信息,故排除C项;北约建立于1949年,故排除D项。3(2019河北邯郸期末)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力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各国一方面谋求联合自保,同时争取获得美国军事保护,由于冷战格局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亦得以以“赞助者”角色参与其中。据此可知()A欧洲联合使美国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B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契合点C冷战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因素D美国主导着战后西欧一体化建设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
4、格局,欧洲各国实力大大削弱,其“威胁”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而苏联也是唯一有实力阻碍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国家,故抵制苏联成为美欧组成资本主义阵营的共同目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欧美联合而非欧洲联合,排除A项;冷战是欧洲一体化的推动因素,其核心因素为欧洲各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西欧一体化威胁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D项。4(2019山东德州期末)20世纪中期,美国“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认为:中国革命令人担忧之处并非在于其构成了苏联“胜利”的一部分,事实上,中苏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而是作为“贫穷”国家的中国发生的革命将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引发的示范作用。这一看法()A主张美国对苏联采取
5、遏制政策B错估了中苏关系发展趋势C担心中国削弱西方在亚洲的影响D预测到第三世界即将崛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中期”“中国发生的革命将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引发的示范作用”可知,乔治凯南认为中国革命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可能影响到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因此乔治凯南主张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故C项正确,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治凯南对中苏关系的看法是正确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排除D项。5(2019江西吉安质检)1948年苏联哲学问题杂志大力批判文艺界、学术界出现的“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化”。这一批判主要源于()A意识形态的对抗加剧 B两极格局的最
6、终形成C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 D苏联内部严重右倾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故选A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B项;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排除C项;苏联内部是“左”倾化,而不是右倾化,排除D项。6(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漫画美国式“合作”,图中三人正把写有“英国美国第49州、法国美国第50州、意大利美国第51州”字样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该漫画意在揭示()A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巩固其经济霸权B马歇尔计划借助复兴西欧以扩张美
7、国利益C美苏争霸促使欧美一些国家走向政治合作D西欧各国接受马歇尔计划后经济恢复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以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的名义来控制西欧,以达到扩张美国利益的目的,故选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涉及世界经济方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欧美其他国家的政治合作,排除C项;虽然西欧各国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得到发展,但是材料主旨是美国自己利益的实现,排除D项。7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这表明()A西
8、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戴高乐希望西欧在经济上、“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反映了法国希望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操控。这表明两极格局下美国与其阵营内部成员(如法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分化,A项正确。这是戴高乐的个人意见和希望,不能说明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成为现实,也不能代表欧共体的态度,B、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国的要求,并未体现英国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此时并未与法国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排除C项。8(2019广东揭
9、阳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结果,苏联最终在亚洲压出了一个对它具有灾难性的变局将正在寻求合作力量的中国和美国推向一起。上述状况()A体现出“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分化组合B使中美两国结成了对抗苏联威胁的同盟C使中苏关系由结盟转变为军事上的对抗D美国和苏联都利用中国增强对抗的力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苏关系破裂和矛盾的激化,导致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体现出“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分化组合,故选A项。中美没有结成同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苏关系破裂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苏对中国的利用,排除D项。9(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
10、)1955年万隆会议上,29个亚非国家集体发声,表达了不愿卷入美苏“冷战”的愿望。有人评论说,这股带有深厚“反帝”色彩的思潮,孕育了1961年的第一次不结盟峰会,“不结盟运动应追溯到万隆会议”。据此可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共同反映出()A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独立发展B欧洲冷战与亚洲热战不断加剧C亚非国家一体化的进程加快D二者奉行不结盟和非集团宗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组织的会议,而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要求独立发展的愿望,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并没有共同反映出亚洲热战的不断
11、加剧,排除B项;亚非国家并没有采取“一体化”的发展策略,排除C项;万隆会议没有涉及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宗旨,排除D项。10(2019江苏无锡高二期末)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答案D解析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根本没有得到安理会的
12、表决通过,所以属于霸权主义的做法,故选D项。其行动联合国并没有授权,A项说法错误,排除;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建立,排除B项;材料所述不是恐怖主义的行动,排除C项。11(2019河北中原名校联盟联考)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面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中主要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对峙变成为多种文明和多种力量的矛盾与冲突,有较轻和较重之分的现实,故选D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
13、战结束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从当前来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极化只是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故A、C两项错误;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但不符合图片主旨信息,排除B项。12(2019广西钦州高二期末)有学者把20世纪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第二个时期,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第三个时期,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A国际关系的变革 B战争对世界的影响C时间的不断更替 D大国对历史的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两大超强相互对峙
14、的时代”“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说明这种历史时期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国际关系的变化,故A项正确。第二、第三个历史时期不强调战争的影响,故B项错误;时间更替不是主要划分依据,故C项错误;第三个历史时期不强调大国对历史的影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按照许倬云教授的说法,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摘自余秋雨的演
15、讲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
16、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21世纪是“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的大陆环境;中央集权的形成。(2)主要行动: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3)参考观点:“多极合作时代”在21世纪能够实现。“多极合作时代”在21世纪不能够实现。“多极合作时代”在21世纪不一定能够实现。(参考答案之一)我赞成“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理由:第一,就全球而言,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两大主题。第二,“多极合作”是世界政治多极
17、化趋势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要方式。第三,“多极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的结果。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主旋律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批新兴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是政治格局变化的前奏,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构架的诞生。而“多极合作”就是这种新构架的核心内容和唯一选择。历史的经验使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全球化时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多极合作时代”会在21
18、世纪成为现实。(参考答案之二)我赞成“多极合作时代”不能够实现。理由:第一,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地区矛盾。第二,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规律,实现多极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三,“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都构成了多极合作的障碍,甚至于联合国组织的作用都受到了削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发展,现实中政治经济的矛盾,充分说明“多极合作时代”不会在21世纪成为现实。解析第(1)问,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
19、“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第(2)问,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即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结合所学可知,包括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等。第(3)问,材料认为21世纪是“多极合作时代”,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如果持赞成的态度,则应当结合所学,从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多极合作”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结果和“多极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的结果等方面来回答。如果持反对的态度,则应当结合所学,从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的矛盾、“冷战
20、”思维等对多极合作的阻碍等方面来回答。14(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时间事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19
21、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0年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1991年苏联解体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趋势: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说明:1947年,伴随着“杜鲁门主义”提出,世界逐步进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之中。一方面,全面“冷战”愈演愈烈。在欧洲,两大阵营的对抗尤为激烈,出现了德国分
22、裂、三次柏林危机等;在亚洲,美国和苏联的冷战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与一次核战争擦肩而过,1980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体现出美苏之间的“冷战”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连体育赛事也无法幸免。另一方面,局部“热战”时有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结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体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相互对抗的基本趋势。(示例二)趋势:二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说明: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逐渐进入两极时代。但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旧有的两极
23、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欧洲,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亚洲,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繁荣,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亚非拉,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之后,又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以上这些新兴力量,给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与挑战。结论: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产生了若干新兴力量中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的发展趋势。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然后结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两大阵营的对抗、德国分裂、三次柏林危机、朝鲜半岛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事件分析论证。最后从多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等方面总结观点。-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