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462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这表明商周时期A. 具有原始民主遗存B. 贵族与平民存在矛盾C. 君主专制不断弱化D. 公民的政治素养较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商周时期政治具有原始民主遗存,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了贵族和平民存在

2、矛盾,B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发展趋势,C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是国人原始的民主气息,不是公民的政治素养,D不符合题意。2. 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B. 官员相互配合提高效率C.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提高官员素养缓和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政策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选项排除。分化事权容易导致效

3、率降低,但是易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选项排除。材料与提高官员素养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对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和地方两对矛盾,政府对地方政策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总体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

4、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4. 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A. 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B. 社会经济的发展C.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 等级制度的解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中“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

5、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可知明代户籍的变化是适应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求,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取士的范围,故A错。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与材料表达不符,故C错。D项史实明显错误,故错。5.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 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 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 学术适应政治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各家的宗旨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他们的学说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

6、的是各家学说为政治服务,并非反映学术氛围空前浓厚,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各家学说为政治服务,各国君主对其以礼相待,并未体现各国养士之风盛行,C项错误。【点睛】6. 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 丰富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B.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 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

7、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以判断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17、18世纪,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D排除。故选A。7.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

8、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8. 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答案】C【

9、解析】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基础,故选C项。当时领导航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地圆学说是否得以证实,得到证实实际是在麦哲伦船队航海结束后的事,D项错误。9. 在1895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95%的砂糖生产,在1900年,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产品的50%90%,在1906年,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91%的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这一现象A. 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主观要求B. 会导致生产

10、过剩与萧条的产生C. 说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 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美国出现了垄断,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的过度发展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和萧条的产生,故选B项;垄断组织的出现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国家意志的主管要求,排除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美国经济发展增速的表现,排除C项;垄断组织并没有违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10.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

11、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1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

12、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

13、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2. 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该运动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使“在野党”发展成为“执政党”,使“幼年”共产党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使工农群众卷入革命洪流的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运动是,1924到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D选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没有

14、政党,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没有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共产党还没有诞生,C选项错误。13. 1928年初,斯大林连发指令,要不遗余力的“打击粮食商贩和富农”,“逮捕投机商人和囤积粮食的富农”,用严酷的刑罚惩戒“苏维埃政权的破坏者”,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出这一指令的主要因素是A. 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D. 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斯大林采用强制手段收购粮食,实际上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的

15、影响,说明其思想基础仍在,因此D选项正确;此时大规模农业集体化尚未实行,A选项错误;B选项不符合当时苏联史实,排除;C选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故选D。14. 至1952年,我党共接管官僚企业数量: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还有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断性的内外贸易企业,并将它们逐步改造为国有。这反映了我国A.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举B.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见成效D.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把帝国主义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反帝的表现,另外一方面是把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既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社会主

16、义革命的性质,故选A;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B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1957年,C错误;计划经济得以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D错误。15.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国际组织投票权的变化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促使世贸组织

17、出现“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B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确立,A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依然存在,D错误;材料论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民主化,C错误。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

18、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二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材料三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

19、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以中国为例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未开化和半开化国家”的双重性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从全球经济视角分析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19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主要因素。【答案】(1)影响:带来民族危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促进近代化。(2)建

20、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影响:加速经济全球化。(3)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4)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国际经济组织)的推动等。【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可从工业革命方面回答主要原因即可。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一“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从对中国既带来灾难和又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回答影响即可。(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建立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方面回答美国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紧扣设问要求“全球经

21、济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速经济全球化方面回答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即可。(3)根据材料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概括主要理念即可。(4)关于概括推动19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材料一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推动、材料二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1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

22、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

23、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答案】(1)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2)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全面抗战爆发后”可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材料“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可知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理解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提出全面抗

24、战路线。第(2)问,“评析”,结合所学知识从丰富和发展三民主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中共政治影响、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即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

25、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题凸显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是一道非常好的一道题。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所能专制。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高,“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何以必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

26、而已。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针对材料中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一)见解:明清时期,皇帝独揽决策权,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理由:吸收元末权臣专横的教训,明太祖废宰相,直接统辖六部;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咨询顾问机构;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皇帝大权独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打破自然界限,以北制南,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清代实行督抚制,行政、军政长官相互监督制衡,并辅以密折制度,中央权力更为集中。尽管中国古代并非贵族政治

27、而是官僚政治,但君臣之间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这在明清时期尤为突出,是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二)见解:战国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官僚政治,权力并非为王室贵族所垄断。理由: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而非由贵族世袭。商鞅变法确立二十等军功爵制,打破贵族世卿世禄制;隋唐以来,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备,愈发公平公正,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平民中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统治集团,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缓和阶级矛盾。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君主的确有很大的权力,但选官制度为

28、普通民众提供了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君主与文人官僚体系“共治天下”的局面也是不争的事实。(三)见解:不应盲从盲信西方经验,应坚持实事求是、为我所用的原则。理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奉行王明“左”倾错误,坚持苏俄革命中形成的“城市中心论”,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而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中国“一边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发展中存在简单照搬照抄斯大林模式的问题,造成了国民经济比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显著改善的问题;改革

29、开放后,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见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需要,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理由: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兴修水利、交通、防御工程,如秦国修筑都江堰、郑国渠、直道、驰道、灵渠和长城等,推动农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抵御外部侵略,奠

30、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历代政府沿袭重农抑商政策,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以后以土地税的形式试图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政府重视农学、中医药学科技成果的运用与推广,如西汉赵过推广先进的牛耕技术和生产工具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我们应“一分为二”得看待历史,不以今天的标准苛责古人。尽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因此简单粗暴地否定整个传统制度,显然是不正确的。【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可提出自己的见解:明清时期,皇帝独揽决策权,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理由:结合所学,可从明太祖废宰相,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设立军机处,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可从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清代实行督抚制,并辅以密折制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最后,说明中国古代政治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