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
2、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这些“原色”重新
3、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这和主创团队严谨的态度和六小龄童精湛的演技有关,也和电视剧以大体量叙事优势全景式“复原”孙悟空“社会关系”有很大关系。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对孙悟空形象
4、的大幅改造,也同样建立在艺术世界重构的基础之上。从视觉呈现角度看,这个艺术世界或许只是故事场景的“复原”,但任何成功的形象再造,必然伴随它所属艺术世界的基本规则及人物关系的全折改变。也只有这样,新的形象才能如鱼得水地演绎出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思考的精彩故事。自“孙悟空”诞生以来,人们在这个经典形象上寄托着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对果敢、信诺,英勇、不屈等人性闪光点的由衷赞美。只不过,这种寄托经常采取不同的表达策略,即便有时是对形象的变形,折射的也是心灵深处的呐喊。文艺是常为新的。孙悟空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
5、象再创造,创作者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汲取文艺经典提供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更大的勇气直面社会转型期多样生活经验,以更充沛的创造力赋予经典形象以新的话语和色彩。(选编自胡一峰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悟空的形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不同的时代被注入截然不同的内涵。B. 孙悟空艺术形象不断被重构,是因为孙悟空这个形象具有复杂和多变的性格。C. 对孙悟空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对孙悟空所属艺术世界再创造的过程。D. 人们在经典形象上寄托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是通过形象的变形来表达的。2. 下列
6、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多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孙悟空的不同形象,论述有理有据。B. 文章由“孙悟空”形象的重塑论及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规律,从个别到一般。C. 文章指出当下社会经典艺术形象再创造时出现的许多问题,有其现实指向。D. 文章在论证的过程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具有指导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多样的艺术理念影响下,创造者才能赋予孙悟空这个经典艺术形象以不同的面孔。B.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被观众认为最“像”,说明高度还原原著是成功再造形象的基础。C. 网络游戏梦幻西游里的孙
7、悟空萌态可掬,得到受众认可,这是新的媒介形式对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影响。D. 没有背离艺术形象的基本性格,是动画电影魔童降世中颠覆性的哪吒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A项,“在不同的时代被注入截然不同的内涵”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而非“截然不同的内涵”。B项,“是因为孙悟空这个形象具
8、有复杂和多变的性格”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可见孙悟空艺术形象不断被重构,是因为其“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 D项,“是通过形象的变形来表达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这种寄托经常采取不同的表达策略,即便有时是对形象的变形”,可见,通过“对形象的变形”只是不同的表达策略中的一种,不是都“通过形象的变形来表达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9、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文章指出当下社会经典艺术形象再创造时出现的许多问题,有其现实指向”说法错误。文章论述的是经典形象的再创造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创作者应该具备的思维,并没有指出“许多问题”。选项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B项,“说明高度还原原著是成功再造形象的
10、基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也和电视剧以大体量叙事优势全景式复原孙悟空社会关系有很大关系”。可见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被观众认为最“像”,说明的是“任何成功的形象再造,必然伴随它所属艺术世界的基本规则及人物关系的全折改变”“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选项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故选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
11、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饭菜在端上桌以前就没有浪费了吗?有统计显示,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一天的餐食供应量,许多餐厅在原材料上的浪费率都达到惊人的30%左右。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经营者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甚至优化订餐流程
12、,从而在备货环节尽可能减少食材的浪费。商场超市同样是节约粮食的重要一环。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很多商家都会采取“买得越多越便宜”的激励手段,并且推出相应的大包装。同样是加速商品流通,比起简单粗暴地推出同一种食品的大包装,将不同食品搭配成促销组合,是不是更有利于杜绝浪费呢?商家甚至还可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一人食、二人世界、三口之家、祖孙三代等不同分量的组合套餐,通过制止餐饮浪费来倒逼很多环节上的精细化管理。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
13、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材料二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粮食外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
14、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 摘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材料三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
15、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应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
16、而非当前问题)材料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17、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摘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 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4. 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每个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B. 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
18、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不断下降的趋势。C.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量”前提下追求“质”的提升。D.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C.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保障我国粮食能源安全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保产量,又保产能。D.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6
19、.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答案】4. D 5. B 6. (1)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适应,追求粮食优质化;(3)持续促进粮食进口多元化,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4)全民节约粮食,坚持制止餐饮浪费。【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颈”错误。根据原文第10段“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可知,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人口数量增加。根据原文第10段“进口大豆88
20、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可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是大豆进口数量高的主要原因。故此项内容混淆原文信息了。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项,“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段“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可知,转变还没有完成。故此项将未然当已然了。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根据原文第段“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
21、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可知,要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所有人都形成节约粮食的共识,制止餐饮浪费,从而节约粮食。根据原文第段“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知,粮食安全离不开土地,需要加强耕地保护,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据原文第段“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价落到实处”可知,对于粮食不能只追求“量”,接下来要追求优质化,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根据原文第段“我们要持续促
22、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可知,为化解进口粮食供应风险,需要使进口来源多元化,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献给艾青的红玫瑰曹积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
23、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
24、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
25、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彩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文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
26、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
27、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选自文汇报,有删节)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B. 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C. 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D. 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
28、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8. 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9. 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答案】7. B 8. 倒叙。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 9. 内涵:“红玫瑰”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作用: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借“红玫瑰”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
29、敬重和怀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错误。根据原文 “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可知,原文中写的是艾青先生经历灾难挺了过来,并没有提到作者因大堰河的激励而奋勇前行。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叙述手法的分析判断能力。考生要掌握不同写作顺序有哪些,比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及作用,能够结合具体文章,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来分析写作顺序,并能分析采用这种顺序的好处。题目是,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
30、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全文共8段。第1段“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写作者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第2段“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直到 1988 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这是过度段,写少年时对艾青仰慕,终于见到了心仪的诗人。第3段“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 21 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顺理成章写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第4段“那天
31、,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写与艾青交谈的过程。第5段“1990 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1990 年 3 月21 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写作者请艾青题字以及艾青右臂骨折,装上了金属假肢。第6、7段“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写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第8段,呼应开头,表
32、达对艾青的敬重、怀念。纵观全文,由开头参加葬礼,引出关于艾青的回忆,这是倒叙的写法。【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物象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物象的内涵通常与其特点以及文章中人物的特点及主题有关联;物象的作用可从结构、人物、主题的等方面分析。题目是,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首先探究“红玫瑰”的内涵。结合第1段“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不难看出,“红玫瑰”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
33、现。然后分析“红玫瑰”的作用。“红玫瑰”出现在开头,由它揭示了艾青的形象和性格“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以下行文写作者与艾青的交往等事件,处处体现了艾青的这种性格和形象。因此,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而“红玫瑰”象征的正是艾青的性格、精神与气质,是作者歌颂的艾青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作者借“红玫瑰”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举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二十六年召为左庶子,寻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三十五年五月,擢向高礼部尚书兼
34、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自独相,即请增阁臣,帝不听。及吏部尚书孙丕扬以荐贤不用求去,向高特疏请留,亦不报,遂引疾。屡谕,乃出视事。四十年春,向高以历代帝王享国四十年以上者,自三代迄今止十君,劝帝力行新政。复以用人行政请,不报。向高志不行,无月不求去,帝辄优旨勉留。向高复言:“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帷幄不得关其忠,六曹不得举其职,举天下无一可信之人,而自以为神明之妙用,臣恐自古圣帝明王无此法也。”熹
35、宗初政,帝本冲年,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刑部尚书王纪削籍,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致仕去。向高争不得,因请与元标同罢,帝不听。忠贤益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二十余疏。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所给赐视彝典有加。寻听辞太傅,有司月给米五石,舆夫八。向高既罢去,韩爌、朱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熹宗崩,向高亦以是月卒,年六十有九。(选自明史叶向高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
36、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B.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C.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馈盈D.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首辅,明代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而言。B. 冲年,意为幼年孩童,古人常以发型来区别年龄,如总角、垂髫、束发均指幼年。C. 削籍,旧时指削除名籍被革职,古人常用移病、乞骸骨等来表达自请退职。D
37、. 清流,与“浊流”相对,常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古人也称“白马清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叶向高忧国奉公,独撑朝政。皇帝长期懒于上朝,国事荒废,官职出缺不补;叶向高德高望重,独居相位,主持政事竭忠尽力。B. 叶向高执着尽忠,敢于直谏。他规劝皇帝推行新政,直言皇帝不信任百官、剐愎自用的做法,并不是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C. 叶向高力抗奸臣,维护忠良。奸人窃取国家大权,朝中重臣遭到攻击、排挤之时,叶向高极力抗争,成为与魏忠贤对抗的朝臣首领。D. 叶向高志在救时,毫不恋栈。他多次因皇帝不听谏言主动请辞,皇帝以加封太傅、赏赐超过常法的荣宠挽留,他却
38、辞去了太傅职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向高特疏请留,亦不报,遂引疾。屡谕,乃出视事。(2)忠贤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二十余疏。【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叶向高特地上疏请求留用他,皇帝也不答复,叶向高于是称病不出。皇帝多次下诏,于是出来管理事务。(2)魏忠贤总是故意拿一些小事,责备叶向高,使他为难。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达二十多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
39、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让位子空着,台谏一定不能都废除了,各方的巡抚一定不能不让人代替。朝廷内外离心,宫城之内怨声载道。“臣进退”作“可置不问”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百僚必不可尽空”与“台谏必不可尽废”结构相同,应在“尽空”和“尽废”后停顿。据此排除D项。故选C。【1
40、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B项,“总角、垂髫、束发均指幼年”说法有误。“束发”指成童的年龄,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41、称“总角”。故选B。【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皇帝以加封太傅、赏赐超过常法的荣宠挽留,他却辞去了太傅职衔”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二十余疏。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所给赐视彝典有加。寻听辞太傅”,所
42、以,熹宗加封叶向高为太傅后,派行人护送他返乡,不久听任他辞去太傅。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l)“疏”,作动词,上疏;“报”,答复;“引疾”,托病辞官;“谕”,动词,旧时上告下的通称,这里指下诏书;“视事”,经办公务,到职开始办公。(2)“时”,副词,常常;“毛举”,列举不重要的小事;“细故”,细小的事情,形容不值得计较或无关紧要;“困”,使动用法,使为难;“乞归”,请求辞职回乡。【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43、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叶向高,字进卿,是福清人。考中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编修。万历二十六年,朝廷征召任命叶向高为左庶子,不久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提拔叶向高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叶向高进入朝廷。第二年(1608年),首
44、辅朱赓也去世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辅臣。在那个时候,皇帝在位已有很长时间了,懒于上朝,国家大事多废弃懈怠。叶向高因为德高望重而成为宰相,忧国忧民,一心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尽忠效力。叶向高自从成为唯一的宰相,就请求增加阁臣,神宗又不听。等到吏部尚书孙丕扬因为举荐贤能不被任用而请求离职,叶向高特地上疏请求留用他,神宗也不答复,叶向高于是称病不出。神宗多次下诏,才出来管理事务。万历四十年(1612年)春,叶向高以历代帝王中,在位达四十年以上,从三代以来直到现在只有十人,规劝神宗大力推行新政。又以选用人才行政请求,神宗也不答复。叶向高的意图得不到实行,每个月都要
45、求辞职。神宗每次都降旨勉励挽留他。叶向高又说:“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让位子空着,台谏一定不能都废除了,各方的巡抚一定不能不让人代替。朝廷内外离心,宫城之内怨声载道。而陛下不能使臣属尽忠效力,六部的官员不能各负其责,整个国家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却还自以为有神机妙算,我恐怕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没有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的。”熹宗执政之初,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刑部尚书王纪被剥夺官籍,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击离职。叶向高争论没有结果,于是请求跟邹元标一起被罢免。熹宗没有接受。魏忠贤由此更加怀恨叶向高了。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
46、的都依靠叶向高,魏忠贤总是故意拿一些小事,责备叶向高,使他为难。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达二十多次。熹宗于是下诏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返乡,赏赐给他的财物比按常法赐予的还要多,不久又听任他辞去太傅,每月赐给他五石米,八个轿夫。叶向高被罢免后,韩爌、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谄媚小人占据要职,清高的士大夫们无所倚靠。明熹宗驾崩,叶向高也在当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节选)唐杜甫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
47、辅,临危莫爱身!注释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丹地:朝廷。14. 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B. 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C. 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D. 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5. 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 B 15.
48、(1)赞扬严武的才干。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巴蜀,保护了当地百姓,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思念。(2)勉励严武努力。诗歌的最后两句,劝勉严武若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3)杜甫感叹自身命运,渴望报效朝廷。“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滞留四川的惆怅,“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武都样效忠朝廷。【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49、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对“杀”的理解有误。“杀”,此处是副词,表示程度深。愁杀,很忧愁的意思。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所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是诗人想象朋友严武等待上朝的前夜情形,表
50、现了严武的敬业勤勉。“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是从蜀人的角度来反衬严武的治理有方,深得人心。严武的暂时离开,让百姓“愁杀”,盼他早日归来。“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通过写严武正受到朝廷重用和而自己滞留寓居四川,表现了作者渴望像严武一样被朝廷重用的心声。最后一联“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表明他对严武仕途的祝愿,希望他官拜台辅,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利。这其实杜甫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声的折射。【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
51、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2、)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认为“_,_”,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2)师说中写士大夫这类人从地位尊卑的角度为自己不从师学习进行辩解的两句话是:“_,_。”(3)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_,_”,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答案】 (1). 盈虚者如彼 (2). 而卒莫消长也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反是不思 (6). 亦已焉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盈”“谀”“反”“焉”。三、语言文
53、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命运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不幸者常常愿意同幸运者相比,_自己的运气。幸运者常常不愿同不幸者相比,相信自己的努力。( )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课。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所以_没有用,平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_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对自己的姑息、
54、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_的坦然。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埋怨 怨声载道 叫嚷 心旷神怡B. 埋怨 怨天尤人 叫嚣 心旷神怡C. 抱怨 怨声载道 叫嚣 心安理得D. 抱怨 怨天尤人 叫嚷 心安理得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 排比 比喻 拟人B. 排比 设问 拟人C. 拟人 比喻 夸张D.
55、比喻 设问 夸张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命运中有速之客水远比不速之客来得多。B. 命运中的不速之客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C. 命运中有不速之客,也有有速之客。D. 命运中有有速之客.也有不速之客。【答案】17. D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人或事物表示不满。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根据语境“愿意同幸运者相比”,和别人对比应用“抱怨”。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
56、普遍强烈不满。怨天尤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根据语境,是个人抱怨命运不公,而不是群众强烈不满,应用“怨天尤人”。叫嚷:喊叫。叫嚣:大声叫喊吵闹。根据语境,后面已有“最响的时候”,如果用“叫嚣”则语意重复,应用“叫嚷”。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很合理,心里很坦然。根据语境“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并非一种让人心情舒畅的事,而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应用“心安理得”。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
57、、对偶、反问、设问。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从选文中抽取句子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如第一句“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命运像一只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不幸的命运”人格比。“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只是疑问句式,并没有回答,因而不是设问。本题中无夸张修辞手法。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项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要注意
58、前后贯通勾连分析。“前一种客人”根据后文“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课。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可见,这个客人并非“邀请”而来,否则你不会有“拒绝”之意,因此指的是“不速之客”,所以先排除AD项。C项,与下文“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课”语意上无法形成因果关系,语意不衔接,既然是“必修课”,说明“不速之客”多而无法回避,而不只是二者均有,排除C。故选B。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_,就等于验证了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识别是一种证明“我是我”的便捷方式。_,首先要获取指纹的图
59、像,在获取了指纹图像之后,_,通常包括指纹纹路的端点、孤立点、分叉点等,其中指纹的纹路端点和分又点是最稳定,也最容易获取的。特征提取完就相当于完成了指纹的采集。【答案】 (1). 只要验证了一个人的指纹 (2). 要想进行指纹识别 (3). 然后进行指纹特征的提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空与“就等于验证了一个人的身份”语意上形成了顺承关系,语意上是做了什么,“就等于验证了一个人的身份”,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指纹识别是一种证明“我是我的便捷方式”来推断,即验证指纹就能
60、够验证人的身份。第空根据“首先要获取指纹的图像”的语意来推断,为什么要获取指纹图像?是为了进行前文所说的“指纹识别”,因此该空填“要想进行指纹识别”。第空与下文“特征提取完就相当于完成了指纹的采集”在语意上相对应,可见该空要填“接下来要提取指纹特征”之类的话。【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
61、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说,美国已于2020年7月6日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于明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美国的决定,世卫组织指出,按照世卫组织规定,放弃会员身份前应履行相关财政义务,而美国已经拖欠了一年多的会费,共计将近2亿美元。批评者认为,一旦退出世卫组织,美国就无法进入该组织疫情数据和疫苗信息的全球共享系统,将削弱美国应对此次疫情乃至未来疫情的能力。美国的“退群”行为还将极大损害国际抗疫努力成果,甚至可能破坏几十年来全球卫生事业的进步,给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全球知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7月7日在社交媒体
62、上说,美国正式通知联合国退出世卫组织的举动,是“对全世界人民的暴行”。【答案】参考示例:美国拖欠了世卫组织一年多的会费,2020年7月6日,美国正式宣布将于明年7月退出世卫组织,此举引来了不少人的批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新闻报道的压缩要注意四要素,即时间、地点、陈述对象、事件。阅读语段,可发现这则新闻开头就点明了时间是“2020年7 月6日”,陈述对象是“美国”,事件是“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同时还陈述了关键信息“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条件“美国已经拖欠了一年多的会费”。还要概括该新闻事件引起的批评
63、意见。由此可以按照要求概况新闻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 王鼎钧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 龙应台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 赫尔曼黑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答案】范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传说中,女娲娘娘创造了人类,但她对人类没有信心,她认为人类世界中充满了太多的丑恶,决心重创人类。但一个人改变了她的想法,那个人就是伏羲,他一直在为人类奋斗。他临终前的
64、最后一句话是:“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并不是神所能左右的。”这则简短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没有人能够左右。是成功,是失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那里。亿万富翁比尔盖茨,用他的行动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他很有设计天赋,十五岁就考入了哈佛大学,在第三年时毅然退学,和朋友一起去开创微软事业。他的父亲十分生气,恨不得用鞋子打他。但父亲的愤怒并没有改变他的意志。假若他当时听从了他父亲的意见,继续上大学,那么这个世界上不就少了一个亿万富翁,而多了一个书呆子吗?正因为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才成就了他的微软事业。是生,是死,掌握在自己手里。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悄悄地离开
65、了这人世,而又有多少人创造了奇迹。22岁的乐刘会,地震时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心中怀着光明。有人时她就大声呼叫,无人时她就保存着体力。在艰苦的环境里,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活下去的信念。靠着这信念,她终于获救了。如若她放弃了活下去的信念,她就不可能获救。说到底,是她自己救了她自己。是幸福,是悲伤,掌握在自己手里。运动名将桑兰,在一次训练中,不慎摔伤,致使双腿瘫痪。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十年如一日地锻炼,从拄杖走路到能自己行走再到能跑,渐渐地,她的腿好了,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她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并且后来也获得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是她自己,给了她自己幸福。将命运攥在自己的手心,不
66、仅要灵活应对各种环境,更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唐玄奘为了发扬佛法,从长安徒步前往天竺;奥运冠军李宁,在一次奥运会中负伤参赛,凭毅力连获三枚金牌;谈迁在写国榷时,面对第一稿被小偷偷走,他仍凭毅力写出500多万字的第二稿居里夫人说得好:“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毅力就像是一双手套,让你能够更好地将命运攥在自己的手心。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并且有毅力,才能将命运这颗光鲜的珍珠紧紧握住。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放飞自己的梦想。我的青春,我做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
67、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分别解读如下:“筛子”是个形象的比喻,在时代这个大筛子面前,所有人都是身处其中的糠谷,重要的不是你能跳多高,而是你能不能长期地留在局内。可以提炼出时代的前进、事物的发展、人民的自我更新等关键词。回望来路,展望前路,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更明白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提炼出社会事物的发展、人生的目标方向、个人的信仰追求等关键词。此句阐述的是生存的意义,不论走向何方,听从内心,坚定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然后忠诚于它。综合三则材料来看,时代是背景,个人是主角,需要把个人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方为最佳立意。【立意】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找准人生目标,坚定人生道路;无论时代
68、怎么变化,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时代在发展,个人要进步。【素材】1命运由自己掌握就是活出自我。庄子虽然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退隐、不争、率性的哲学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提倡顺从自然的法则,安时处顺,重视内在德行的修养,流露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2命运由自己掌握才能追求自由率真的生活。入任为官,达济苍生是陶洲明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诗他的觉醒,淡泊名利、闲适
69、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园是他的努力实践,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尘脱俗,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的崇高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起了一个了“巢”,一个精神家园。陶洲明是超时代的,他永远是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3古今中外挑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服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
70、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她可能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他们接受命运,但不卑怯。他们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因此都取得了成功。4命运由自己掌握就要把握时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未成年就举幽素科,后得刘祥道举荐授朝散郎,十六岁做沛王府侍读。二十余岁是,他赴交织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当时都阎某在新修的腾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也应邀出席宴会。阁都督事先已要其女婿做好了序文。但为了表示谦恭,假意请众宾客作序,大家
71、都谦逊推辞,唯独王勃毫不客气,提笔挥豪,顷刻而就,写成了滕王阁序并诗,满座皆惊。阎都督读到稳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惊奇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连说:“真是天才啊。”滕王阁序从此成为古今传诵的名著。【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