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17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本试卷共6页,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谈谈读书时的思考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文或非专业的书。二是为兴趣而读书。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而读书。比如出国或国内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点的情况。三是为学习而读书。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四是为研究而读书。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我所说的读书思考

2、,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究而读书时的思考。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张培刚先生在哈佛 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论文得了威尔士奖。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舍。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三个层次是思考。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地细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

3、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读书时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四个方面。读书需要平面思考。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理解书的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 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读书需要总结思考。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新点或亮点。 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写作意图,也会有专

4、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考。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幸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城的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读书需要启发思考。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1. 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 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

5、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B. 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正是如此考虑。C. 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D. 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通常有四种情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不只要读,还要进行思考。B. 判断一种读书情况是否是为学习或研究,需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三个层次条件:记忆、理解、思考。C. 为学习研究

6、而读书时,可以有选择地通读,也可以有重点地细读精读,不过要读懂书都离不开思考。D. 人们在读书时不管是进行平面思考还是启发思考,都意味着在认真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很髙的层次。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因为把作者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B.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因为虽然很多外部资料可以帮我们理解,但它们不可能帮我们总结出主题、中心思想等。C. 读书需要关联思考,因为关联阅读同类书籍,既便于明白该书的价值,更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相关知识。D. 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因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清楚了自己读书后的收获,就

7、可以实现提高自己的目标。【答案】1. B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理论和实际要结合,而非为“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考虑。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是否思考不是四者的区别;B项,三个层次是判断认真程度的;C项,通读精读并不是指有选择或有重点。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是“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总结肯定是有的,但是是别人的。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

8、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湖畔雨趣苏连硕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

9、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的雨夜呀。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

10、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

11、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当你平抚沉静下

12、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萎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畔散记,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B. 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

13、最后一幕的喜雨”,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C. 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D. 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5. 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6.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4. A 5. 通过秋雨与春雨、夏雨的对比,更能衬托出秋雨的特点。写春雨的吝啬、稀疏,不仅表现了秋雨的“贵”与“喜”,还突显出秋

14、雨的坚韧、持久、豪爽、气派。写夏雨的凶猛暴戾、干打雷不下雨,甚至造成灾害,则表现了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的性格。 6. 作者描绘了秋雨的绵、柔、韧,表达了对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描写了秋雨的持久、豪爽、气派,神清气定、晶莹剔透、清幽隽雅,表达了对特立独行、真诚坦荡、沉静达观的人生态度的欣赏。【解析】4. 试题分析:B项“对春雨很反感”错误。C项“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错误。D项没有运用“夸张”修辞。5.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类文本中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在本文是拿秋雨与春雨、夏雨

15、进行对比。然后分析对比的作用就是要突出秋雨的特点。最后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是如何在对比中突出秋雨特点的,这些都可以回归到文本中归纳和总结。点睛: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6.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涵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找到文中作者对秋雨的感悟,即表现秋雨特点的抒情和评价性的

16、语句,其次还要由这些特点延伸到对人生的感悟。总而言之,要立足文本,筛选延伸。(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20世纪20年代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再加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在30年代被一些人奉为石油地质的法则,中国由此戴上了“贫油”的帽子。但是,黄汲清和另外一些地质学家并没有被这一“法则”所束缚。黄汲清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急需各类战略物资,为祖国寻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们魂牵梦萦的理想。他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193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顾维钧的“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组

17、成西北石油考察队,黄汲清选派了孙健初与两位美国专家,结果发现了玉门油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1938年,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调查四川隆昌圣灯山的地质构造,他亲自布置钻孔,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队在大渡河边铜街子的茅口灰岩中发现了天然气苗,纠正了德国学者认为四川天然气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经济价值很小的错误。1938至1941年,他率领一批青年地质学家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了110 000地质填图和石油天然气调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初步的胜利鼓舞了胸怀石油大志的黄汲清,他毅然卸下行政职务,投身到西北的石油考察中。

18、1941年夏,黄汲清率领甘肃探油队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考察的征途。他们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考察了沿线的地质。他们对玉门油田及周边地区做了详细调查,并向南进入了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向北进入龙首山做穿插考察。这次重要的地质实践,为以后“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基础。1942年11月,黄汲清率一批精英组成石油地质调查队奔赴新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成自己的科学考察队对我国西部边陲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队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为时半年的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到天山北山麓带的油苗,有许多是源自侏罗纪的生油岩,如独山子的石油,这些生油层都属于陆相沉积。1943年他们完成了著名的新

19、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在报告中,黄汲清展现了其卓越的科学洞察力,他确定“这里有圈闭很好的构造,以及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油田”。他科学地预见:“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他有利地区,很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小,甚至更大的油田。”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1941年玉门、河西走廊的调查结果,黄汲清在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型盆地的生油层是多期的,而沉积性质往往是陆相的,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两个学说。黄汲清说:“陆相生油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关系重大。如果准噶尔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

20、东部的陆相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油田。”黄汲清理论上的优势立即在圈定石油普查区域上体现了出来。1954年黄汲清等人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系统而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圈定含油远景地区125万平方公里。1955年2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作为技术总负责,黄汲清积极组织中青年地质学家全面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各主要沉积盆地和沉积区的油气因素,成功优选了五大盆地,亲自布置石油普查。到1957年3月,在地质部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黄汲清展示了一幅更为精准的1300万的中国含油远景分区图,并做了我国含油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的报告,用醒目的橘黄

21、色把松辽、华北、四川、鄂尔多斯四大盆地标示为重点远景区。他坚信多年实践得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坚持实施松辽平原油气勘探。后来,大庆等地大规模储油构造的相继发现,充分显示了黄汲清先生的远见卓识。从玉门到大庆,中国石油大发现雄辩地展示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完美的科学过程。黄汲清有幸成为这个全过程的奠基人、领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摘编自何民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等)相关链接:在“陆相生油”的理论探索方面,前有潘钟祥在美国发表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纪的非海相成因,提出了陆相生油可能性的初步论说,后有陈贲、李四光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石油与陆相沉积的关系,但是最完善并且经受了最多的实践检验的,还

22、要算黄汲清的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报告及由此发展起来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 (摘自茅矛地学泰斗黄汲清)手把锤子出大门,上高坡,下深谷,越大山,爬峻岭,前行前行复前行。/不必怕,不要紧,我们都是征服自然的人。/前行前行复前行,莫忘积石西倾和秦岭,莫忘长白与大青。/横断山高,贡嘎峰峻,祁连积雪厚,天山明月照坚冰。/锤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莫辜负少年好光阴。(年轻时代的黄汲清写的言志诗篇)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汲清领导有方,用人得当。与顾维钧的公司进行合作,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玉门油田。B. 黄汲清率队考察,发现了圣灯山天然气田,纠正

23、了德国学者的错误,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天然气调查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科学基础。C. 黄汲清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的石油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论”理论,并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地质基础。D. 黄汲清对新疆天山南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找到了陆相沉积生油的实例,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20世纪30年代一些人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奉为石油地质的圭臬,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但黄汲清等人没有被此束缚。B. 在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黄汲清带领团队在四川进行了三年的地质考察,取得了重大发现,并为后来威远大

24、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C. 黄汲清率领考察队在新疆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独山子的石油生油层属于陆相沉积,在后来的相关调查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陆相生油”的相关论说。D. 黄汲清根据陆相生油的相关理论,认为如果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一定会形成同样的油田。E. 1949年后,黄汲清等人对中国石油前景做出了乐观的预测,编制了系统的油气运景分布图,为新中国首轮全国石油普查和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9. 作为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7. C 8. BE 9. 有执

25、着的理想和深挚的爱国情怀。年轻时,立志投身地质事业;抗战期间,一心为祖国寻找石油。有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不被固有的地质“法则”束缚,长期坚持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形成了“陆相生油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有卓越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善于从现象中找到规律,并进行大胆的科学推断。有领导者的才干和担当精神。主导石油考察、普查等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石油大发现中体现了远见卓识。【解析】7. 试题分析:C“陆相生油论”是在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出的。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本分析,通读全文,抓住传主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贡献的内在原

26、因分条阐述。只要能围绕一种观点或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内知识检测10.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B. 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C. 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它是继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形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楚辞是屈原等人

27、作品的总集,由西汉刘向编定。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言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矣尔卜尔筮,体无咎(怪罪)言彤管有炜,说怿(喜欢)女美客从远方来,遗(遗留)我双鲤鱼及尔偕老,老(总是)使我怨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徇禄反穷(尽,最偏远的)海,卧疴对空林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咎:不吉利。遗:送,赠送。老:共同到老。12.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 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B. 自名秦罗敷 名:用作动词,取名,名叫C. 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

28、译为“以为荣耀”D. 三岁食贫 贫:形容词用作名词,可译为“贫苦的生活”【答案】C【解析】“荣”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荣耀”。(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1)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2)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 彘:是指猪。13

2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妻适市来适: 到;往B. 妻止之曰 止:制止;劝阻C. 特与婴儿戏耳 特:只是D. 顾反为女杀彘 反:反而14. 对文段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A. 文段(一)交代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婚姻不幸经过以及殉情的原因,同时也告诉人们这篇孔雀东南飞的由来。B. 文段(二)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要孩子跟自己去集市,对儿子说:“我从街上回来后杀猪给你吃。”C. 曾子等妻子从街上回来,便准备把猪抓来杀给儿子吃。D. 曾子认为“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也就是说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和老师(学者)那里学来,需要父母和学者们的教导。15.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30、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译文: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答案】13. D 14. D 15. (1)(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自己发誓永不再嫁人。(2)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解析】13. 试题分析:D反,通返,“返回”意。14. 试题分析:D “学者”解释为“老师”误。15. 试题分析:得分点为:(1)“为所”被动句式,省略句(2)欺,欺骗;是,表判断。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

31、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小题。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洋十九首, 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B. 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 在这美好的淸夜,一位佳人一边

32、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 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D. 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涌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E. 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17.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6. BE 17. 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运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

33、好景象。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解析】16.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E由这句诗便推导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内心并不旷达超脱”的说法过于武断,认识到生命无常与内心旷达超脱与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诗人的心情会因时因地因境而变化。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中“云间月”、“叶

34、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以乐衬哀。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35、、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两人少年欢快场面的句子是“_ ,_ ”。(2)曹操在短歌行中描绘久别重逢、彼此诉说情谊的两句是“_ ,_”。(3)离骚中作者表明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

36、_。【答案】 (1). (1)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2)挈阔谈宴, (4). 心念旧恩 (5). (3)宁溘死以流亡兮, (6). 余不忍为此态也【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宴”“晏”不要混淆。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

37、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38、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39、。20.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B. 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C. 战狼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D. 10月1日,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途易辙。B项,“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40、搭配不当。D项,“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句式杂糅。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中途易辙,D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2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张接到几个朋友来访的消息,高兴地回答:“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B. 小李在应聘信上写道:“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C. 王主任在招商会上

41、恳切地说:“欢迎各位投资山区建设,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D. 小赵偶遇某同窗好友,寒暄过后询问对方家人情况:“令慈身体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得体。A项,府上:敬辞,尊称别人的家;B项,惠顾:敬词,用于感谢别人的光顾;C项,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_。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

42、其二是_,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_。【答案】 (1). 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的传统礼仪 (2). 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 (3). 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3.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

43、“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_。_。【答案】 (1). 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2). 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弄清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解答时一定要立足题目,

44、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模式,切不可脱离原题作答。四、写作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屈原、烛之武、蔺相如、廉颇、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张衡、诸葛亮、苏轼等。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的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

45、】胸怀祖国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胸怀祖国自有一股英雄气。读屈原的名辞离骚后,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你埋下了一坛老酒酒坛上的红纸沉沉地写着黑字魂每当到了汩罗江悲凄的那一天那酒坛里就溢出芦叶的清香回荡起亘古不变的激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了喝过这坛酒的人都醉成了龙的脊梁是什么使诗人心潮澎湃?是离骚的字字泣泪,是屈原的拳拳赤心,是涌动的爱国情,是炽热的报国心。爱国一种神圣、深厚、热烈的情感,它藏于内心深处,居于所有情感之上。它是一条纽带,一个号令,一个民族挺立的信念,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如潮水般汹涌而出,气势磅礴。悠悠五千年,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践约对

46、它的承诺;纵横九万里,无数中华儿女用奋斗诠释对它的忠诚。爱国一种超越时间空间,最纯洁、最敏锐、最强烈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精魂。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的人。一个人,没有脊梁骨,便不能直立行走;一个人,不属于他的祖国,便不属于人类。是的,胸怀祖国!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有

47、人只念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胸怀天下,把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放在心上。恰恰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不能忘记,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凛然,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矢志不移,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的激昂豪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英雄气概!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直到我们反躬自问时能问心无愧地说:“

48、祖国在我心中!”【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些人物来源于课本,他们的事迹和品质是学生熟悉的。当然,学生可以跳出课本的限制,对人物有更深入的解读,但是一定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正因为如此,这次作文的立意是很丰富的。关于的“英雄气”参考解读: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敢为人先、革故鼎新,坚定忠贞、坚守信仰,果敢无畏、大公无私,激浊扬清、舍生取义等。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其用意就是通过对材料中的历史人物品质精神的解读考查学生对“英雄气”的理解,并且这种“英雄气”跨越时空,依然“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行文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解读人物,而是要挖掘不同人物精神品质的内在关联,并且呈现出“英雄气”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