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专题十七附录常见表达技巧汇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573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专题十七附录常见表达技巧汇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专题十七附录常见表达技巧汇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专题十七附录常见表达技巧汇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专题十七附录常见表达技巧汇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专题十七附录常见表达技巧汇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附录九常见表达技巧汇释(一)常见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写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由两个层面构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方式)、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抒情手法(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理、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吊古抒怀)三、描写手法1渲染2.烘托3.衬托 4.动静结合5.虚实结合6.抑扬结合7.白描8.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明暗结合、浓淡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结合、音形色结合)四、修辞

2、手法1比喻2.比拟3.双关4.借代5.夸张 6.互文7.对偶8.顶真 9.设问10.反问11.反复12.对比13.用典14.起兴(二)常见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直抒胸臆的艺术效果:真切自然,感情强烈,浓重感人。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

3、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杜甫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诗人客寓成都,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

4、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3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1)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

5、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例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借景抒情)。(2)比喻和象征:比喻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中用的是比喻,把愁思比喻成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如果诗歌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是托意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毛泽东和陆游均写有卜算子咏梅,都是以“梅”为象征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毛泽东是这样写梅花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而陆游写的梅花则另有意味:“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首词通篇都以梅为意象,只不过,毛泽东赋予梅花以乐观、热情、昂扬、坚强的象征义;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象征词人自我,把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遭遇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品格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中。同是梅花这一象征客体,因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4借物喻理:把深刻的道理蕴含在对事物的描摹中。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小诗,借“源头活水”说明这样的道理: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5借古讽今

7、(怀古伤今):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把当年的繁华和现今“惟有鹧鸪飞”的荒凉进行对比,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怀古伤今还可以是“怀古”而“伤(悲)己”,通过遥想古人古事,感慨或愤激于自己功业未建、年华逝去、报国无门、怀才不遇、遭贬被弃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6渲染:渲染属于正面描写,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营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往往是一两句可以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杜甫登高首联:“风

8、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从形、声、色、态等方面刻画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7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1)以物烘托人(情)。如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以景烘托朋友离别时凄凉的心境。(2)以人烘托人(情)。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3)以物烘托境。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9、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8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1)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2)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反衬在古诗词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以声(动)衬静,二是以乐景衬哀情,三是对比。如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主要写静景,颈联则写动景,虽互为衬托,但诗人的着眼点是以动衬静,以突出境界的幽深。(3)对比与衬托的区别:衬托是用来说明

10、和突出被陪衬事物的,有主次之分;对比是为了比较事物的不同点,没有主次之分。例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杨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歌首句运用衬托,以“冰雪林”反衬梅的坚毅;次句则运用对比,将梅与“混芳尘”的桃李作对比,一方面写出了桃李的媚俗和轻佻,另一方面又显示出梅的清高脱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9虚实结合:“虚”指直觉中看不见的,但能从诗的字里行间感悟到的、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多为未来之事、想像之物、梦中之境;“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象、实人、实事。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11、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

12、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进无限凄美的意境之中。10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刻画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1白描:指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事烘托,不施色彩,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

13、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在这幅图画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印象是萧索而暗淡的,这就是白描。1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14、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而“春风十里”又是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13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14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节奏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应理解为“秦汉明月秦汉关”。-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