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同步测试(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1届广东广州南武中学第一次月考文综)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2(2011年广东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者 B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C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
2、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D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
3、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非选择题5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
4、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
5、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一、选择题1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见右图),描述了20世纪 20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6、人民热烈欢呼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2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3(2011届广东华侨中学第二次测试)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是“阳光灿烂”,主要是因为()A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B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
7、品的权利4(2011届广东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5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模式伤害了群众积极性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二、非选择题6(2010年江苏单科)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8、下面是苏联 20 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面向未来工业之路纺织工业请回答:(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课堂限时练】1A2.D3.A4D解析: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5(1)原因
9、: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2)经验: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课后强化练】1A2.C3A解析:1920年春天,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1921年3月,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4B解析:C项与时间不相符合,材料中没有体现A、D两项信息。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农、轻、重比例失调、人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材料形象描述了这些内容。故选 C 项。6(1)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工业政策是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而斯大林的工业政策是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理由:当时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