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八 史观、史料、史学考 向 分 析 考 题 引 路 强 化 训 练 231易 错 防 范 4考 向 分 析 近年来,对史学素养的考查日益成为各省命题的重点,考查的方式多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今年将会延续这一趋势。考 题 引 路【例1】(2015安徽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立意与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有效信息及掌握基
2、本的史学素养。【答案】C【解析】材料中“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强调了历史需要变,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真谛,为此可知与“治史所以明变”相近,C项符合题意,故选C。【例2】(2015江苏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史学研究中史料的真伪辨别,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获取信息、调
3、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答案】C【解析】材料中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使用的时候要运用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辨别真伪,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B项说法错误;D项中“形成证据链”的说法不当,排除。强 化 训 练(点此链接)易 错 防 范 防范一 不能正确处理历史史料 解答历史史料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渗透,采用史由论来、论从史出、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哲学思辨法、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等方法。【例1】(2014北京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
4、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考查历史研究方法,注意孤证不立。授时历虽然颁行的时间比现行公历早,但不能仅凭这一个例得出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A项错;一部西游记不能说明整个明代文学发展情况,B项错;扬州的城市化水平不能代表整个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说明唐代宰相主要由北方人担任,南方担任宰相的人少,这佐证了“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
5、域差异”。故应选C。防范二 缺乏基本史观素养 解答史观类选择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史观的含义;其次要阅读题干,明确考查主题,充分挖掘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史观的内涵,找出符合题目的选项。【例2】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生态史观 B全球史观 C社会史观D革命史观【答案】C【解析】本题只要理解各史观的含义较易选出正确答案。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全球史观从全球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社会史观指研究历史的目光投向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革命史观指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历史。结合上述含义可知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