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本I式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纸上作答。作文写在作文纸上第I卷 50分、基础与阅读(17分)材料一古人云“冒之以衣服,旌之以章旗,所以重其威也”,通过服饰表明贵贱在夏商时期当已形成。我们通过孝经对服饰的论述片段,便能了解到古代“不僭上逼下”的着装要求。穿错颜色,不但会受到惩罚,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清朝雍正帝赐死年羹尧时,列举的罪状有几条就跟着装用色有关用鹅黄色的荷包,用黄布包裹衣服。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与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代的服饰色彩演变中不难发现,古代服饰色彩始终以正色为尊,注重衣色之纯,五种正色白、青、黑、赤、 黄源于五行金、木、水、火、土。而历代所崇尚
2、的颜色各异,檀弓有云“夏后氏 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史记殷本纪也记述商汤“易服色,尚白”。礼记王藻云:“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其中的“列采”就是正色服饰,也就是说,没有穿着正色衣服是不能进入公门的。作为封建社会开端的秦朝尚水德,于是黑色便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郊祀之服皆以袀玄”,皇帝也经常 是“玄衣绛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红色下衣,同样是以黑色为主调。普通百姓单调的服色与礼制限制有关,“散民不敢服杂彩”(春秋繁露服制)的描写正反映了这一现实。汉书五行志也曾记载,汉成帝微服私行,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遂穿着“白衣”。封建社会中期以后,关于服装颜色和等级的规定愈加明确详细。隋炀帝虽
3、然规定“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但没有特别规定皇帝常服的服色。而到了唐初,以黄袍衫等为皇帝常服,后来逐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从此以后, 黄色就成为了皇帝御用的颜色,成为皇帝王权的象征。据清史稿记载:“龙袍, 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緣。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这说明 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而在朝廷之上,唐朝也开始以袍服色彩区分官员等级,贞观四年规定二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宋舆服志关于文武官贯服饰色彩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注】选自管子君臣三十一,意为“要用美好的衣服来装饰他,用文
4、彩的旗帜来表彰他, 为的是提高他的威望 构(jun)玄:纯玄色,此处指全黑色服装,是古代的礼服。(3) 下列对“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项是(2分)CA. 不僭上逼下:“僭”读音是jin。B. 惩罚:“惩”读音是chng。C. 五品以上服绯:“绯”读音是fi,D. “玄衣绛裳”与“天玄地黄”中的“玄”意思一样。(4) 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 古代服饰与颜色的关系B.古代服饰颜色发展史C.古代颜色与等级制度D.古代服饰颜色与等级制度(5) 根据“材料一”,下列诗文中表颜色的词语与身份地位无关的两项是(4分)CDA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鹤冲天)B
5、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D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E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材料二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古代服饰礼仪在逐渐淡化,现代服饰礼仪在逐渐形成。 由于现代中国对服饰礼仪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在“文革”期间,传统的礼俗、礼节 被当作封建主义残余批判,服饰礼仪遭到鄙夷,人们对服饰的礼仪功能渐不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衣冠王国、礼仪之邦的服饰礼仪如何顺应时代进步而发扬光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华夏文化的兴盛是我们的责任,服饰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 饰礼仪是服饰文化的重要表征
6、,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衣冠礼仪。 由于中国服饰的内涵丰富、蕴藉,总能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感觉。其在款式、色彩、配饰以及穿着方法上的暗示,使人看到“衣不在衣而在意,纹不在纹而在文”。无论采用比喻、象征还是谐音的手法,都是力图通过彼物而达到此情。元论是古书记载、出土文物,还是服饰实物.都是我国现代服饰礼仪的理论与实物基础,能使我们在欣赏形式美的同时,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之中,服饰礼仪的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转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穿着打扮的得体不仅仅是个人品位的体现,更成为人们彼此考量的一个尺度,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际关
7、系的和谐。就其本质而言,现代服饰礼仪己经成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相互表示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其落脚点是以服饰恰到好处地美化自身、美化生活、美化社会。(6)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 “鄙夷” 一词的意思是轻视,看不起。B. “曲径通幽”中的“幽”意思为深远。C. “别有洞天”中的“洞”和“洞察”中的“洞”意思一样。D. “文质彬彬”中的“文”指文采,“质”指质朴,无修饰n(7)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辱于“我国现代服饰礼仪的理论与实物基础”的一项是 (3分) C6. 二十四史中有九史都设有记载车舆、冠服及各种仪仗的舆服志。
8、7. 解放以来,考古专家从汉墓中发现的金缕玉衣已在十件以上。8. 近年来,各地出现很多汉服组织,致力于推广汉族传统服饰文化。9. 东华大学的中国服饰文化博物馆收藏了近五百件民国时期的旗袍。(8) “材料二”中说“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之中,服饰礼仪的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转变”。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中国古代服饰与中国现代服饰在服饰礼仪功能上的不同。(3分)要点:古代是等级;现代是彰显个人品味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了相互表示 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种行为规范。二、课内文言文(10分,每题2分)(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2分)DA舍之!吾不
9、忍其觳觫 舍:释放B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独:却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宜:应当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8.下列句屮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BA.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王无导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B. 打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C.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为釆色不足视于目与D.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9.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C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B.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A. 欲辟土地,朝秦楚A. 莫春者,春服既成10.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D挟
10、太山以超北海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申之以孝悌之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因”字相同B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C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因”字不同1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2分) CA. 王见之,曰:“牛何之?” B.臣未之闻也A.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何由知吾可也三、课内现代文阅读(8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甲 (对乙)轰出去!乙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乡妇 哪位行行好?
11、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丙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乙快着点吧!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已(过来,对丙)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甲)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丙(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甲(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对乙)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乙您别那么办哪,二爷!甲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乙那为什么呢?甲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乙开工厂?甲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乙说而眼看着丙)唉,我跟你
12、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A. 根据上文对话,选出与甲乙丙分别对应的人物。(3分)甲(D)乙(A)丙(C)A.王利发 B.松二爷 C.常四爷 D.秦仲义B. 对上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A. 甲冷漠无情,自私自利。B. 乙精明圆滑,善于应酬。C. 丙善良耿直,爱国忧国。D. 下层百姓生活艰难困苦。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JkAUK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周朴园(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鲁侍萍嗯。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周朴园
13、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周朴园你的女儿?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哦。一一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一一你 贵姓?鲁侍萍 我姓鲁。周朴园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元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
14、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 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周朴园。恩,(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 喊,好地方。C. 对上文“哦”字内涵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DA :对于对方态度的些许失望B :源于旧有习惯的自然回应C :出于自己意料之外的惊讶D :基于内心美好回忆的赞同四 默写(15分,每题1分)15.离情别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主题。“,教坊犹奏别离歌”,是去国临别之泪;“ ,月有阴晴圆缺”,是自古难全之事;“多情自古伤离别, 、 ”,是凄楚哀婉之情。最是仓皇辞庙日;人有悲欢离
15、合;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6.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 ”,便由此气象。 流水落花春去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7.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词则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 今宵酒醒何处;千古风流人物18.用月亮烘托情思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笔法。“ ,明月夜,短松冈”,为哀悼亡妻之痛;“人生如梦, ”,为壮志难酬之悲,“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为羁旅漂泊之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为念人怀远之思。料得年年肠断处;一尊还酹江月;化作相思泪:云中谁寄锦书
16、来19.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此第三境也。灯火阑珊处2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气吞万里如虎”两句,写尽英雄豪气。想当年金戈铁马D.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这样描述自己的志向:“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引起孔子深深的共鸣。浴乎沂,风乎舞雩第II卷 50分五、课外文言文(18分)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
17、,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18、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
19、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
20、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君子曰:“斶知足矣, (取材于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注】柳下季:即柳下惠,字季,谥惠。春秋著名贤士,鲁国大臣22.请用“/”为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5分)斶 对 曰 夫 斶 前 为 慕 势 王 前 为 趋 士 与 使 斶 为 慕势 不 如 使 王 为 趋 士 王 忿 然 作 色 曰 王 者 贵 乎 士贵 乎 对 曰 士 贵 耳 王 者 不 贵。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敢去柳下季垄
21、五十步而樵采者 DA.离开 B.赴,前往C.过去的D. 距离寡人自取病耳 BA.重病 B.耻辱C.损害D.缺点非不得尊遂也 BA终于 B.成功,顺遂 C.因循D.称心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DA. 文章第一段中颜斶与齐宣王等人针锋相对,说明自己的观点时有理有据,齐宣王非常不高兴,却也无法反驳。B. 齐宣王身旁的侍从赞美其既富且贵、四方臣服,是为了驳斥颜斶的观点,同时也讨好了齐宣王。C. 颜斶以上古贤君的作为和先秦典籍中的观点为证,阐明“士贵王贱”的道理, 得到了齐宣王的认同。D. 颜斶将自己比作山中的璞玉,认为出仕无法体现人的价值,所以拒绝了齐宣 王的邀请。25
2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躅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 制定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主要的意见己经说完了,希 望(您)能允许我回去。26.用恰当的熟语概括齐宣王和颜斶的特点,每个人物使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 (4分)齐宣王:从善如流、礼贤下士、择善而从、知错能改。颜斶:尽忠直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慕名利六、古诗鉴赏(10分)念奴娇_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倶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
23、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嘯,不知今夕何夕。【注】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其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这首词为作者因谗贬职从桂林北归途中所作。洞庭青草:洞庭湖在湖南省,青草湖在洞庭湖之南,二湖相连。岭表:岭南在五岭以外,故称岭表。张孝样曾在广西柞林做官:2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C. “更无一点风色”是说湖上风平浪静,不仅没有风,而且连刮风的迹象和征兆都没有。“风色”既有新意又富诗意。CI.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写出秋月秋水景物之美,也写出诗人表里如一的人格之美。CII. “肝胆皆冰雪”是诗人心志的自白与自许,其表达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一片冰心在
24、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CIII. 词作最后两句描写诗人只能敲打船舷,独自放声歌唱,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与悲伤中,忘却了周遭的一切。C. 词作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写出诗人与自然两相观照的状态,下面诗词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2分) AA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山中问答)B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C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D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辛弃疾菩萨蛮)CI. 从下列描写洞庭湖的诗文中年任选一则,分析张孝样念奴娇与其所描写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25、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 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概说阴晴变化。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情绪激昂慷慨,昂扬向上。临洞庭上张丞相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 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气蒸
26、云梦泽”句写出洞庭湖云蒸霞蔚,蓄积 丰厚。“波撼岳阳城”写出湖的澎湃浩荡。写景四句共同营造出洞庭湖壮阔浩大、充 满活力的特点。反衬诗人空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失望与悲伤。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写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分开。“乾坤 日夜浮”写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共同写出洞庭湖的壮阔之景。与 诗人的孤苦伶仃形成反衬,表达诗人对国家时局艰难和自己孤苦处境的无可奈何之 情。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秋月下的湖水浩荡广阔,“素月分辉,明河共 影,表里俱澄澈”写天、月、水清澈透明,共同营造出澄澈纯净之境。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
27、出被贬谪的悲凉。七、现代文阅读(12分)方言与口音的政治学梁文道听陈水扁用国语演讲,会发現在那挥之不去的闽南口音之中,偶尔有几个字他咬得特别用力,音发得特别标准,听来反而叫人更觉突兀不协调。这令我想起幼年在台湾上学的经验,很多本省籍同学在家里说惯了闽南话,在学校突然要讲标准国语,多半都说不好,这意味着他在国语课永远拿不到高分,更意味着他永远登不上台,代表学生发言致词。可是很奇怪,在不断的苦练之下,这些同学永远有几个字的发音特别准确,就像今天的陈水扁一样。这几个字是他们在当年的政治气候底下力争上游的结果跟痕迹。最近有些广州本地网民发出了抗议,他们投诉本地报纸的标题和内文日见“北方化”,充满了广东
28、人看不懂的北方俗语,结果惹起了语言与地区关系的文化争议。其实何止用语,地方口音的位置在更早时候就成了这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广电总局曾经多番下令,约束各省市电视台和电台的方言节目,而主持人则更应尽量避免说话带着“港台腔”。但怪的是,即便中央台节目本身也充滿了大量的“京腔”和其它北方俚语,难道北京口音就不算口音,只有台湾和广东的口音才叫口音吗? 语言从来都是政治的。世界.国使用的标准语言多半不是自然演化的成果,而是人为的创造。現代标准“国语”的概念是经济和政治之间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很多学者对这个过程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从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去探视“标准国语”或“普通话”的兴起。根据这
29、种路线的研究,标准语是現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一个国家的统一和内部溝通的无误,成为全国通行的正式语言,然后再确定它的语条、文法及发音。“标准语”和“方言”的差别因為在纯粹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是沒有意义的,这个差别主要还是一种政治的区分。当一个国家的标准语确立了,国境以内的其它语言当然也就成了方言。至于这个标准语内的字条发音,本来从人类声发的自然机制看来,就算是同一个字,也不可能有两个人的读法是一模一样的(因為治安情报机关才有可能用“声纹”去鉴别对象);可是通过現代电子传播技术,官方还是可以尽量推广一种标准的发音方式腔调。这项任务通常交由.各国公共电子传媒承擔,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与英国B
30、BC(英国广播公司)。你很难从一个人相貌辨别他的出身、籍贯和阶级背景,但是你却可以从他的口音听出这一切。由于说话口音最能表达一个人身份,所以许多关于出身背景的偏见及歧视就能围绕着口音发展起来了。比方说大量与地方方言口音有关的笑话,除了是发挥.通误会这种经典喜剧课题之外,有时候也是在拿大家对某些地区的刻板印象来开.笑。而在香港,粤语口音的准确与否也是.断一个人是不是土生土长香港人的准则,因此一直是歧视“外江佬”、“阿灿”、“表姐”和“新移民”的重要依据。因为从大众传媒到教育系统,大家都在推广和维护一种标准语和它的发音方式,久而久之,乃至大家都忘了即便是最準确最标准的说话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口音”,
31、进而将其它一切偏离正轨的发音都判读为“口音”。所以我们才会说某些说话有“口音”,却从不抱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有种“中央口音”。这情况就和美国白人忘了白色也是一种颜色而把其它人种叫做“有色人种”一样。当中国还有许多关于口音和方言的争论甚至官方禁令之际,我想起英国BBC前年开始的一项重大变革,那就是正式招聘了一些带有“苏格兰腔”和“威尔士腔”等不同地方不同阶级口音的播音员。大家都知道BBC向来标榜字正腔圆的“女皇英语”,是英式英语的标准尺度,因此其它国家的人常常通过收听BBC节目来学英语。但是BBC发現在维持标准之余却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间接催生不少地域偏见和阶层歧视,不利于社会
32、和谐,也跟不上英语全球化时代英语发音正在日渐纷繁多样的趋势。所以他们下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让個色各样的方言口音涌进这个重要的平台。其实只要是在一个可以听懂可以溝通的范围之内,不同的口音和不同的地方俚语不只可以促进宽容与理解,更能.激活和扩张标准语的生命与内容。BBC这个极有远见的改革应该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点启示吧。CII.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BDC. 广电总局要求主持人力避“港台腔”,却听凭中央台节目中充斥京腔等北方俚语,说明大家对“方言”的认识是不清晰且欠准确的。CI. 很多国家都推行“标准语”,这是政治和经济交互作用的结果,标准语与方言 的差别不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只
33、是人为造成的结果。CII. 国家标准语的发音其实也是众多口音之一种,如同白种人的白皮肤也是多样 肤色之一种,有不同口音或不同肤色的人应该是平等的。D各国的公共媒体要承担的使命就是推广本国标准语,人们在学习标准语的过 程中自然会隐去其出身、籍贯、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CIV. BBC吸纳不同口音播音员的改革举措,对增进不冋地域人们的相互理解、维护标准语活力、跟上全球化步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CIII. 第一段中作者说:“这几个字是他们在当年的政治气候底下力争上游的结果跟痕迹”,这句话怎么理解? ( 4分)“这几个宇”指有闽南口音的同学说的特别用力和发音特别标准的几个国语,证 明这些同学为摆脱国
34、语语言所代表的强势文化对本地方言所代表的弱势文化的歧 视,为获得主流的认可,曾刻苦努力地练习过国语,来纠正自己的口音。(明确“这几个字” 1分,解说“力争上游” 1分,“结果和痕迹” 1分,“政治气候 底下”1分)CIV.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确立“标准语”的利与弊分別是什么?请根据全文内容.分别加以概括说明。(4分)利: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内部交流的无误,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重要部分(2分) 弊:可能间接催生地域的偏见和阶层的歧视,不利于社会和谐。(2分)八、微写作(10分)A. 读书廊公共图书不翼而飞、图书馆图书逾期不还、校园内脏话随口而出等不文明 的现象,与四中形象极不相符。请针对以上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微信, 发布在校园公共平台。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第III卷 50分九、作文(50分)34.有人说:戏如人生,演绎别人,发现另一个自己。有人说:人生如戏,既然是戏,就有主配角之分,各有各的分工和作用。 有人说:人生如戏,但不是戏,更不能做戏。要求: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