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90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练习: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3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一、选择题1(2015青岛期末)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历史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把握。“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符合史实,A项正确;“两弹一星”成果大都是在1964年之后取得的,B项错误;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都发生在“文革”期间,C、D两项错误。答案A2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西班牙

2、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解析“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关键词,提示了应该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才有“太空人”。答案B3(2015四川资阳诊断)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籼型杂

3、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解析由“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可知,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了实际,盲目求快、求多,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特征。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故A项错误;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是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故B项正确;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是1983年,故C项错误;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是1984年,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江西五校联考)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

4、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由材料“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可知,这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项符合题意。A、B、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可以排除。答案C5(2015浙江丽水一模)方针、口号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方针、口号

5、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A BC D解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1977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按照时间排序是。D项符合题意。答案D6(2015安徽皖南高三模拟)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是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

6、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更不是发展生产,故C、D两项错误。答案A7(2015四川德阳高三诊断)读下表,对表中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19521956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数据科研项目100项科研项目400项科研成果3406项A.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我国振兴科技起步的艰难B第二阶段的情况印证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7、C第三阶段的情况表明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D这三阶段的情况证实“科教兴国”的推动作用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科研成果。19521958年是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体现了我国过渡时期科技的艰难起步和向科技进军时期的科研热潮,1958年在“大跃进”的思潮下,科技领域也出现了“大跃进”,其成果大部分不合格。故A、B、C三项解读正确。“科教兴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2015辽宁抚顺高三期末)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

8、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可见作者()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对中苏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忧虑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材料体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故A项正确;推行“义务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中苏关系恶化,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北京卷)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豪情满怀迎跃进”指的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样板戏是1966年

9、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独特现象;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项。答案C10(2015河南商丘高三一模)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外语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美苏处于两极对立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加强,因此,新中国在教

10、育上向苏联学习,学习俄语,故选A项。B项与题干主旨关系不大;C项忽略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与史实不符;题干中规定的主要目的并非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D项错误。答案A11(2015北京朝阳高三模拟)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A BC D解析本

11、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与文艺方针。从“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的信息可知,陆定一主张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故正确;陆定一发表的讲话与“双百”方针的精神一致,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故正确;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2015山东泰安高三模拟)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处依次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

12、、实业救国、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晚清时期,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留学初衷是富国强兵;民国初期,在政府鼓励下,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实业救国成为主流;国民政府时期,留学初衷是科技救国;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留学初衷是建设国家。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2015四川内江模拟)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其中前三科为政治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科目周课时学期总时数马克思列宁主义6132新民主主义论122中国革命史244经济地理244俄语12264高等数学基础244体育244合计27594政治课比重最大,说明思想教

13、育是最重要的俄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最大课程设置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密切相关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 BC D解析结合表格中课时数可知,最重要的应该为俄语课,而非思想教育,也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所以错误,正确。另外,当时“双百”方针还没有提出,所以错误。答案C14(2015重庆一模)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14、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解析1977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是仍然处于两年徘徊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拨乱反正还没有开始,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后来科教领域内率先开始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A项“双百”方针与题干提及的范围不吻合,B项出现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项出现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5(2014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

15、,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

16、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

17、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4)结合以上材料,请

18、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三舍”“升舍”等信息概括其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宋代教育的影响。第(2)问,要先根据材料中的各种观点归纳出争论焦点,再据材料概括各自的理由,最后说明争论的结果即可。第(3)问,先据材料信息分别说明其初衷,之后依据材料概括出其区别,最后从美国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没有形成统一高考的原因。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结合材料,选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特点: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

19、理制度。(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教育部对会考办法做出调整。(3)初衷: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制度:联邦制。(4)略。16(2015四川资阳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定。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

20、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两汉太学的初兴材料二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东进和西方文明的冲击,在英勇反抗帝国主义的同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纷纷致力于探索富国强兵之路。洋务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结果,其内在的导因在于那个时期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无论是兴办军事工业时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科学技术,还是兴办民用工业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洋务派深感人才匮乏。张雪蓉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建设材料三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

21、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依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教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太学的特点及出现原因,其中“特点”主要结合材料中的“经学教育”分析,“原因”的分析主要结合当时董仲舒的新儒学地位的确立分析,第二小问主要结合近代化进程分析其影响。第(2)问结合材料三信息可知,主要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各层次教育的发展;其“原因”的分析只要归纳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原因即可。答案(1)主要特点: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成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崇儒学教育,以加强思想大一统。影响: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军事、翻译方面的人才;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传播了西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2)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至少4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