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案三善用修辞微点突破一拟人拟人手法,是一种较为适合抒情的修辞。它往往将自己喜爱的事物拉到身边,赋予它以人的情感与行为,使其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让人倍感亲切。示例:那两栋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的教学楼,在高大的白杨的映衬下,不论寒暑,不分昼夜,总是那么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它们就那么默默地站着,始终保持着一份严肃的表情。每一天,它们都用一种僵硬的眼神默默地注视着从这里进进出出的老师和学生,没有一点特殊的表示。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可在它们的心里,却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簿,谁来得早,谁来得晚;谁最勤奋,谁最懒散,它们都一目了然。即学即练1以“苦难”为话题,运用拟人手法,写
2、一段语言优美的文字。答: 答案苦难总是不期而至,她面目狰狞,却偏偏对你死缠烂打。她讨好你,信誓旦旦说要嫁给你,你被吓得不轻,差点得了心脏病,也唯有振奋精神,和她斗智斗勇。而当有一天,你终于摆脱了她,走向更远更阳光的未来,却在不经意间蓦然回首之时,发现她摘下面具,变成了美丽的女神。有时候,磨砺你是因为她很爱你。微点突破二排比排比句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在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巧妙的排比,能把文章的论点阐述得严密透彻,将作者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进而产生一种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动人心魄的效果。示例:炎黄子孙,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亦有着韧性的品格。大禹治水,女娲
3、补天,面对自然灾害,中华文明不是“诺亚方舟”式的逃离,而是改造自然的韧性坚持;司马绝唱,勾践尝胆,面对命运困厄,中华文明不是一蹶不振的“滑铁卢”式放弃,而是“苦心人天不负”的韧性坚守;井岗星火,南湖画舫,面对国家风雨飘摇,中华文明不是逆来顺受地被豆剖瓜分,而是揭竿而起凭韧性创造光明。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种由内而外生发的文明韧性,才会历千年而屹立不倒,傲然于世界之林,击不败、打不垮,愈逢关键时刻愈能体现其生生不灭的韧性。(节选自2019年北京考生文明的韧性)即学即练2请以“素质”为话题,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答: 答案当“中国式”旅游风靡全球,当“扶不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4、当“痰随地吐,垃圾随手扔”已成为习惯当这些不文明现象在生活中屡屡发生,我想问一句:“道德都去哪儿了?”泱泱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道德始终支撑着民族的成长,现代社会中的功利却将道德挤到了边缘角落,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在心底埋下道德的种子,让素质之花常开。微点突破三比喻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它能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整篇文章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给人一种形象的美感享受。示例:成功的演奏总是琴和手指共同作用的结果。齐威王是琴弦,邹忌是手指,正因为邹忌的委婉规劝,才使得齐威王从善如流,“战胜于朝廷”;唐太宗是琴弦
5、,魏徵是手指,正因为魏徵对唐太宗的忠直辅佐,才使得唐太宗察纳雅言,创造出震烁千古的“贞观之治”;儿女是琴弦,父母是手指,正因为有了手指对琴弦的拨动,才有了我们的“成长曲”;学生是琴弦,老师是手指,正因为有了手指对琴弦的拨动,才有了我们的“进步曲”。(节选自2019年江苏考生美美与共,成就辉煌)即学即练3请以“文化”为话题,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答: 答案文化像是一江春水,向历史的河流奔涌不止。文化是纯净的,是比清水还透彻的存在,传承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记得曾经的故事,让曾经的单纯,留住今日心中的一方净土,半亩清欢。驾一叶扁舟,如苏轼般,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行进于文化长河之中,感
6、受到的定是一番惬意与温馨。微点突破四引用引用就是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一些影视台词,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哲理,一些公理定理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实写作内容。引用的对象,一定要与写作中心紧密联系,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写作中心进行深入思考,使论证深刻有力。示例:凤浴血泪,涅槃重生。“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在西方帝国主义对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旧中国步步紧逼之时,中国青年面对屈辱与愤懑的残酷现实,以坚定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铿锵斗争。“秋风秋雨愁煞人”,革命女侠秋瑾志在革命,舍身报国,三十二载书春秋,千秋万代传侠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以33岁年轻生命发出绝唱,喋血戊戌一位又一位
7、爱国青年于破碎山河间奔走呼号,于百年之前呐喊殊死抗争的铿锵之声。(节选自2019年全国卷考生百年铿锵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有感)即学即练4请以“标准”为话题,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要求运用引用法。答: 答案马良在坦白书中曾说:“生活本是索然无味的,幸运的是我们是独特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就这么形成了。”然而,当所谓的“标准”把我们剪去棱,切去角,发展成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模样时,你还能够底气十足地呐喊“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吗?当“标准”桎梏了你的思想,当你被无情地磨成光秃秃的鹅卵石时,你是否还能骄傲地说:“我思故我在”?天下,就这样被“标准”成了“大同”。这不仅是几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