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25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提升三步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提升三步曲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答题规范和模板在高考命题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或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某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答题要点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岩石、相互影响等。答题模板回答该类问题应从六大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结合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其相互关系。例如,以植被破坏为例,解释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指出各要素的表现。(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

2、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的大陆性强,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与植被的破坏有关。第(3)题,第(1)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第(2)题反映了某一要素变化对整体的影响。答案:(1)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地表水少,地貌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少。(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

3、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山东临沂一模)读“300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增强,故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第2题,森林和草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此类用地减少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旱涝灾害。故D项正确。答案

4、:1.B2.D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35题。3造成四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B水分C光照D地形4组成图中界线的主要自然地理事物是()A湖泊B等温线C河流D山脉5关于图中海拔最高的自然区,说法正确的是()A交通便利B光热资源丰富C淡水丰富,开发程度高D冰川作用强烈解析:第3题,四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距海远近差异很大,故它们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第4题,图中的界线主要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干湿地区分界线以及气候分界线,这些界线主要是由山脉组成的。第5题,我国海拔最高的自然区是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

5、00米以上,冰川广布,光照强烈但热量不足,淡水丰富但不易开发,冰川地貌发育程度较高,冰川作用强烈,交通不便。答案:3.B4.D5.D荒漠指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一般分为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和热带荒漠。读世界荒漠面积(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分布表及南美洲温带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大陆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热带荒漠亚欧大陆5.94.73.7非洲大陆1.18.9澳大利亚大陆0.23.2北美大陆0.60.90.4南美大陆0.50.50.8总计77.4176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缺少温带荒漠的原因是()A洋流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7亚欧大陆荒漠面积最大的原因是()A陆地面积大B大部分受高

6、气压带控制C高大山脉分布较多D平均海拔最高8南美大陆温带荒漠的成因是()A西岸山地阻挡湿润气流进入B受信风影响C沿岸寒流降温减湿D受东风带影响解析:第6题,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温带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且东西跨度小,故海陆位置使两个大陆缺少温带荒漠。第7题,温带荒漠的主要成因是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亚欧大陆主体位于温带,面积广大,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荒漠。第8题,南美大陆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山脉东侧形成荒漠。答案:6.B7.A8.A年平均气温0 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

7、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1题。9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A3 100 mB3 300 mC3 700 mD3 900 m10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B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C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D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11该山地气温年较差山顶小于山麓,原因是山顶()A夏季气温上升快B夏季气温上升慢C冬季气温下降快D冬季气温下降慢解析:第9题,以气温0 处的海拔为参照,可在图中直接读出。第10题,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带甲坡气温高于乙坡,表明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甲坡雪线(以气温为0 处为参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湿度大,乙坡湿度小

8、。第11题,有常年积雪的山地,山顶受积雪影响,夏季气温上升较慢,因而气温年较差偏低。答案:9.C10.D11.B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5江苏泰州模拟)下面两幅图模拟的是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甲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_;B_。(8分)(2)甲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的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8分)(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9、是_。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6分)解析:第(1)题,由题中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为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西北的温带草原带。第(2)题,由于水分差异,由C到D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第(4)题,植被类型整体向北推移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且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可能会变小,台湾海峡可能会变宽。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3)位置: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4)全

10、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13(2015武汉4月模拟)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28分)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2分)(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10分)解析:(1)描述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应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四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上说明。(2)从气候图上可知,甲

11、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而乙地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因此两地植被景观差异较大。(3)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虽然纬度较高,但仍发育的是热带雨林带。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